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燕
(湖北省新華醫院婦產科,湖北武漢 430015)
腫瘤標志物檢測在宮頸癌患者診斷與預后分析中的應用
張 燕
(湖北省新華醫院婦產科,湖北武漢 430015)
目的聯合檢測血清腫瘤標志物,觀察其在宮頸癌診斷及療效和預后分析中的應用價值。方法收集2006年8月—2010年12月收治的經病理確診的宮頸癌患者76例,同期體檢的健康婦女60例作為正常對照,治療前后分別檢測血清行鱗狀細胞癌抗原(squamous ce11 carcinona,SCC)、癌胚抗原(carcino embryonic antigen,CEA)、CA19-9和CA125的水平,觀察其與宮頸癌及其臨床分期和腫瘤分化程度以及腫瘤組織類型之間的關系并觀察其與療效的關系。結果各腫瘤標志物的水平在宮頸癌患者中均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P<0.05),且其水平與宮頸癌的臨床分期和腫瘤分化程度密切相關,宮頸癌臨床分期越晚、腫瘤分化程度越低,各腫瘤標志物的水平越高。SCC在宮頸鱗癌中的水平顯著高于宮頸腺癌(P<0.05)。CEA、CA19-9和CA125在宮頸腺癌中的水平顯著高于宮頸鱗癌(P<0.05)。聯合檢測腫瘤標志物可提高診斷敏感性,治療有效的患者在治療前各腫瘤標志物水平顯著低于無效組且治療后顯著降低(P<0.05)。治療無效的患者治療前后各腫瘤標志物水平無顯著改變(P>0.05)。結論聯合檢測血清SCC、CEA、CA19-9和CA125可作為宮頸癌患者診斷和療效及預后分析的輔助指標之一,并有助于區分組織類型。
腫瘤標記,生物學;宮頸腫瘤;診斷;預后
在女性惡性腫瘤中,宮頸癌的發生率僅次于乳腺癌而居第2位[1-2]。早期診斷是提高宮頸癌療效的關鍵[3-4]。腫瘤組織可產生一些不同于正常組織的化學類物質,如癌胚抗原(carcino embryonicantigen,CEA)、糖類抗原(CA19-9、CA125)、細胞角蛋白等腫瘤標志物。對腫瘤標志物進行檢測可以提示腫瘤的性質、幫助腫瘤的早期診斷及預后判斷等[5]。本文對我院2006年8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宮頸癌患者76例行鱗狀細胞癌抗原(squamous ce11 carcinona,SCC)、CEA以及CA19-9、CA125進行檢測,觀察其與宮頸癌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為宮頸癌的診斷和預后判斷提供依據。
1.1 一般資料:2006年8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經病理證實的宮頸癌患者76例為宮頸癌組,排除其他惡性腫瘤的患者,年齡31~69歲,平均(41.3 ±4.6)歲;按FIGO分期[6]其中Ⅰ期6例,Ⅱ期17例,Ⅲ期37例,Ⅳ期16例;按腫瘤細胞分化程度分類,低分化者21例,中分化者39例,高分化者16例;按病理學分類宮頸腺癌31例,宮頸鱗狀上皮細胞癌45例。選擇同期體檢的健康婦女60例作為正常對照組,年齡32~70歲,平均(43.2±3.9)歲,2組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 療效評定:對所有患者分別采取手術、放療、化療等治療。治療后半年按照WHO實體瘤的客觀療效標準進行評價[7]。分為完全緩解(comp1ete remission,CR)、部分緩解(partia1 remission,PR)、穩定(stab1e diease,SD)和進展(progressive diease,PD),其中CR+PR為有效,SD+PD為無效。
1.3 方法:所有病例治療前及治療后半年分別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4mL分離血清送檢。SCC、CEA、CA19-9、CA125的檢測采用化學發光法,使用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進行檢測,試劑盒購自美國雅培公司,操作均按照試劑說明書進行。分別檢測宮頸癌組與正常對照組患者血清各腫瘤標志物的水平,并結合宮頸癌組患者不同臨床病理特點對其進行分析。SCC、CEA、CA19-9、CA125的正常參考臨界值分別為2μg/L、5μg/L、35kU/L、35kU/L,超過臨界值即為陽性。
1.4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11.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和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腫瘤標志物測定結果:宮頸癌組患者血清中腫瘤標志物SCC、CEA、CA19-9以及CA125的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對患者進行腫瘤標志物的檢測可初步判斷患者患惡性腫瘤的風險。見表1。

