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雙霞
(蘭州鐵路局 蘭州車務段,甘肅 蘭州 730050)
蘭州車務段屬蘭州鐵路局 (以下簡稱蘭州局),地處亞歐大陸橋中段,管內營業里程 578.2 km,管轄 54 個車站、18 個車間,其中貨運營業站 27 個,銜接專用線 (專用鐵路) 共 73 條,主要擔負著青海、甘肅、寧夏三省區的“七縣五區”的旅客、貨物發送任務,年貨物發送量 1 800 萬 t。
蘭州車務段有危險貨物辦理站 17 個,占蘭州局危險貨物辦理站總數的 32 %。危險貨物運輸呈現出“品類繁多、涉及面廣、運量大”的特點:辦理危險貨物品類,主要有爆炸品、氣體類、易燃液體、易燃固體及遇濕易燃物品、氧化劑、毒害品、放射性物品和腐蝕品八大類貨物;從到發量來看,17 個辦理站 (含站內辦理危險貨物的車站6個,爆炸品辦理站2個,劇毒品辦理站2個) 年到發危險貨物 1 200 多萬 t,占蘭州局危險貨物發到總量的 52 %。蘭州局近 60 % 的氣體類貨物和全部劇毒品發送都在蘭州車務段管內辦理。
如何強化危險貨物運輸的安全管理,對蘭州車務段做好運輸安全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來,蘭州車務段立足于強化危險貨物運輸管理基礎,注重過程的細節管理、緊盯關鍵的動態卡控,在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上著眼于探索創新,在安全管理和現場控制中加快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閉環解決危險貨物運輸管理中的問題,取得良好的效果。
2.1.1 分品類制定卡控措施
針對 17 個車站辦理的 8類危險貨物,按類分別制定了《危險貨物運輸安全控制措施》、《強化貨裝安全控制措施》等制度,對計劃受理、資料審核、貨物承運檢查、裝車組織等各環節、各工種及各作業崗位間結合部作業標準和措施進行明確,通過作業流程的優化對可能引發問題、涉及責任劃分等關鍵環節進行雙重卡控并實行影像化管理。
2.1.2 完善罐車運輸作業流程
蘭州車務段罐裝貨物品名多、運量大,占全段總運量的 32.3%,罐裝危險貨物占罐裝貨物總運量的94.5%。結合液體危險貨物發運量大且罐車因閥蓋、罐體質量難以外觀判別,容易造成跑冒滴漏等實際情況,通過分析 1980 年以來全路危險貨物運輸發生的事故及近年來管內危險貨物運輸發生的險情,對危險貨物罐車運輸常發事故原因及引發的后果進行了詳細分析。按照源頭把關、流程控制,可檢查、可評估的原則,針對專車不專用可能引發事故的原因,對罐車運輸作業全過程各環節卡控進行了梳理和細化。按照罐車的用途和裝運貨物性質,針對液化氣體罐車、輕油類罐車、粘油類罐車、酸堿類罐車、其他液體類危險貨物自備罐車的作業特點,從受理、裝車前檢查、專用線 (專用鐵路) 裝車、交接檢查4個作業環節入手,明確了關鍵環節檢查的具體要求、卡控措施、實現形式、責任人,使現場作業人員進一步明確了罐車作業卡控重點,使檢查人員進一步明確了檢查內容。
2.1.3 強化制度落實前的學習、培訓
針對貨運職工年齡偏大、業務學習主動性需加強的實際,在每項制度執行前及階段安全重點任務落實前,堅持做好人員的培訓、重點環節的盯控、安排,通過事故案例的分析討論,講清講透各項制度措施的規章依據,明確卡控措施與確保安全的關系,從而為各項制度的落實打好思想基礎。對于危險貨物運輸方面發生的事故案例,組織業務主管科室有關人員結合管內作業特點進行具體分析、查找隱患,制定措施并組織一線貨運管理人員共同進行討論,力求措施簡單可行、操作性強。主管科室人員在制度實行之初,利用現場檢查時間及電話抽問等方式,針對制度落實開展反復講解、提問、討論,指導職工正確認識各項措施的目的,發揮專業管理作用,規范基礎工作。
2.2.1 建立危險貨物信息管理系統
由于蘭州車務段管內點多線長,涉及辦理危險貨物的車站和專用線 (專用鐵路) 覆蓋面大,品類繁多,危險貨物運輸安全管理難度相對較大。以往危險貨物運輸辦理過程中對基礎資料的檢查和審核僅能依賴于崗位檢查把關,但由于作業繁忙程度、人員素質不同,存在基礎資料不全或過期不能及時發現更換等問題。為此,從 2010 年起,根據車務段管內各車站實際情況借助于網絡辦公平臺建立了蘭州車務段貨運管理系統,危險貨物運輸基礎管理作為系統中的一個模塊,將涉及托運人資質、承運人資質、工商營業執照、化學品生產經營許可證、從業人員及押運員培訓情況、危險貨物包裝、協議簽訂情況等基礎資料錄入,并通過系統定時提醒功能,分別在相關資料維護不及時或到期前1個月、過期等時點進行不同形式的自動提示,從而督促車站及時清理和調整危險貨物運輸相關材料信息,保證資質材料的有效性;車站、車務段各級管理人員可以在貨運管理系統平臺上對每個辦理站、專用線危險貨物運輸管理基礎情況進行有效監督和指導。

