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志雄 本刊記者 嚴碧華
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政協副主席龔建明:鼓勵民間投入 激活內河航運
□ 姜志雄 本刊記者 嚴碧華
資料顯示,湖南內河航運資源豐富,湘、資、沅、澧及洞庭湖連通全省70%的縣市。湖南省現有通航河流373條,通航里程11968公里,列全國第三位。但高等級航道里程偏低,三級及以上僅占航道總里程的5.1%。
3月5日,在2011年“兩會”委員駐地賓館,記者采訪了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政協副主席龔建明。他告訴記著,通過深入調研,他發現內河航運無論是節能還是環保,都具有獨特的比較優勢。“發揮內河航運的比較優勢,緩解資源能源制約,是促進湖南省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提質,加快‘兩型’社會建設的重要舉措。”
龔建明發現,航運相關的建筑物多,但通航率低。據統計,湖南省航道上500座樞紐有通航功能的只有33%;147座船閘只有42%正常使用;18座升船機只有50%正常使用;1162座橋梁中通航達標的只有60%。
同時,大小港口齊全,但標準偏低。湖南省現有港口63個,年吞吐量200萬噸以上港口僅有10個。
經過調研,他還發現,目前湖南省共有水運企業157家,擁有貨運船舶4908艘、182.1萬載重噸。自2000年以來,湖南省水運量年均增長率在20%以上,2010年湖南省完成水路貨運量1.58億噸,是2005年的3.4倍,2015年預計全省水路運輸貨運量將達到2億噸。
長期以來,政府將更多精力關注于公路、鐵路的建設,而對于內河航運的開發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
但遺憾的是,水運需求持續增加,承運能力卻相對欠缺,以湘江為例,據預測,湘江水路貨運量在2020年、2030年將分別達到1.8億噸和2.6億噸,2020年長沙以下河段貨流密度達到6200萬噸至7000萬噸。受枯水期影響,目前湘江三級航道單向年通過能力約5000萬噸,難以滿足腹地貨物運輸快速增長的需要。
在龔建明看來,長期以來,政府將更多精力關注于公路、鐵路的建設方面,而對于內河航運的開發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湖南坐擁通江達海的優良水運條件而沒有得到有效利用,水路交通建設缺乏穩定的資金來源渠道,水運基礎設施年投資額不足,和沿海省市比差距巨大,與沿長江省市比較明顯滯后。2009年湖南省完成水運基礎建設投資還不到全省交通固定資產投資的1%,僅為公路的1.1%。
“水運基礎設施建設已明顯滯后于國民經濟的發展需求,沿江沿河的眾多企業和工業園區只能望水興嘆。”對此,他深表憂慮。
而另一方面,內河航運是綜合運輸體系中成本最低、資源占用最少、最節能環保的綠色運輸方式。“通過內河航運具有節約資源、清潔環保、運量大而投資回報率高等特點。”龔建明說。
據悉,單位運輸周轉量能耗,內河航運只有鐵路的2/5、公路的1/9;單位運價只有鐵路的1/3、公路的1/10。湘鋼通過測算,全年平均水運價格每噸比鐵路低40元左右,每噸比公路低100元以上;建設1公里四車道的高速公路的造價約為5000—6000萬元,鐵路約為每公里3000萬元,而建設1公里千噸級航道的造價在300—500萬元;1公里復線鐵路占地30—40畝,1公里4車道高速公路占地110—140畝,1公里普通公路占地約15畝,內河航道利用天然河道,基本不占或很少占用土地。
公路、鐵路產生的噪音分別是水運的17.8倍和1.2倍,水運單位二氧化碳排放量為最低,公路、鐵路運輸對環境的污染程度是它的87倍和70倍。
一艘2000噸級貨船的運量相當于一列40節車廂的火車,相當于100輛20噸的載重汽車。一條湘江的運能相當于4條4車道高速公路的通過能力。以2010年為例,湘江水運量比上年增加2797萬噸,假設將所增加的貨運量交由公路運輸來承擔,需要新增20噸的載重汽車140萬臺次。可想而知,這將會給已經不堪重負的公路、環保和能耗帶來多大的壓力。
