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懷特兄弟打造飛機時,只需從身邊尋找靈感就行了——他們靠的是研究鳥類;而當一位瑞士工程師從衣服上摘除芒刺時,魔鬼氈便誕生了。
仿效大自然來構想設計點子并非新鮮事,但過去10年來,這種做法已經從艱澀的科學期刊里走出來,邁入主流文化。20世紀90年代末,美國自然科學作家珍妮·班亞斯推廣“模擬生物學”一詞,指的是從動植物身上獲取創新靈感。倡議模擬生物學的人主張,大自然的演化歷經了38億年之久的探索與發展,已經解決了人類現在所面對的許多挑戰。
“我們經常只看到大自然所蘊藏的天然資源,但模擬生物學卻以大自然為師。”加拿大安大略藝術設計學院的助理教授卡爾·哈斯屈奇說。
以下就是6種以大自然為靈感來源的發明,有可能因此全盤改變人類社會。
芒剌
1941年的某一日,喬治·德·麥斯卓爾帶著他的愛犬去打獵,無意中發現自己沾到了芒刺,數百個微小的鉤子就附著在他的褲子和愛犬的毛上。此時,他腦海靈光一閃,便發明了日后的魔鬼氈(魔術貼)。
鯨魚
美國賓州的生物學家法蘭克·費許有一天在逛街時,看到一個座頭鯨的雕像,發現鯨魚鰭狀肢上的隆起放“錯”邊了!費許大感困惑,因為如果雕像是對的,那么流體力學中的一條基本法則就是錯的——過去人們一直認為光滑的前緣有利于減少阻力。但費許發現座頭鯨鰭狀肢上稱為“突節”的隆起,能提升浮力與游泳的效能。
今天,總部設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鯨魚動力公司推出一種“突結增強型”風扇葉片,能比傳統的設計多鼓動25%的空氣,同時省電20%。全世界用在通風、空調、電腦服務器和風力發電上的,風扇不計其數,這可是一大發現。
翠鳥
日本新干線的子彈列車以300公里的時速往返于各大城市之間載運旅客,既快速又舒適。但在試車期間,工程師發現當車體高速進入狹窄的隧道時,大氣壓力會產生震耳欲聾的聲波。把400。米之外的窗戶震得嘎嘎直響。熱衷賞鳥的工程師中津英治希望解決這個問題,他問自己,有哪種動物經常得因應空氣阻力突然產生的變化?
答案是:翠鳥。當它從阻力小的空氣潛入阻力大的水里時,濺起的水花居然很小。子彈列車的前端于是模仿翠鳥鳥喙形狀重新設計,成功降低了噪音,也減少耗電量。
蟲文丘
建筑師米克·皮爾斯受聘為非洲老家津巴布韋的哈拉雷市設計一棟大樓,由于空調的零件均仰賴進口,安裝與維護所費不貲,他必須不用空調而能讓大樓保持涼爽。他說,白蟻丘的點子源于一句玩笑話,但沒被一笑置之的原因是:人們認為白蟻運用一套巧妙的系統,讓蟻丘的底部能夠保持通風。
于是皮爾斯運用風扇從大樓的天井吸人冷空氣,經由地板底下的空隙往上送,再從護墻板的通風口吹進辦公室。相較于使用空調的建筑物,皮爾斯所設計的大樓只需1/10的耗電量,能源消耗量比哈拉雷市6棟普通建筑物的耗能總和還要少30%。
鯊魚
附著在船體上黏糊糊的污垢非常討人厭,經常得靠對人體有潛在危害的含銅防附著涂料來對付。美國海軍研究室委托工程教授安東尼,布倫南尋找更安全的抗污之道。他知道鯊魚是極少數能保持身體干凈的海洋動物之一,原因是它們身上細如牙齒的鱗片能阻止海藻和藤壺的積聚。
布倫南利用這項知識發明了一種名為“小鯊魚”的表面涂層,能比其他涂層減少85%的污垢附著。實驗證明,“小鯊魚”也能抑制細菌的擴散。廠商知道每年有成千上萬的人死于醫院內感染的傳染病,因而研發出一種包裝材料,可用于醫院的高危險區域,比如病床的欄桿、調控面板和托盤桌。
藍閃蝶
中南美洲雨林所發現的藍閃蝶,以其光彩奪目的藍色翅膀而聞名。然而,如果碾磨它的翅膀,會得到一種淺褐色的粉末。這種蝴蝶翅膀的顏色是一種名為“結構色”的視覺幻象,也就是隨著光線照射的方式,有的光波被吸收,而其余的被反射回來所造成的效果。
藍閃蝶的研究帶來了革命性的商業用途:電腦、平板電腦和移動電話的顯微板屏幕,以及毋須染色便可“映照”出七彩霓虹色的聚酯和尼龍纖維服裝,就是這么來的。
(編輯,王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