2.2.2 推廣使用危險貨物監控系統
自鐵道部推行危險貨物監控系統以來,蘭州車務段積極利用《鐵路危險貨物辦理站、專用線 (專用鐵路) 辦理規定》電子版及監控系統,每次系統升級指定主管科室、專人負責,督促各車站做好系統數據維護。同時通過管理人員的復核、抽查,實現對作業人員受理環節的有效監控,從源頭上杜絕了違規辦理、誤辦理等問題的發生。此外,為實現專用線裝運危險貨物的全程監裝,蘭州車務段積極與專用線單位協調,建議安裝視頻監控系統,車務段業務科室人員通過檢查專用線視頻系統,督促專用線做好危險貨物裝車組織。
2.2.3 嚴格重點貨物作業流程控制
為強化重點危險貨物的監控,針對劇毒品、電石裝車作業及包裝質量檢查、包裝強度試驗等關鍵環節實行簽認制度,關鍵環節實行崗位作業人員與貨運值班干部雙崗互控,并按照影像化管理的要求拍照存查,建立按作業流程順序存查照片的制度,上傳車務段貨運管理系統。通過影像化管理,實現對重點危險貨物作業流程的實時盯控。
特別是劇毒品裝車作業過程中,一是從車輛現狀和貨物裝載狀態上加大檢查。裝車前檢查車體狀況是否符合規定,按規定進行包裝試驗、檢查和測試;裝車中按照裝載加固方案要求檢查車內貨物碼放狀態,裝車后對施封和加鎖狀態,以上環節均實行拍照、存檔、備查。二是從作業過程上嚴格控制,即從計劃、受理、裝車、制票、掛運、信息傳輸等全過程由8個工種、4 位企業人員共同進行簽認,實行崗位人員自控及崗位間互控。三是結合劇毒品貨物運輸信息跟蹤系統及劇毒品車輛防盜裝置,實現對劇毒品運輸全過程跟蹤管理,使劇毒品運輸全程處于嚴格可控狀態。
2.3.1 路企聯動,共保安全
危險貨物絕大部分在專用線辦理,提高專用線單位的標準意識、安全意識是實現危險貨物運輸安全可控的重點。
(1)始終把加強專用線管理作為危險貨物運輸的重點。各車站利用專用線貨主座談會廣泛聽取貨主建議,組織學習有關危險貨物文電,不定期向企業通報階段危險貨物方面產生的問題及本專用線所存在的問題,向企業貨主宣講鐵路安全形勢,引起貨主對危險貨物運輸安全的重視,明確安全是路企雙方的共同責任。
(2)堅持定期深入專用線檢查路企危險貨物運輸制度執行情況,及時掌握專用線在作業中存在的問題,組織各部門、各崗位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梳理分析,對規制定措施并督促整改。
(3)及時對專用線內發運的危險貨物品名進行清理和規范,嚴格執行新增危險貨物專用線、共用單位和新增品名的規定,認真落實專用線開展綜合分析的要求,對規范和提高危險貨物專用線管理起到了很好作用。
2.3.2 重點監控,集中管理
蘭州車務段強化奧運會等國家大型活動及國慶長假等關鍵時期的危險貨物運輸管理,做到電報及時傳達、請車貨運管理人員把關。同時對電石、硅鐵類貨物的空車選車和包裝質量抽檢、爆炸品裝車后折角塞門關閉、劇毒品包裝、車輛檢查等關鍵環節實行干部重點盯控制度,由值班干部會同貨運員、托運人共同對車輛選車等環節進行共同檢查、確認,對危險貨物試運包裝管理實行分級定期檢查和試驗、隨時抽查制度,督促托運單位對貨物包裝管理有序,確保包裝質量良好。對電石、劇毒品的干部盯控、重點環節作業影像化每天通過網絡集中到蘭州車務段危險貨物業務主管處進行審核,并同時納入車務段每天早 8點的交接班系統進行集中遠程監控。
2.3.3 逐級檢查,督促落實
沒有考核的管理是無效的管理。蘭州車務段明確危險貨物檢查管理制度,制定各車站貨運主管人員、站長、書記、業務主管科室貨運組織員、危險貨物主管、業務科室負責人、主管副段長對危險貨物作業管理情況的檢查重點內容及量化標準,對發現問題嚴格按規定納入考核。車務段對相關人員監控重點危險貨物的全程作業、危險貨物包裝管理、發現問題情況按月進行統計、分析,督促有關人員加大現場作業情況檢查、監督,提高危險貨物運輸可控性。
通過統一臺賬模式,引入信息系統的定時提醒功能、遠程監控檢查等手段,蘭州車務段危險貨物基礎管理水平得到明顯提高。改進基礎管理手段后,車務段、車站及時發現并整改危險貨物資質管理、液堿自備罐車容積與充裝量方面存在的影響安全的問題,及時與主管部門匯報并妥善處理,確保了危險貨物運輸安全。
通過現場檢查及遠程監控、影像存查等方式,使基層管理人員及現場職工增強了安全責任意識和執行標準、落實規章的自覺性。近年來蘭州車務段危險貨物運輸辦理中的違章違紀問題明顯下降,由 2009 年的月均 9.3 件減少為 2011 年的月均 7.3 件。
充分結合現場實際,發動現場職工共同參與,集思廣益,不斷完善作業標準、制度、措施,提高了制度辦法的可操作性,更便于現場作業人員執行和落實。車務段在反復調研、修訂基礎上制定的電石、硫酸類危險貨物及罐車運輸安全控制措施,通過現場作業的檢驗,能夠在現有的作業條件下保證貨物運輸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