據測算,內河航運建設每投資1元錢,將拉動GDP31元;每投資1億元而產生的貨運量,公路為12.6萬噸、鐵路為4.7萬噸,水運則為118.2萬噸。
另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水運對超長、超體積、超重的大件貨物運輸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性。湘鋼的5米寬厚板(最厚0.3米、最長25米、重量達到24噸)、衡陽特變電工特大變壓器(最重約380噸,尺寸為12.4m×4m×4.6m)、核電裝備等大型不可拆裝的貨物,必須通過水運來完成。
發展內河航運已引起了國家層面的高度關注,2010年8月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推進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工作。會議提出,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建成暢通、高效、平安、綠色的現代化內河水運體系。
在龔建明看來,這10年將是湖南水運發展的重要機遇期,“我們要搶抓先機,加大投入,把內河航運的發展納入同鐵路、公路、民航同等的位置加以考慮”。
盡快建立政府水運工作協調機制,統籌水資源綜合開發,確保內河航運優先發展。設立內河航運建設發展專項資金,鼓勵民間資金投入內河航運基礎設施建設。
他建議應盡快建立政府水運工作協調機制,統籌水資源綜合開發,確保內河航運優先發展。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內河航運建設投融資機制,設立內河航運建設發展專項資金,鼓勵民間和社會資金投入內河航運基礎設施建設。“十二五”期間努力實現湘江干流通航1000噸級船舶,爭取使湘江成為長江和珠江的連接主航道。
他同時表示,要進一步明確內河航運的發展目標。這幾年湖南省水運規劃取得了很大進展,但各城市仍存在地方割據問題。因此,要編制和完善相關規劃,制定“四水一湖”的航運發展規劃和管理規劃,并盡早實施。同時要編制長株潭或“3+5”城市群統一的港口規劃,依據各市產業特點合理分工碼頭功能,避免港口的重復建設和惡性競爭,節約岸線資源。要提升規劃標準,使主要支流的船閘修建改建標準與主航道標準相適應。
“加大內河航運基礎設施建設。”他認為,一是要根據當前實際和形勢發展,重點整治和發展300噸級以上航道,有計劃地對河道、船閘(升船機)進行改造。二是要加強港口集疏運體系的建設。大力發展公水、鐵水、水水和江海直達等多式聯運,構建現代綜合交通網絡。三是要加快推進船舶標準化。四是要加快航運信息化進程和海事支持保障系統建設,增強水運服務保障能力。
與此同時,要加強服務意識,保障水路暢通。要建立統一的各流域干流梯級調度中心,加強對已建樞紐(船閘)運行的調度管理,充分考慮航道通航要求,減少船舶待閘時間。加強對河道的執法管理,著力解決亂采亂挖的問題。對船閘的使用要進行水流域的統一調度管理,改變目前不協調的格局。研究出臺支持內河航運發展的具體政策。《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水運業發展意見》明確了有關水運建設用地和稅費優惠政策,為支持水運發展,提高水運競爭力奠定了基礎。參照德國的經驗,龔建明委員建議,進一步研究出臺有關政策。首先研究實行減免內河航運燃油稅政策;其次制定引導貨物流向水運的政策。對公路超長超重貨物運輸實行嚴格控制,引導特大、特重、危險品和遠程運輸分流到水運上來。此外,還要研究制定港口物流聚集能力的優惠政策,制定到港集裝箱汽車通過高速公路減免通行費的辦法。
“最后應做好兩項重點工程的前期論證工作。”他認為,洞庭湖從長江上游提水的論證工作,可考慮在松滋口建閘并疏竣擴展松滋河道,洞庭湖區枯水季節時將長江水引入洞庭湖,形成“五水”入洞庭的新格局。另外要做好岳陽城陵磯綜合樞紐的前期論證工作,保障洞庭湖及湘資沅澧四水水量,解決枯水期通航問題。
□ 編輯 劉文婷 □ 美編 王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