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允芳
日本一家豆腐店,一年賣出的豆腐能繞地球一周。原本傳統守舊的小店鋪,靠創意寫下小豆腐大格局。
無論在日本人或華人的餐桌上,豆腐永遠是配角,但小角色卻寫出了傳奇。
日本大型食品業者,像龜甲萬、Mitsukan等,都不生產豆腐,覺得它低價、又沒什么賺頭。
但有一家豆腐店,一年賣出的豆腐,能繞地球一周,營業額120億日元,名列日本年輕人最想效命的前50家企業之一。這樣的豆腐店,算不算了不起?
它,就是日本相模屋,是群馬縣一家今年60歲的豆腐店。它從一間小店面,到如今擁有和東京巨蛋一般大的5家工廠,是全日本、也是全世界最大的豆腐店。
相模屋還取得有機認證,產品線琳瑯滿目,早已跳脫一般人對豆腐的認知。
讓相模屋變身的靈魂人物,是對豆腐充滿熱情的相模屋女婿,今年才37歲的社長鳥越淳司。
魔法一:夢幻生產線
早稻田大學畢業的鳥越,接手6年,施展三道魔法,讓相模屋營業額成長4倍,去年達120億日元。
相模屋開發全球獨家設計的史上最快生產線,每小時8000盒,5家工廠合計,每天生產約100萬盒。
魔法二:看豆腐不似豆腐
將黃豆粉末細致化、帶來新食感的奶油般濃稠的creamy豆腐;不用油炸、而以水蒸烤的油豆腐,有著軟中帶咬勁的口感;凱蒂貓造型的豆腐,香香的豆漿味,布丁狀的滑嫩口感,讓小朋友也開始愛吃原本平淡、不討好的豆腐。
相模屋打破窠臼,不斷推陳出新,一再造成轟動。“吃豆腐”,成了時尚潮流。
魔法三:管理決策靈活彈性
靈活、彈性,一向是日本人的罩門。傳統的豆腐制造業更難。豆腐師父都很固執,不愿意改變。比如說,他們不承認芝麻豆腐是豆腐。“他們只接受豆腐就是得有黃豆和鹽鹵,超過這兩種成分就不是豆腐。”鳥越說。
但他成功說服師父,直接用豆漿做成芝麻豆腐。推出之后,因口感濃純而大受歡迎。
“有夢想是很重要的,”盡管發生東北大震災,鳥越還是野心勃勃地計劃,2025年,營收要突破1000億日元。“我覺得我真的可以做得到。”
鳥越似乎時時都能想出新點子。從捐贈豆腐給震災災民,聯想到災民可能沒有筷子、醬油,而設計出附帶醬油與小匙的方便即食豆腐。
“夢想要付諸行動,才會了解問題、才能有所改變。”鳥越的創意改變,還包括請中式、意式(意大利)及和式(日本)料理名廚,設計出豆腐百珍食譜,出版豆腐料理專書,讓消費者吃它千遍也不厭倦。
相模屋去年開始跨足國外,與中國企業在遼寧合資設廠,預計年產3650萬盒,年營業額可達一億人民幣。
古靈精怪的鳥越,讓豆腐變“潮”,被《日本時報》選為2010亞洲百大新世代CEO。
海外星云 2011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