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設計多種形式的導入
1.故事啟發繪畫。因為故事具有一定的情節性,且形象具體,符合幼兒形象的思維特點,能引起幼兒繪畫的興趣,調動幼兒表達的欲望。如果我們善于利用孩子的思維方式和心理特點,引導他們從故事的人物和情節中尋找點燃激情的“興奮點”,并將其擴展開來,那么,富于生活氣息和個性特色的創作主題就會直接呈現在我們面前。
附:活動實錄舉例,大班《小老鼠尼克的故事》
師:你們喜歡小老鼠嗎?
幼:喜歡。
師:為什么喜歡?
幼:因為小老鼠很可愛。
幼:因為小老鼠很機靈。
師:你從哪里感覺出它的機靈可愛?
幼:它長得樣子。
師:小老鼠是長什么樣子的?
幼:眼睛小小的,嘴巴尖尖的。
幼:耳朵圓圓的。
幼:尾巴細細長長的。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可愛的小老鼠到底是怎樣的。(教師操作提線小老鼠木偶,擺出各種姿態,并請幼兒說說各種姿態的小老鼠好像在干什么)
師:(根據擺出的各種姿態提問)小老鼠好象在干什么?
幼:好像在跳舞。
幼:好像在找東西吃。
幼;好像在奔跑。
師:噢,你們觀察得很仔細!接下來,我要講一個《小老鼠尼克的故事》,聽完后,我們也來學一學故事中小老鼠的樣子,然后,把這個故事做成一本連環畫。
這是線捕連環畫《小老鼠尼克的故事》的導人環節,通過故事的講述,使幼兒對情節有充分的了解,尤其是故事中躡手躡腳、東張西望;得意洋洋、手舞足蹈;驚慌失措,心驚膽戰這四組成語,更是為幼兒在連環畫中生動表現小老鼠形象作了鋪墊。
2.用謎語、兒歌的形式導入主題。(洗澡、西瓜、小豬)謎語、兒歌不但能有效集中幼兒注意力,而且能將主體的特點生動形象地描述出來,便于幼兒把握。用謎語“圓溜溜一個球,外面是綠的,里面是紅的,吐出來是黑的。”引出小班繪畫活動《西瓜》;用兒歌“蓮蓬頭,嘩嘩嘩,小朋友,洗澡啦!沐浴露,倒一點,上搓搓,下搓搓,搓得泡泡滿天飛,搓得寶寶笑開花!”引出中班主題畫《洗澡》;用兒歌“小蝌蚪游呀游,圓圓腦袋黑黝黝,細細尾巴扭呀扭”引出小班繪畫活動《快樂的小蝌蚪》。
二、預設“拋磚引玉”的提問
在幼兒進行線描畫創作之前,教師往往會先進行“引導啟發”,這個環節的目的就是喚起幼兒對已有經驗的記憶,激發幼兒創作的靈感和欲望。那么,能否有效地達到這個目的與教師預設的提問有直接的關系。
1.多設開放性問題,發揮幼兒的自主性。比如在大班繪畫活動《夢幻森林》中,教師在“引發討論”的環節中提問:“小熊艾迪做了個熱鬧非凡的夢,小兔咪瞇做了個甜蜜溫馨的夢,如果你來到夢幻森林,會做一個什么樣的夢?會夢見什么呢?”同時,在啟發幼兒想象時,播放不同性質的音樂,給幼兒充分的刺激。這樣的提問能激活幼兒的發散思維,讓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象,有利于幼兒在隨后的創作中畫面更豐富、獨特。
2.結合幼兒生活經驗,提問注重層次性與遞進性
附:活動中提問舉例
中班線描畫活動《千姿百態的樹》
師:樹是我們的好朋友,你看見過哪些樹?
師:這些樹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出示不同樹的圖片)
師:你能用動作表現這些樹的不同姿態嗎?
師:當風吹過的時候,這些樹又會怎樣呢?
師:如果你是一個綠色精靈,你想變成一棵什么樣的樹呢?
這樣有層次地、遞進地設計提問,有助于幼兒將原有的經驗系統化。在進行線描畫創作時,更容易產生合理的聯想。
三、提供讓幼兒解說作品的機會
我們不但要鼓勵幼兒進行繪畫創作,還要多提供機會讓幼兒解說自己的作品。如果把創作過程看作幼兒情感的抒發,那么表述自己的作品,則是將自己的感受(具有直覺的成分)向外表達。這個過程既是一個反思的過程,幫助幼兒把在創作中獲得的感性經驗予以梳理、歸納,獲得更新的經驗;也是幼兒獲得自我滿足,感受成功的最佳舞臺。而對于其他幼兒來說,也是一個提高的過程。他們在邊聽邊看的過程中,不但感受到了作品的畫面效果,體會作品的“畫外音”,還看到了別人的創新成果,從而進一步激發自己的創新意識和欲望。
1.采用一對全體、分組介紹等模式。如果每一次都采用一對全體的模式,那么由于時間有限,只能是少數幼兒有發言的機會,可能一些性格內向的幼兒就經常輪不到表達的機會。而分組介紹的模式就可以解決幼兒表達機會不夠的弊端。可以四或五人一組,每人輪流向組內其他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教師在各組巡視,尋找機會與幼兒溝通,并及時給予鼓勵。也可以在分組介紹完后,每組推薦一個代表向全班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總而言之,教師不要輕易對幼兒作品做簡單地主觀評價,應多提供機會讓幼兒表達自我,互相學習。
2.采用散文表達、物體描述等形式。讓幼兒把自己畫面上的內容用散文的形式進行表達,既可以讓他人更生動地感受作品,同時也能使他今后帶著更多的想象去畫畫。如在大班繪畫活動《云彩和風兒》中,有的幼兒在介紹他的作品時,這樣說:“天上的云彩真有趣,天上的風兒真能干。風兒吹呀吹,云彩變成了大鯨魚 ,張開大嘴,躍出水面,噴出高高的水柱,給小魚小蝦沖了個澡。”散文的表達讓簡單的畫面變豐富、變生動了,變得更富有詩意了,同時把小作者內心更多無法在畫面中表達的想法傳達給了大家,也讓小作者對自己原來的一些無意識的表現內容或方法變得清晰,轉化為今后有意識的行為。又如在繪畫活動《奇特的外星人》中,幼兒則用了物體描述的形式,通過描述自己畫的既能噴水滅火,又能一步千里的外星人;能幫助農民伯伯收割莊稼的三頭六臂外星人;能在舞臺上表演雜技、舞蹈給大家看的機器人,使自己獲得提升的同時還有效地啟發了其他幼兒的創作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