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洪
(太原鐵路局 湖東車輛段,山西大同037034)
隨著運輸方式和列檢所生產力布局的優化調整,貨車車輛檢修體制也隨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大秦線的運輸存在重載、長交路、大密度、高速度等特點,由于列檢作業方式較之以前發生了很大變化,使得運用管理與維護存在下列問題:
(1)安全保障區段加大,大秦線保障區段已超過1 000 km,由于作業方式限制使得部分隱蔽故障容易被遺漏,傳統的作業方式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求。
(2)運行密度大,大秦線2010年運量目標為4億t,每秒的運量接近12.8 t,大秦線每發生1 h的設備故障,就要影響4.608萬t的運量。檢車員作業量勞動強度的加大造成作業效率降低,給安全帶來較大隱患。
(3)在整個區間分布若干列檢作業場,貨車故障的發現、信息傳遞、處理很難做到共享與監督,造成有時故障車通過多處列檢均未處理,給安全帶來較大隱患。
為此,必須及時發現故障、確認故障、處理故障,有效地促進故障的發現和監控,才能確保車輛的運行安全。
目前,傳統的列檢作業方式采取人工書寫,對可放行的故障車必須在故障位置用粉筆涂打標記,車輛到達下一列檢后,不利于作業人員對故障的發現鑒定和處理。經過考察我們決定研究預警系統搭建安全信息平臺,共享檢查信息,通過AEI車號載體攜帶各類信息,錄入的典型故障信息通過網絡傳輸到AEI識別站相關的其他列檢,實現作業控制預警功能。
(1)系統傳輸設計。預警系統采用WIN2000或WINXP,VB程序并及時進行更新,優化界面,使功能進一步完善。傳輸克服既有拔號上網易掉線、網速慢等弊端,采用更為優越的網絡系統傳輸方式,基于單位局域網及GPRS無線傳輸技術,實現預警信息的實時、快捷提示。具體設計流程如圖1。

圖1 鐵路貨車安全預警管理信息系統方案設計圖
(2)接口錄入與接收設計。把各口信息通過現有的AEI車號地面識別系統中的車號及安全預警軟件加載部分信息,實現各列檢之間的數據互傳,信息共享,預留5T、HMIS統計信息預留信息接口,以便對各種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利用,隨時查詢各類故障信息等,便于統計分析。
(3)程序界面設計。實現信息的及時性共享,程序設計“故障信息提前預警”,由以前“車到后,檢查發現”提升為“車到前,故障先預警提示”,對提示故障車輛進行處理或扣車以及區間處理或扣車的故障信息,程序具備自動取消該條故障信息的功能,以保證系統傳輸故障信息的及時性。
(4)信息控制設計。將發現各類信息及時向列檢所反饋,增強信息的共享性。當該車輛經過下一個AEI接收點時,系統自動通過中央服務器對信息的篩選、匹配,自動彈出故障車號及故障信息進行提示,供該列檢所進行跟蹤檢查和故障確認,確認后系統自動生成該列檢所任務庫,以備查詢、統計、分析。
(1)實現在線全面預警,系統可以錄入現場檢車員作業中發現的以及TADS、TPDS、THDS、TFDS監測設備預報的車輛檢修信息,實時傳輸預警,生成基礎信息庫。
(2)實現人機結合信息共享。錄入系統的信息通過網絡傳輸技術發送到數據中心服務器;其他所有作業場實現信息共享,有效提高作業效率和檢修質量。
(3)實現全程卡控列檢所際互保。系統可以在帶有故障信息的車輛到達下一個作業場時,自動提示故障車號及其信息,實現全程卡控、在線預警、列檢所際互保。
(4)實現典型警示、重點防范、動態跟蹤、全線監控。系統可以將錄入的典型故障信息實時地傳輸到所有其他作業場,實現故障車信息全程跟蹤、實時監控。實現功能流程如圖2。

圖2 安全預警實現功能流程
鐵路貨車安全預警信息管理系統由湖東車輛段研制開發成功后在大秦線得到推廣,運行車輛實現故障信息跟蹤,故障定時檢查、故障確認扣修,檢修質量得到全面提高、關鍵部位重點加強、車輛故障及時卡控,從而打造一個完整的管理鏈環,節點上加強、環節中互控,真正使全路的貨車車輛檢修工作再上新臺階,確保大區段、長交路列車運行安全。
(1)目前大秦線主要開行100輛以上的1萬t、2萬t列車,通過該系統現場作業人員基本上在接進路的過程中就可確定該故障車的準確位置,檢查人員可一步到位進行檢查確認,大大節約查找時間。年挽回直接經濟損失3 000萬元,同時提高了站場通過能力和運輸效率。
(2)運用該系統后,降低了列檢間通話時間,節省部分網絡拔號連接、信息傳輸的時間,減少了人工預報、反饋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3)實現各系統的資源共享,加強指導性,摸索故障發生規律,使5T設備檢測到的故障信息作用實現發揮既有情況下的最大化,進一步提高貨車運用車輛的檢修質量和運行安全。
(4)可實時提供貨車實際走行公里情況,從而便于鐵道部、鐵路局、列車段實時掌握每一輛車的實際走行公里數,定時分析每列車中車輛的到過期情況。尤其適應于大秦線整列固定編組的列車檢修,減少人工預報,合理確定檢修周期,實現集中扣修,精確扣修,提高檢修效率。
(5)突出重點部位、重點故障的檢查修理,提高了車輛檢修質量和效率,又減輕了列檢作業強度和難度,一定程度緩解了目前列檢檢修人員短缺的實際問題。
(6)打破原鐵路局、列車段檢修信息相對封閉的格局,有效改善原交口列車質量不穩定的局面,實現全路信息資源共享,創建運用安全全面穩定的新局面,提高貨車的檢修質量和運用效率。
[1] 張旺獅.車輛新技術[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5.
[2] 陳 雷,王士鎧.鐵路貨車運用維修技術與管理[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