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焦作回來后,筆者一直處于模糊的思考狀態:我們該怎么看待焦作財政改革?
說實話,一直覺得好像意會了,又難以用語言表達。
為此,有時真的睡不著覺。
對于這樣的財政改革者,筆者如不能準確地報道出,心難安,有愧。
不由地就“暢想”。
當今中國,上到中央最高層,下到普通百姓,都想解決這兩大難題,如用主流語言形容,則是“反腐”與“維穩”。
要想根本上解決中國的兩大難題,或者說,要想根本上完成“反腐”與“維穩”的中國兩大任務,學界給出的共識是:政改。
其實,還有一種低調但務實的解決方案,那就是:財改。
財政改革,可能是一個解決中國兩大難題的獨特的好辦法。
無論“反腐”,還是“維穩”,本質上都是一個利益問題。從利益角度進行改革,即實施財政改革,或可從利益根本上實現“反腐”與“維穩”。
并且,這從一定程度上講,也是一種利益基礎上的政改。
難能可貴的是,焦作財政為當今中國提供了這樣的一種解決方案。
這應該是焦作財政對中國的頂層價值和時代貢獻!
作為職業新聞人的我不禁反思:十年財政改革,焦作儼然成為新聞的富礦,這里有太多可以挖掘的素材。焦作財政局局長申相臣也成了“名人”,媒體采訪絡繹不絕。但長期以來,關于焦作財政改革的報道,大都局限在財政范疇,即只宣傳了改革的財政價值,就財政宣傳財政,卻忽略了焦作改革的中國價值和時代價值!
這實則是一種“浪費”!
這其實在“忽視”焦作!
有一個細節,現在公眾非常關注“預算公開”,最大的推動力量莫過于2007年深圳志愿者吳君亮向廣州市財政局的申請,廣州網上曬賬本引起了全國層面的關注。其實早在2003年,焦作市財政局就已經預算公開,但是為什么沒有廣州這一次影響這么大?
這肯定讓申相臣一班人有所疑惑。
或許,是焦作的預算公開做得相當完善,沒有出現問題,所以不被關注吧。
抑或,現實世界只把焦作財政改革當做一項財政工作吧。
焦作財政改革很多舉措是開創性的,但是為什么在實施多年后,成功經驗沒有推廣開?
筆者留意到,更高層面幾乎沒有對焦作試驗表態。
沒有表態,是不是意味著什么?于是,各地顯然不會有實踐的響應。
我們便有意或無意地“忽視”焦作。
但我們不能忽視焦作。因為,我們不能忽視我們的現在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