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天安門廣場沉寂了兩分鐘之后就像突然爆發了的山洪,人們歡呼雀躍、人們熱淚盈眶的那場面讓我這個美國人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我被一個新國家的誕生感動了,我被她的人民感動了。”
當我剛見到沙博理老先生的時候,真不敢相信他已是96歲高齡的耄耋老人,那是因為他精神矍鑠;待我結束對他的采訪之后,我不禁又如此感嘆,他不僅思維敏銳,而且說起話來滔滔不絕。在中國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沙老,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任和對中國的熱愛,都是發自內心的。在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的日子里,沙老由衷地對我們這些晚輩說:“中國共產黨和民眾是唇齒相依的關系”。
沙博理是地道的美國人,1947年當他還是一個熱血青年的時候,就遠涉重洋來到了中國。他當時在美國就是一名反法西斯戰士,到中國后,看到中國共產黨是支反法西斯的隊伍,立即參與到其中,利用自己外國人的身份,冒著極大的風險,幫助了很多革命人。后來沙老在上海結識了他的夫人,從此在中國扎下了根。
沙老經歷過舊中國,回憶起那時,他無比沉痛地說,那時的中國很恐怖,當時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壓在中國人民頭上,國內外的敵人都在欺壓老百姓,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所以說中國共產黨是很成功的,他們把那么落后的一個舊中國建成現在這個樣子,是因為共產黨創造了一個理想,一個世界觀,那就是共產黨是為勞苦大眾服務的,因為他們建立了一個中華人民的共和國。這一點,別人沒做到,而共產黨做到了。
沙老回憶起當時北平解放時的情景,高興得像個小孩子。當時沙老有一個收音機,通過廣播他知道了解放軍進城的時間,就跑到西直門加入到歡迎隊伍之中。當時的場面可壯觀了,解放軍神氣極了手持先進的武器,還有各式好車,當然,都是蔣介石這個“運輸大隊長”給的。沙老幽默地說。
說到新中國的成立,沙老更是無限感慨,因為他和他的夫人被邀請到天安門觀禮臺上參加新中國的開國大典。他說,他當時還是美國人,但當他聽到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感覺到天安門廣場沉寂了兩分鐘之后就像突然爆發了的山洪,人們歡呼雀躍、人們熱淚盈眶的場面讓我這個美國人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我被一個新國家的誕生感動了,我被她的人民感動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我在1963年也加入到了這個國家里,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中國人。”
沙老在新中國成立后,就被安排到對外文化聯絡局擔任英文翻譯,他是英文《中國文學》的創始人之一,后調入《人民畫報》。沙老是第一個將《兒女英雄傳》譯成英文在美國出版的,那是他年輕時的作品,因為他崇尚對落后的東西就是要反對的這種反抗精神,所以將這本革命題材的書介紹到了美國。沙老還翻譯了《水滸傳》、《家》、《保衛延安》、《林海雪原》、《我的父親鄧小平》等許多優秀作品。沙老還憑借著廣博的知識,撰寫了《馬海德傳》、《我的中國》等著作,他所編撰的《中國古代的猶太人》填補了國際上這一領域的空白。沙老還是電影表演藝術家,他在《停戰以后》、《鷹擊長空》、《西安事變》中扮演過角色。他現在仍擔任著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理事、宋慶齡基金會理事等職務,盡管他已是96歲高齡,還每天坐在電腦前耕耘不止。他說他現在的生活真是太愉快了每天打打太極拳,還散步一小時,不過心里老想著干點什么,每個人都要干點事情,不能一天到晚提著鳥籠子閑逛。
在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之際,沙老還希望年輕的一代按照共產黨創立的立場和世界觀繼續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