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加強高職高專醫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病理生理教學中采用機能學綜合實驗結合案例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直觀、更實際、具有科學性。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和促進基礎教學改革起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機能學 案例法 綜合素質
【中圖分類號】C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8585(2011)01-00-02
在科學知識快速發展,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高等醫學專科學校的教育目標已向培養寬基礎、能力強、高素質、富有創新精神的技術型、應用型專門人才轉化。病理學是用自然科學的方法研究疾病的形態結構、代謝功能等方面的改變,從而揭示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和轉歸。而病理生理學是從功能和代謝的角度研究疾病。是醫學課程中聯系基礎學科和臨床學科的重要橋梁,故講授本學科時應緊扣基礎學科(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等)、緊密結合臨床事例、案例,把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廣、能力強的專門人才作為教學的指導思想。但由于病理生理學學科的特殊性,學生學習后普遍反應吃力、刻板、無規律、難記,如何把這個矛盾處理好是任課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的重點。本次教學改革的嘗試,以休克為例在病理生理學教學與機能學綜合實驗結合案例教學法,解決了教學中的部分難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1 案例法與機能實驗
案例法又叫“蘇格拉底式教學法”(scoratic method),是指在教學中通過分析和研究現有的案例,解釋內容并推動內容的發展與完善的一種輔助性教學方法[1]。它的優點:①表現形式多樣;②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學生的參與性,能找到問題、解決問題。
機能學實驗是以動物實驗為手段、探討人或動物活動規律及其在疾病狀態或藥物干預下的變化規律的一門課程。是醫學或生物學重要的基礎課和機能培訓課程。涉及到生理學、病理學及藥理學的實驗課程通過各種病理動物實驗模型的制備、藥理及其他方法的救治,把生理學、病理學和藥理學知識橫向縱向的聯系、融會貫通,將為學生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培養以及基本訓練打下良好的基礎,培養并提高學生自學、獨立思考和科學思維能力[2]。
2 教改的對象、內容
2.1 教改的對象
09級三年制的護理專業專科學生。開課時間安排在第三學期,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等基礎學科已結束。(注:08級護理專業已用案例教學法嘗試,但未作調查統計。)
2.2 教材、內容
教材:全國高職高專“十一五”規劃教材、《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第6版、主編:王斌.人民衛生出版社,第五章 “休克”
3 教學改革的具體方法
3.1 展示案例
在授課前1周將案例展示給學生,將所需運用的相關知識進行提示,學生依據病例提供的信息查閱相關資料。
1)案例,某患者,男性,29歲,5小時前因車禍傷及全身多處伴失血性休克急診入院。入院時查體:T:38.5C、P:140次/分、R:23次/分、BP:55/30mmhg。急行腹部彩超,提示腹腔大量積液,“行腹剖探查術”見腹腔積血3500ml,術中失血850ml,肝臟破裂嚴重。經輸血4000ml及輸液處理后,術后血壓一直不能恢復正常,尿量〈30ml/h仍處于昏迷狀態。搶救中,心電監護外,擴容、補液、利尿等治療效果不好,患者出現AFR,最終因搶救無效而死亡。
2)提出問題。休克屬那個類型?患者的病理過程是什么?為何出現此類病理過程,處理措施是否合理為什么?
3)提示:復習正常人體呼吸、心率和血壓及影響因素;去甲腎上腺素對機體的作用和藥理相關知識。
3.2 課堂講授
在授課開始前,鼓勵學生先各自發表見解。結合學生的意見,有側重的為學生講授休克的定義、分類、機制、臨床表現、機體的各類病變和治療原則。
4 失血性休克的復制
用體重為2kg的雄兔一只,常規麻醉、常規急性手術、與BL—410生物信號記錄分析系統相連,記錄動物的血壓、呼吸和心率,然后從股動脈插管放血,先快速少量放血,直至血壓降至60mmHg,停止放血觀察記錄血壓、呼吸和心率的變化。待血壓自行回至實驗前水平時,再次大量放血直至血壓降至40mmHg以下,維持約4分鐘。觀察記錄家兔的一般情況、口唇顏色、呼吸、心率、血壓。接著進行搶救,通過右側頸靜脈導管進行擴容、糾酸、應用血管活性藥物等方案進行。通過觀察快速少量放血后機體的代償變化和大量放血時機體的失代償變化,使學生更好的理解休克的過程、機理和變化。
結合所展示的案例、理論課的講授和機能實驗的觀察,最后總結案例中患者的情況,讓學生再次進行分析、討論和總結,思考臨床處理方案是否正確,原因為何。
5 教學改革反饋調查結果
調查對象是2009級護理專業專科學生共296人。
6 教學改革的體會
通過課前案例展示,要求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對案例進行討論分析,使學生帶著探索問題、求證問題、解決問題的心理走進課堂。從而開啟學生自學的主動性,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學習積極性。通過案例教學使學生早期接觸臨床相關知識;通過實驗觀察動物變化、對某些疾病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對疾病似是而非的朦朧認識,轉變為以科學的觀點,從本質上了解疾病產生和過程,搶救依據和搶救方案,對學習病理生理學有了新的理念,學習方法多樣靈活,有效的掌握了病理生理學的知識要點,為學習臨床學科夯實了基礎。
通過案例法與技能學實驗有機結合,對教師來說,不僅要求教師必須刻苦鉆研,精心備課,密切與臨床聯系,擴大知識面,而且要求教師全面掌握生理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的相關知識,同時樹立新的教學理念,緊跟教學模式的轉變,解放思想,更新知識,不斷充電。
總之,把機能學實驗與案例法結合教學,有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本門課程,能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高思想品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和身心素質、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 潘懋元主編.《新編高等教育學》.第1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第383-406頁.
[2] 張曉燕,吳毅,胡志安.醫學機能實驗學學科概念初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4,(5):39-40.
[3] 羅自強等.《機能實驗學》中南大學出版社,2008.
[4] 王斌等《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第6版.人民衛生出版社,第五章 “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