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市成功路90巷為青草巷,青草店林立。
一過端午,熱氣逼人,客人熟門熟路鉆進臺中市第一廣場旁的青草巷,熬煮青草的味道撲鼻而來,阿蘭青草店老板陳輝南隨手奉上一杯青草茶:“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天然飲料,生津解渴、解熱退火,絕對不含塑化劑。”
微苦回甘阿母味
不管客人買瓶裝的青草茶,或要買新鮮青草或干青草回家熬煮,陳輝南一律請客人免費喝一杯青草茶,也因此在臺中市的青草巷街廓中,就陳輝南生意晟好。一會兒有小姐來買沐浴的香茅等藥草,一會兒有太太來買外敷挫傷的口骨消青草,還有老先生要去邪避兇的艾草。
店里零亂雜錯擺放多達五六百種的青草、藥材,只有老板知道哪樣青草放在哪里。陳輝南一邊整理藥農剛送來的青草,一邊說:“我們加了數十種青草,熬煮4小時的青草茶,可以消暑、生津、解渴、退火,但我只愿透露有仙草、甘草、風尾草、黃花蜜菜等配方。”
一喝下青草茶,瞬間清涼至心底,帶著些微苦味回甘,暑氣全消。再來一杯洛神花茶,冰鎮清甜的洛神香味,讓味覺完全蘇醒。陳輝南說:“配方很簡單,就是洛神花加糖,但秘訣在火候與成分。”
為賭蕩產改賣茶
青草業起源于醫藥不發達的農業社會,全臺的青草巷依附著附近廟宇而生,例如萬華的龍山寺、高雄的三鳳宮,唯獨臺中市青草巷的商家,原本是第一市場的一部分,賣菜兼賣青草,因靠近火車站,南來北往的人潮帶來商機。第一市場大火后,沒有受到波及的成功路90巷,反而維持原來風貌。
阿蘭青草店也是如此,58歲的陳輝南含蓄地說:“我父母親中年才從路邊攤賣青草茶起家,我們那時已在服役,有空就在店里幫忙。”
常年陪在父母身旁的老五陳輝霖說得坦白:“我父親陳龍權是南投的富家浪蕩子,喜歡賭博,每到賭場,常常從賭客變成做莊的人,沉迷賭博,家道中落,不得不遠離家鄉,來到沒有人認得的臺中市,40歲才從路邊攤賣青草茶起家。我還記得小時候,媽媽常帶著我去抓賭,求父親回來。”
“我父親一派紳士作風,加上母親笑臉迎人,客人覺得青草茶好喝,要求買青草回家熬煮,他們就增加各式青草等貨色。客人都叫我母親的乳名阿蘭,久而久之,店名就成了阿蘭青草店。”陳輝霖說。
開發通路做宅配
臺灣青草業的高峰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因為當時民眾習慣向神明求簽治病,搭配廟的藥簽開藥單的青草店,那時都賺一筆錢。
陳輝南說:“我爸個性真硬氣,他說神明開藥單,乩童酒一喝,不知要開什么藥單,堅持不做違法的事。他那時要是敢做,現在就很有錢。”但也因此,當局80年代嚴禁廟宇開藥方,阿蘭青草店不受影響。
老五陳輝霖說:“我是老幺,最會撒嬌,從小待在他們身邊就有錢可花,曾去貨運行做過業務員,到頭來還是覺得回來當大少爺好。”當時老二陳輝南在電信局上班,父親陳龍權30年前逐漸將老鋪交給老四陳輝瑜、老五陳輝霖負責。
后因兄弟各自成家,妯娌多話,1987年陳輝霖-自立門戶,“開新店取名元五青草店,客人還是往老店跑,我爸媽早上6點坐鎮在我的店里,招呼老客人,坐到連兄弟都嫉妒說話了,但生意逐漸立穩腳步。”
“我覺得新鮮青草貨源不穩定,因此著重在干草藥批發上,開發中醫診所、國術館的通路,不與老店以新鮮青草為主的路線競爭。”陳輝霖采用封口機,又架設網站作宅配,無糖茶包還賣到中醫診所。
3店同區5幫襯
老四陳輝瑜留在老店經營,沒想到1993年房東要收回,陳輝瑜在青草巷那一頭另購房屋,遷移青草店。“我清好房屋,才發現房東準備漲房租,租給另一個青草同業,我已經搬到前方的新店址,又不甘心有同業在我們老店開張,所蹦叫二哥陳輝南回來接老店。”1993年由老二陳輝南出面跟老店房東簽約。就此,陳家3兄弟就分別在青草巷各據一方。客人這家買不到,就推薦到另外一家買。
陳輝瑜后來離婚,原本的店面給了前妻(現為桔安青草店),他遷移到轉角綠川西街另創精決青草店。
醫療后盾當修行
“我們青草業介于醫療與食療之間,我們不怕客人愈來愈少,事實上我們是醫療的后盾,很多人最后的一絲希望。”陳輝南說:“以前常有心急如焚的孝子半夜來敲門,要一帖藥方,多少錢隨你開口,但就是不要你說沒有。”
他字字清晰地強調:“我們青草業不是夕陽行業,是特殊行業。”
“我握有幾帖關鍵的藥方,讓有些客人非上門不可,像盲腸炎、胃出血、痔瘡這種不是什么大病,但又不能騙人的病。一帖藥我電只賣200元(新臺幣,下同),再出價我也不賣了,因為我們賣的是人家一個最后的希望啊!”陳輝南說。
扎個小發辮的陳輝南總結16字訣:“醫有醫理,藥有藥理,惟是不提,精于生意。”
(編輯/袁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