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傳娣出生在安徽巢湖市含山縣運漕鎮王港行政村的一名普通農民家庭,家中有三個姐姐、一個弟弟、一個妹妹,6個子女的家庭依靠傳統種植業為生。因為貧窮,在郭傳娣很小的時候父母就把妹妹過繼給了別人。
因為要供弟弟讀書,郭傳娣沒能讀完初中便開始和當地的裁縫學習手藝,16歲那年,她只身一人來到了上海。這座城市太大,讓初來乍到的她不免有些茫然。
當時郭傳娣的姐姐在上海虹口區的一家私營服裝廠打工,于是她也就順理成章地被介紹到同一家工廠工作了。“一個月工資是1000塊錢,工廠給提供一間10平米左右的平房,4個工人合住,上下鋪?!被貞浧甬斈甑纳睿F在的郭傳娣很坦然,她說:“當時很忙,很辛苦,一天工作要十三四個小時,不過剛到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什么都很新鮮,也就不覺得累了?!?/p>
當記者問起關于當時交納職工養老保險的問題時,郭傳娣有些茫然地說:“我們是農村來城市打工的人,又沒有城市戶口,什么保險都沒有,當時也沒有這個概念。我在上海的四五年時間里,先后換過很多家服裝廠,都是屬于個體經營的,都沒有保險,也沒簽合同,我也不知道這樣是不是合法?!?/p>
郭傳娣跟記者介紹說,父母和兩個姐姐現在仍然在從事農業勞動,每年國家給農民的補貼大部分按戶口走,所以自己也有份,但這些對生活在城里的她意義已經不大了。
2004年郭傳娣經父母介紹認識了她現在的丈夫,隨后輾轉來到北京。她說:“我丈夫是裝修隊的工人,一天收入70塊。我們在海淀田村租了間平房,一個月租金不含水電是400塊。后來我懷孕了,因為沒有戶口,在城里的醫院也生不了,費用也太高,所以當時就回到安徽老家待產,等到第二年才又帶著孩子回了北京?!?/p>
再次來到北京的她發現戶口帶給她的不便開始越來越明顯,“我和丈夫都沒有城市戶口,也都沒有保險,但我們也沒有太在意過這些。但孩子一天天長大,我需要送他上幼兒園,發現田村稍微正規一點的幼兒園都不接受外地人口入園。后來我只能把孩子送到了一個條件很差的托兒所,一個月400塊錢。家里有小孩,我沒法再做十幾個小時的工作,所以也不能再回服裝廠了,經朋友介紹,開始從事家政工作。”
現在郭傳娣的孩子已經被送回農村老家,她只有春節才能回家和孩子團聚?!昂⒆蝇F在已經到了上學年齡,我很想讓他來北京上學。但是因為沒有北京市戶口,我去附近的幾家小學問過了,需要我提供暫住證、戶口本、在北京的房屋出租合同、老家當地政府、村委會的批文、當地政府開據的介紹信證明孩子在老家無人看管,還要給孩子辦個借讀證等等,光這些手續的名目,我都記不清楚,更不要說一一都辦齊了。而且學校和我說,即使是所有材料都準備齊,也只能在有能力的情況下接收我的孩子進去讀書。
現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能來北京讀書,和我們生活在一起,只希望能在這個城市里有個家,戶口什么的我都不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