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正逢臺灣考季,像范進一考再考,百考不上的人大有人在;然而,還有人是早已考上了,卻仍一考再考,有八是為了彌補低學歷的遺憾,也有人因為考試是他一生唯一擅長的事。生命中有些事,是怎么考高分也填不滿的。
我真的可以
賴世昌第一次考上公務員已經年齡不小,27歲了,他第一時間跑到街上找父親,告訴他:“阿爸,我考上了。”他的父親推著豆花攤車在屏東鄉間沿街叫賣,一聽到這個消息,便高興丟下豆花攤子:“我不必再賣豆花!”
在此之前,他是人生的“失敗組”,高職畢業后,白天開卡車送貨,晚上念二專夜校,從小成績不好,父親去廟里求簽,得到的簽文說賴世昌一輩子欠文昌命,也沒官運。
“阿爸賣豆花四處走動,聽過很多人考了十幾次還沒上,他說我沒讀書命,要我放棄,找工作比較要緊。”他四處尋找考試密技,最后自己領悟出一套“諧音記憶法”,成功背誦了許多數據、法條,“只要是筆試的地方就必定有這樣死背的部分”。
而他現在是屏東縣地政事務所政風室主任,前不久剛考上嘉義大學教育博士班,辦公室門口貼著慶賀的紅單。他人生榮耀的時刻總是和這些慶賀中榜的紅單掛連在一起。連他的老婆也是靠“考試”追來的,“我只有160厘米,太太高我10厘米,長得很漂亮,當時是補習班柜臺小姐,我約她見面,教她考試技巧,久了就在一起。”女方家長嫌賴世昌身材矮小反對他們交往,交往一年多后,他們公證結婚,女方家長還是沒到場。
身材矮小,學歷不高,賴世昌不斷在考試的路上證明自己的能力,29歲他參加普考得到調往臺北的機會,他打算邊工作邊準備考試念法律系。不料,太太半年后懷孕,臺北生活費又高,他只好再考一次,轉調回屏東。
轉調回屏東后,他受到當時的市長賞識重用,但他仍難忘情考試,考試對他來說,像是個難戒掉的癮頭。他干脆辭了公職,開補習班。他開業第一年賺的錢,便在市區蓋了6層透天厝。他又將研發的“諧音記憶法”寫成書,替他賺進百萬新臺幣。
考試對賴世昌來說,既是生活所逼,也是尊嚴的防線。1995年,父親罹癌重病,最后的遺志是:希望兒子能重回公職。于是,賴世昌又去考了一次,賴世昌并不因此而“安分”,重回公職后,他又報考高雄大學法律碩士班,今年又考上嘉義大學教育博士班,他打算把這套“考試知識”寫成論文。他說:“有時候考試只是為了證明我可以辦得到。”
已經52歲的賴世昌最想做的其實是畫畫,“我從小功課不好,但最會畫畫,這幾年為了考試都沒再畫了,我希望退休能開始畫。”現在不就能畫了,為何要等到退休?“不行啊,要準備考試,博士班要考英檢。”人學會了一項技能,有時反倒像是種詛咒,即便路上風光明媚,卻也舍不得停下腳步,收著技能不用。
唯一專長就是考
除了睡覺之外,張山水大半都在這間矮小的工作室里度過。墻上白漆斑駁,角落一堆沾滿灰塵的過期考試用書,書的角落還散著幾個罐頭,他打開了便當,里面只是幾樣簡單的青菜,“我這人生活很簡單,不煙不酒,沒什么特別的嗜好。”說起來,他唯一算得上“嗜好”的,恐怕只有考試了,他是臺灣高普考史上考上最多次的人,從1962年到1994年,共考上33次。
他笑說:“考到后來,每次發受訓證書的人都認得我了,相關單位還懷疑我是作弊槍手,考試時還特別嚴密監控。”
政大法律系畢業后,同學們多數選擇考律師、司法官,他卻回屏東當中學老師,直到退伍。昔日的大學同學要準備普考,向功課不錯的他請教讀書方法,他二話不說,從屏東搭火車上臺北重慶南路找考試用書,“我買書不眨眼,有些書會一次買3本,一本給人,一本記筆記,一本平常查閱。”
他原本只想陪考,卻一舉中榜。從此之后,他考出了樂趣,一連4年,年年考,年年上榜,還上了新聞。為何這么執迷于考試?“我的書都念了,為什么不去考?”為什么要念書?“因為要考試。”家鄉的人都稱他“考試怪杰”。
他的人生也似乎只剩考試了,他很坦白:“工作上我只花了1/10的力氣,其余都是在考試和幫人補習。”他第一次考上的職位是中學人事處科員,幾年后升為主任,便一路干到退休。家里小孩的教育他全交給太太負責,而之所以沒再考下去,是因為他補習班業務太忙,再加上他考上后長期占著名額遭人批評。
他2005年退休,但買書的習慣一直延續至今,他成了出版社的貴賓,某些新書都會直接寄到屏東給他,這些書有公共行政、法學、心理學等,因為這是考試相關。他說:“我不讀小說文學,因為這些不會考。”
這幾年,他關在房子里讀書、編參考書,一套售價動輒五六千元新臺幣,做這些事(編參考書)就能養活下半輩子了。這算是他少數人生花力氣掙來的成果。
(編輯/袁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