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天很熱,山很高,經過數小時的努力,我們一行數十人終于登上了唐朝大詩人王維筆下“遍插茱萸少一人”的云臺上茱萸峰,1308米的海拔已經讓許多人累得夠嗆。
隨行隊伍中有一位特殊的主人,焦作市財政局教科文衛科科長許冬梅,我們親熱地稱她許大姐。為了照顧大家,她總是走在最后。一路上,她步伐輕盈,不時和我們愉快地交流著。財政工作中的點點滴滴,都是我們暢談的話題。
談起焦作財政改革,她似乎一點也感覺不到爬山之累。她甚至越說越有勁,好像此時不在爬山,就是在實施財政改革。
焦作財政的品質是什么?這時,筆者感觸最深的是:激情。
每一位焦作財政人都好像在一個大氣場中,不斷往前沖。
財政,便一直激情著。
這可是相當獨特。
財政工作是嚴謹而又繁瑣的。不管走到哪里,財政人給人的印象基本上都是:低調,務實,嚴謹,沉默。
焦作財政這種獨特的品質是怎么煉成的呢?
筆者將這個問題轉化了一下,問許大姐:你們一直在搞財政改革,不累嗎?不為自己擔心嗎?你們圖的是什么?
許大姐很自然地說:我們覺得我們得到了工作的成就感啊。
是啊,能夠將單位工作和人生追求融合起來,能夠實現個人價值與工作價值的統一,他們怎么不激情著呢?
筆者又聯想到了在焦作財政局看到的一個細節。
一進入焦作財政局的辦公大樓,正對著大門的是一個巨大的LED顯示屏,上面顯示著哪些科室哪個任務還沒有完成,最遲應該什么時候完成。這是一項制度,也是焦作財政局的一種工作督促方式。
許大姐笑著稱,“它就像老百姓的眼睛,天天盯著我們要做好工作”。
財政激情著,來源于制度。
而這種激情,許大姐說,因為他們都被“申局長感染著”。
申相臣有一個習慣:他會每天早上5點半就到單位,看看資料,寫寫博客。或許,每天這個時候才是真正屬于他自己的時間。
對于自己的同事們,申相臣要求他們隨時把生理和心理狀態調整到最佳,并總結為六能—“能干能說能寫能吃能喝能睡”。后來,為了避免外界誤解,將“能吃能喝”改成了“能應酬”。
“頭羊效應”令財政激情著。
筆者還感到,焦作財政改革的十年行動,經過一波接一波的焦作財政人的努力,已經形成了一種慣性,這種前行的慣性不由得讓每一個人繼續往前沖,充滿了激情。
申相臣曾對我們坦陳心聲:自己是個農村長大的孩子,小時候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夠吃飽飯,從沒有想到會當上財政局長。今天,能夠有這樣的機會和平臺,他很感恩和珍惜,因為能為老百姓做點實事。
怎么不激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