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忠熱炒鮮魚,臺北市京華城附近第一家海鮮熱炒店,靠著新鮮海產和厚實的廚藝底子,不僅業績長紅,更帶動五六家同型態的熱炒店進駐。
老板吳添忠從緊張到處變不驚,挺過金融風暴襲擊,也挺過日本輻射的余波蕩漾。面對同行搶市,他每天凌晨2點多親自到市場選貨采買,也投資翻修店面;他守的是海產店的關鍵,也是吸引客人的源頭。
夕照殘紅在大廈間隱沒,臺北市八德路“阿忠熱炒鮮魚店”員工啪地一聲點亮招牌,魚蝦造型燈光全亮了起來,活跳跳的模樣仿佛在向行人招手。
鮮魚熱炒首月打平
客人陸續涌入,外場送進點菜單,助手取貨備料,老板吳添忠接過材料,淋油、下鍋、翻炒、拋接,才一二分鐘,香氣四溢的海瓜子立刻從熱油猛火中翻躍上桌;再一二分鐘,熱騰騰的野生珠蔥出落得青翠油亮。
故鄉在嘉義的吳添忠,高中就到海產料理店當學徒。成年后北上,晚上在海產店當師傅,白天則兼職在“吳記麻辣火鍋”料理食材、熬煮高湯。“2份工作做了十多年,還到上海協助吳記創業,8個多月后,吳記在上海站穩腳步,我功成身退回到臺灣,想想自己年紀也30好幾了。于是動了創業念頭。”
5年多前,吳添忠選在近京華城的八德路上開店,主打熱炒、海鮮,均價100多元(新臺幣,下同)加上新鮮的雙重優勢,吸引不少上班族、小區居民,包括八德路上的民視、臺視、1111人力銀行員工和附近的中介、金融業者都是常客。“開店第一個月就打平;第一年結束,已攤提償清設備成本,開始有利潤。”
談到業績,他語氣保守;談到漁貨,又充滿自信。“凌晨2點收攤,我會到臺北市萬大路的中央市場買魚、買菜。特別是海鮮,一定要活凍或本港現撈。”
逾百菜色重精重多
為何不到基隆批發魚市呢?他解釋,熱炒海產店菜色要多,“光菜單上就有二三百種,還不含私房菜。”食材準備訣竅在精、多樣化,而不在數量;但在基隆魚市須大量購買才劃算,且以日本料理店適用的大型魚居多,對每種魚僅買一二條的海產店,不見得比較便宜。
近期不少日本料理店受日本輻射波及,業績下滑,但阿忠卻不受影響。他說:“營業額沒掉,吃海鮮的客人也沒減少。”反而整體食材漲了約一二成,沖擊較大,例如活軟絲過去一斤約190元,現在飆到約300元;又因輻射問題,養殖魚翻漲,無刺虱目魚肚也從過去一片約五六十元,漲到70元。
若用次級貨,應能降低成本吧?吳添忠點頭又搖頭,“確實,但我就是不習慣用次級貨。”他提到,雖部分產品需配合成本調漲二三十元,但客人應可吃出品質的不同。他也舉例,像是干煎深海馬頭魚、長尾鳥二吃、燙白蝦等,雖采時價計算,卻是懂吃熟客愛點的招牌菜。
敵手同街淡然以對
阿忠開店當月,生意爆紅,甚至不到2年即帶動五六家熱炒海產店聚集,讓八德路一入夜就搖身變成熱炒街。
他坦承:“剛開始,同性質店一家家開,當然緊張。”因此除了嚴格掌握海鮮鮮度、要求外場人員提升服務質量,也加贈矮前小菜和飯后情人果。“我不敢說我的生意最好,但除了金融海嘯外,店內業績每月持續小幅成長。”這些年,鄰近熱炒海產店開了又關、關了又開,他已能用平常心面對。
附近上班族周先生說:“這條路上海鮮熱炒店不少,生意都不錯,但阿忠是第一家,也往往是最早客滿的。”
(編輯/袁紅)
海外星云 2011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