近年來,“6·18”的內涵更加深化,開展圍繞科學發展主題、扣緊轉變方式主線的院士獻計獻策活動,為院士服務地方經濟、推動地方可持續發展創造了機會。
“我這是第七次參加“6·18”了“6·18”有創意、有新意,規模一屆比一屆大,層次越來越高,內容越來越深刻,名聲越來越響亮。這個平臺也吸引了我參與到加快福建發展的進程中來。”——中國科學院院士、核物理學家王乃彥
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亦稱“6·18”海交會,是中國海峽兩岸交流對接的最大展會之一,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原名為中國·福建項目成果交易會,于每年的6月18日在福建省福州市隆重舉辦。自2003年開辦至今,已成功舉辦了9屆。
2011年6月18日,由國家外專局等17個中央部門與福建省人民政府、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九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蔣樹聲蒞會指導,國家外專局副局長孫照華率相關司室負責人出席了“6·18”相關活動。
“國(境)外專家成果館”、“諾貝爾化學獎獲獎專家學術報告及對話會”、“閩臺云計算項目與人才交流合作研討對接會”、“海外大師海西行”等活動,是本屆海交會的子項目,吸引了眾多高端專家參會洽談。
本屆“6·18”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核物理學家王乃彥與福建農林大學、福建北美環保集團分別簽訂了“非動力核技術應用研究開發平臺構建及人才聯合培養”和“核輻照技術在污水處理中應用”項目,還達成6個項目的合作意向。
王乃彥說,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在福建省于北京舉行的“慰問在京院士專家座談會”上,他介紹了這一技術的前景,福建省領導當場指示省經貿委等部門與他對接。隨后,他和省經貿委有關人員進行了緊密的交流溝通。“6·18”前夕,他送來了一大本可以為福建開展核技術的建議書。
王乃彥院士說,此次簽約內容,包括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與福建農林大學合作,成立海峽西岸非動力核能技術應用研究中心,建立福建首個強流電子加速器輻照實驗室,開展農作物、林木、花卉改良育種和農產品保鮮加工等的民用核能技術應用研究和技術推廣。“下個月,我還將帶代表到福建,把協議具體化、做實。”
“6·18”為科研人員提供貢獻知識、才智的機制,是科技創新的平臺,是廣大院士和地方緊密聯系合作、實現共贏的平臺。”——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林業大學原校長尹偉倫
本屆“6·18”海交會組織了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達。尤納斯教授及其科研團隊一行4人先后赴廈門大學、福州大學舉辦學術報告會,與中科院院士趙玉芬及廈門大學、福州大學的相關科研人員舉行學術對話交流和項目合作洽談。訪問中,阿達·尤納斯教授同意受聘為福州大學榮譽教授,與福州大學共同開展人才培養合作。在閩期間,舉行了阿達·尤納斯教授接受福州大學授予的榮譽教授儀式,洪捷序副省長代表福建省政府會見了阿達‘尤納斯教授并見證了授予儀式,這是福建省省屬重點高校福州大學首次聘請諾貝爾獎獲獎專家為榮譽教授。
阿達·尤納斯教授還與福州大學就人才聯合培養舉行簽約,同意與福州大學共同培養研究生,接受福州大學科研人員到其實驗室跟班學習,這將是福建省第一次選派科研人員到諾貝爾獎獲獎專家身邊跟班學習培訓,是福建人才隊伍建設的一個新嘗試、新突破。
云計算是近年來國際上剛剛興起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兩岸在該領域的交流合作尚處起步階段。根據福建省經濟結構調整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方向,為推動閩臺在云計算領域的人才、智力、項目、技術交流合作和產業對接,在今年“6·18”期間,福建省外國專家局聯合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基金會以及福建省行業主管部門和臺灣有關機構舉辦了“閩臺云計算項目與人才交流合作研討對接會”。擁有11會員企業4000多家的全臺灣最大的信息團體臺北市電腦公會以及臺灣云端應用服務聯盟等5家臺灣知名信息團體和組織參與活動的主辦。參會的閩臺代表近200名,其中臺灣代表40多名,大部分是臺灣知名IT企業和規模最大的云計算企業主要負責人。如臺灣大同電信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曾毅誠、全球第一大工業電腦廠商研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長陳贊鴻、臺灣最大交通和商業功能卡發行人悠游卡股份有限公司策略長李志仁等。
“我們院士到福建來,除了帶項目,也很愿意為海西更好更快地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獻計出力。而‘6·18就為我們提供了這方面的平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同濟大學教授盧耀如
“6·18”期間,福建省外國專家局組織來閩出席項目對接、洽談活動的海外知名專家學者開展“海外大師海西行”活動,30多位海外知名專家學者深入福建省企業、高校、研究機構廣泛開展論壇、講座、技術咨詢、指導、課題論證、重大工程項目建設規劃論證等活動。活動中,福建省引智單位與國(境)外知名專家在交流中進一步加深了雙方的了解和信任,在此基礎上,又洽談對接了一批合作項目。
盧耀如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同濟大學教授,雖已年近八旬卻多次參加“6·18”。他說,近年來,“6·18”的內涵更加深化,開展圍繞科學發展主題、扣緊轉變方式主線的院士獻計獻策活動,為院士服務地方經濟、推動地方可持續發展創造了機會。
“去年,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新到任沒多久,第一次出差就選擇來福建參加第八屆“6·18”,在回去的飛機上,我向周院長介紹了相關課題,他很重視。”經過攻關,以盧耀如為課題項目組組長的《海西經濟區(閩江、九龍江等流域)生態環境安全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項目,被列入2011年中國工程院16個重大咨詢項目之_。
今年6月18日,福建省政府和中國工程院簽訂具有戰略意義的科技合作協議。“根據協議,中國工程院將在‘6·18和‘院士專家海西行等活動基礎上,為福建省提供發展戰略和重大項目咨詢,而我們這一課題是‘第一炮。”盧耀如院士說,“借‘6·18平臺,我在有生之年為建設美好的家鄉出余力的愿望正在一步一步實現。”(感謝福建省外國專家局陳國華提供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