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興市財政局企業處副處長周峰最近很矛盾。原因就在于中小企業。
按理說扶持一個中小企業對于財政來說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也是財政理應做的。但問題就在于,周峰也主持了幾件扶持中小企業的實例,但總是感覺不太舒服。
“使不上勁兒。”想了許久,他對現在嘉興財政扶持中小企業的現狀下了這么一個定義。而使不上勁兒的原因,他認為,是財政扶持的方式需要改進。
事倍功半的財政
“我們每年都有對于企業的扶持。”周峰回憶說,每年財政扶持中小企業的資金都占到財政支出的一個相當可觀的比重,而且在逐年增加。
按理說這種支持應該在企業中有所回應。但我們在嘉興的采訪中,幾乎所有企業對財政扶持自身的看法都是先一愣,然后思索良久,哦。有。
對于這種情況周峰苦笑,我理解。財政對企業的投入通常都是事倍功半。因為投資實在是太分散了。
筆者曾經聽過一個故事。關于前某財政官員對教育資金的看法,和周峰的思路異曲同工。結局是原有的“撒芝麻”式的投資被改成了集中式投資,而后改觀巨大。
那么,財政對企業的投資是否也可以通過這種集中投資的方式?這就是周峰一直想解決的問題。
特殊的財政投資
雖然名字一直叫中小企業扶持基金,但實際上周峰認為,一個政府CFO應當有責任判斷這一筆基金如何分配。
“財政資金是一筆特殊的資金。”他說。財政擔負著讓一方財源增長的艱巨任務,以投資理念來說,賠,或者賺,這兩種可能是各占50%的。但財政不同,每年必須增長的財政收入要求財政不僅不能賠本,甚至連保本操作都不在考慮范圍之內。因此,如何讓財源增長,而且是大幅增長,是每年地方財政人最頭疼的問題。
這種原因讓財政人對財政資金的去向極其重視。周峰表示,在對企業的投資上(因為浙江省內基本都是中小企業,因此浙江所謂的企業投資絕大多數指的是對中小企業投資),財政也通常會選擇一些可以讓財源得到增長的企業。即通常所說的“有發展”的企業。
但問題就出在動作和政策的雙重矛盾上。因為財政政策擁有無差別性質,也就間接的讓財政資金的撥付有了向全部中小企業的性質。這種春風化雨的資金模式雖然可以彰顯平衡,但明顯讓所有企業利益均沾的結果就是都沒有太大幫助。資金不缺的企業當然也不差財政推這一把,資金奇缺的企業對于財政這說多不多說少不少的資金也說不上雪中送炭。
但周峰也明白,只扶持一個企業的方法有偏心之嫌。那么,有沒有一條兩全其美的道路呢?周峰再三思考之后,想出了一條比較“另類”的路線:扶持產業。
政府理財官的覺悟
作為一位政府理財官,周峰對于財政的作用始終看的很清楚:輔助,紐帶,引導。
“我們有責任告訴這些企業,這些是以后有發展的,你們可以做;那些是太多人做了的,你們做的話利潤會很低,也沒有太多的相關支持。”周峰說,現在的中小企業主,由于素質良莠不齊等等原因,能夠認清形勢的始終只占到客觀的一部分。
“尤其是一些傳統中小企業。他們做了十幾年甚至更久的單一產品,風險越來越大,利潤空間越來越小,但沒有人告訴他們接下來要做什么。”周峰說,這個責任,就理應落在當地財政的頭上。這個曾在西北闖蕩過的漢子有著與許多南方人的纖細思維不太相同的豪爽。他的做法很明晰,每隔一段時間,就告訴這些中小企業,哪些產業是會得到財政的政策扶持的,哪些不能,而且還要交很多稅。而這對中小企業的引導是顯而易見的。
另外,嘉興財政不僅善于告訴企業我們支持什么,還不遺余力的將銀行和投融資平臺的各種態度帶給企業,這種信息為王的思路讓嘉興的中小企業一直擁有著正確的判斷。
堅強的紐帶
嘉興財政表示,財政在中小企業的融資過程中,聯系的作用,其實是最為有效的。
“作為財政,永遠無法代替貨幣政策的作用。”周峰表示,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之間,貨幣政策的直接性和對于中小企業融資的快捷性是財政無法替代的,而財政政策顯然也無法影響貨幣政策的實施,但這并不代表財政就無法起到任何作用。雖然財政不能以擔保形式直接出現,但架起一座在企業和融資機構之間的橋梁,對于財政來說是應盡的責任。
以嘉興市對企業支持較好的秀洲區為例,財政將對企業的的支援模式歸結為了三個“作用”:
1是發揮政府服務協調作用。成立金融服務辦公室,從銀行借調專業人員開展企業金融服務,健全與金融機構的常態交流協調機制,引導銀信加大金融創新力度,優化信貸結構,創新信貸產品,確保貸款投入與經濟發展的協調增長。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擴大中小企業財政專項信用貸款規模,至今年9月底,嘉興市秀洲區累計為120家次中小企業爭取專項信用貸款2.78億元。
2是發揮銀行貸款融資的主渠道作用。積極營造金融服務環境,加大銀行對接,最大限度地取得銀行對我區的支持。2010年,全市14家商業銀行對我區的173個項目進行綜合授信,授信額達67.59億元,同比凈增15億元。至12月份,共到位項目158項,項目履約率90.7%;到位金額44.32億元,資金到位率65.6%。以銀行為單位,舉行專場對接會,助推產業轉型升級,在各項對接會上,近140家中小企業與銀行建立新的合作關系。
3是發揮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補充作用。開展與信托公司業務合作,發行市本級首個中小企業債權信托基金,首期“秀洲成長·中小企業債權信托基金”于2010年5月成功發行,資金使用期限為1年,作為一種新的融資和業務合作模式,為中小企業創業創新注入新的動力。鼓勵發展小額貸款公司業務,2010年前三季度,兩家小額貸款公司已發放貸款502筆,發放金額5.61億元。引進金鑰匙金融抵押倉儲公司,開展動產抵押業務,企業以原材料、半成品、產成品作為抵押品向銀行申請授信,通過第三方監管商實施管理,確保抵押物安全、足值。依托上海交大嘉興科技園,憑借上海交大的教育資源優勢,引進金融培訓中心,為金融業發展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