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一共攜(xié)帶三百多根細枝條和干草,體積是它身體兩倍以上的泥土,經歷五百次來回才完成它那浩大的筑巢(zhù cháo)工程,它就是澳洲蜂鳥。
我第一次在動物園隔著玻璃窗看到了它,準確來說是它們。我一邊拭去玻璃窗上的暖氣水珠,一邊仔細地凝視著其中一只蜂鳥。它的體長只有四五厘米。它擁有一雙綠豆般大小的黑眼睛和一對淺褐(hè)色的、小巧玲瓏的翅膀。
這時,我卻看到了一幕特別的景象——一只體形只能算中等的蜂鳥從模擬的生態圈中飛動。我靠近一看,發現那只蜂鳥撲扇著翅膀向草坪飛去。它飛行時翅膀拍打的頻率極快,似乎還有些章法。只見那蜂鳥一收翅膀,便輕盈地停在了草坪上。不一會兒,那只蜂鳥像小雞啄(zhuó)米一般快速地與地面做了幾下“親密接觸”,之后便銜(xián)著一些細碎的泥土飛到一根光禿的樹干上。緊接著,我在那樹干上看到了一個用泥土做的半包裹(ɡuǒ)狀物體,直徑大約七厘米,高三厘米。我可以想象這個工程的艱難了。蜂鳥把它嘴上的一點泥土放在未完成的巢上,再把泥土涂均勻,之后它還會用唾液加固自己的巢。每做完一次搬運它都要花將近半分鐘,我不敢想象蜂鳥們是怎樣完成這近五百次的搬運。
在工作人員的介紹下,我得知蜂鳥在筑完巢的泥坯時,還會去銜細樹枝和包裹用的泥土,還會銜干草鋪在巢內,這都需要它用嬌小的身體來完成。
我對蜂鳥的敬意越來越濃厚了。在蜂鳥面前,我更多的是慚愧,蜂鳥為了它的筑巢夢在不停地奮斗、拼搏,從不放棄。而我卻常常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想放棄。
小小的蜂鳥為我上了生動的一課。
我暗下決心,讓那小小的蜂鳥永遠在我心中飛翔,讓那蜂鳥精神永存我的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