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地講,直到踏上開往焦作的火車,筆者還在思考:搞出這么多改革的焦作財政官員,究竟是一群什么樣的人?
當然,他們也不是由什么“特殊材料”構成的。
到了焦作,接觸久了,突然有了感悟:申相臣一班人干的事,其他地方也都知道怎么干,但是申相臣他們敢干,他們干了大多數人不敢干的事。
在現行體制下,官員只是這個龐大體系下的“螺絲釘”,他們只能按部就班地完成“螺絲釘”已定的事。但是,焦作財政人不僅是“螺絲釘”,還潤滑著整個鏈條。
他們是敢干事的人。
筆者還留意到,焦作財政的改革,并不是財政一家在單兵突進,而是焦作黨委政府的決策。“財政只是一個執行者”。
所以說,他們是“會干事”的人。
筆者不由想起另一地的財政改革者們。當地財政改革動作一直也很大,但遺憾的是,改革事實上是“財政局長一個人在推的改革”,而不是“黨政一把手要搞的改革”。因此,難免會出現“改革者流血又流淚”的困境。
注定焦作財政人還是干成事的人。
他們的改革智慧和技巧令人關注。
比如,剛開始改革時,財政要真正統管起各個部門的錢時,他們實施的策略是:“要錢不要命”,即,你只要把小金庫的錢繳上來,不處理人;如果不繳,則要涉及到你的政治生命了。
從感官上去分析總結:焦作財政人是一群敢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人!
老百姓又會怎么評價他們呢?
筆者相信,老百姓一定會說:他們是好官!
幾千來來,受傳統官民思維左右的民眾,評價官員時,一直以好官和壞官來劃分。
筆者突然意識到:不能僅僅這樣形容申相臣一班人。
讓我們再回首焦作財政改革走過的歷程。
未改革之前,焦作財政只是財政部門,焦作財政人只是財政官員。
改革實施中,財政工作已經提升為政府理財工作,財政官員已經“進化”為政府理財官。
然后,預算公開、參與式預算#8943;#8943;一系列改革讓政府理財正提升為公共理財,政府理財官正“進化”為公共理財官。
所以,焦作財政人不僅是財政官員,還是政府理財官,更是公共理財官。
他們詮釋著財政官員的三重進化。
筆者相信:公共理財官堪稱對焦作財政人的最高評價!
“財政決不是簡單的理財,而是一種建立在社會財富基礎之上的公共服務機制。”末了,筆者不由地想到了申相臣曾說過的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