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革成 曉 舟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林業廳廳長王平:建好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 張革成 曉 舟
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也是新世紀第二個十年的開啟之年。在這繼往開來的一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涉及生態和林業建設領域的篇幅比往年有所增加,通篇報告“生態”一詞8次出現,“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已經是連續第五年出現在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植樹造林、濕地保護、林業重點工程建設等內容均有所涉及。這些生機盎然的林業詞匯體現了國家對林業建設的高度重視和極大關注,也成了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林業廳黨組書記、廳長王平對此更是高度關注。
在下達“十二五”時期全國工作目標任務時,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十二五”時期我國森林蓄積量要增加6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要達到21.66%。而在2009年,胡錦濤主席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就提出,中國要大力增加森林碳匯,爭取到2020年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13億立方米。目前林業發展“雙增”目標已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林業生態建設總目標。森林覆蓋率和蓄積量兩個指標將成為我國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約束性指標。
業內人士指出,“雙增”目標的提出,是我國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從2011到2015年,即“十二五”時期,是中國生態建設的關鍵時期,也是實現雙增目標的緊要時期。目前我國的森林覆蓋率是20.36%,要實現“十二五”末達到21.66%的目標,相當于5年增長1.3個百分點,這個任務非常艱巨。
王平代表告訴記者,四川是長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區,生態區位極為重要。四川森林資源富集,物種豐富獨特,是全國重點林區、生態建設核心區和全球25個生物多樣性保護熱點地區之一。推進生態建設,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維護長江流域生態安全,責任重大。

據了解,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以來,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生態建設,作出了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戰略部署,在全國率先啟動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重點工程,生態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10年間,中央和省級財政生態建設投入累計高達545.8億元,森林覆蓋率達到34.41%,提高了10個百分點。
王平表示,牢固樹立生態憂患意識,堅持生態優先戰略不動搖,突出發展現代林業、建設生態文明主題,圍繞森林資源增加、生態環境良好、農民群眾增收,以重點工程為依托,以完善政策為保障,深入推進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努力實現由維護生態安全向建設生態文明提升、由傳統數量林業向現代效益林業轉變、由森林資源大省向林業經濟強省跨越,這是四川省林業系統堅定不移的發展思路。
為此,王平指出,要完成四川省林業系統的目標,建設好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十二五”期間,四川林業系統重點工作將包括:鞏固擴大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成果。加快推進災后生態修復和城鄉綠化。盡快啟動川西北防沙治沙及濕地保護工程。嚴格保護林地維護森林資源安全。建立健全扶持林業發展的政策體系。
王平說,四川將積極爭取國家新增退耕還林面積,加快實施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建設,加強基本口糧田、農村能源建設,積極發展后續產業,全面落實直補到戶政策,使退耕農戶真正享受到中央惠民政策。
四川將圍繞汶川地震災后生態修復總體規劃,采取植苗造林、封山育林、人工撒播等方式,恢復和改善林草植被,恢復大熊貓等野生動物棲息地。
“我們將采取退牧還濕、填溝保濕、生態移民等綜合措施,加快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保護小區、濕地公園建設,推進濕地恢復與保護工程,使90%的天然濕地得到有效保護。”王平說。
談到建立健全扶持林業發展的政策體系,王平說,他們將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推進森林分類經營,完善林木采伐、林地流轉、森林保險等政策措施,推進國有林場、苗圃和森工企業改革。另外,他們將建立完善支持林業發展的公共財政體系,拓寬資金投入渠道,加強國際國內交流合作,提高社會參與生態建設的積極性,努力使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取得更大成效。
□ 編輯 劉文婷 □ 美編 王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