表1 2組患者腫瘤標志物檢測結果比較
2.2 聯合檢測腫瘤標志物對宮頸癌診斷敏感性的影響:單獨檢測SCC、CEA、CA19-9和CA125時的診斷敏感性分別為69.7%、68.4%、73.7%和71.1%,聯合檢測時宮頸癌患者的診斷敏感性達到了86.8%,顯著優于單獨檢測的敏感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聯合檢測腫瘤標志物對宮頸癌診斷敏感性的影響
2.3 各腫瘤標志物水平與宮頸癌患者臨床病理特點的關系:宮頸癌患者SCC、CEA、CA19-9、CA125的水平隨著FIGO分期的升高而升高,其中Ⅰ期各腫瘤標志物水平顯著低于Ⅱ、Ⅲ、Ⅳ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Ⅱ期和Ⅲ期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Ⅳ期時各腫瘤標志物水平最高。根據腫瘤細胞分化程度顯示,腫瘤細胞分化程度越低,各腫瘤標志物的水平越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根據腫瘤類型比較發現,宮頸鱗癌患者SCC水平顯著高于宮頸腺癌(P<0.05);而CEA、CA19-9和CA125水平在宮頸鱗癌顯著低于宮頸腺癌(P<0.05)。這些結果提示,腫瘤標志物的檢測可作為宮頸癌惡性程度高低的一個指標而有助于預后的判斷,而且通過聯合檢測不同的腫瘤標志物,有助于區分腫瘤的組織類型。見表3。
2.4 腫瘤標志物檢測在宮頸癌療效評價中的作用:對宮頸癌患者進行隨訪,將患者按治療效果分為治療有效與無效,其中有效52例,無效24例。比較治療有效與治療無效的患者治療前后腫瘤標志物的水平發現,在治療前,治療有效組各腫瘤標志物的水平均顯著低于治療無效組(P<0.05)。治療后,治療有效組的患者各腫瘤標志物水平較治療前顯著降低,無效組患者腫瘤標志物水平無顯著改變。見表4。

表3 各腫瘤標志物水平與宮頸癌患者臨床病理特點的關系

表4 檢測腫瘤標志物對宮頸癌療效的輔助評價
宮頸癌是嚴重威脅婦女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早期常無特殊表現,常在腫瘤發展到中晚期后出現陰道不規則流血等癥而就診[8]。本組76例宮頸癌患者中,Ⅰ期患者6例,Ⅱ期患者17例,而Ⅲ期和Ⅳ期患者53例,提示早期診斷宮頸癌的緊迫性。
腫瘤細胞可產生并釋放某些物質,而這些物質在正常細胞中不產生或含量極低,因此人們把這些物質作為腫瘤標志物來作為腫瘤診斷的標志[9]。腫瘤標志物在惡性腫瘤的診斷、療效以及預后判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輔助參考價值。SCC、CEA、CA19 -9、CA125作為腫瘤標志物已應用到多種惡性腫瘤的診斷中來[10]。
本組數據顯示,宮頸癌患者中SCC、CEA、CA19 -9以及CA125水平均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還發現,對宮頸癌患者單獨檢測SCC、CEA、CA19-9和CA125時的診斷敏感性分別為69.7%、68.4%、73.7%和71.1%,聯合檢測時宮頸癌患者的診斷敏感性達到了86.8%,顯著優于單獨檢測(P<0.05)。說明聯合檢測腫瘤標志物可顯著提高患者診斷的敏感性,可作為宮頸癌臨床診斷或臨床篩查的輔助指標之一,如患者SCC、CEA、CA19-9以及CA125的水平顯著升高即應懷疑患者有發生惡性腫瘤的可能。
通過觀察SCC、CEA、CA19-9以及CA125水平與宮頸癌不同臨床分期以及分化程度的關系,我們發現,宮頸癌臨床分期越晚,差異越有統計學意義(P<0.05),腫瘤分化程度越低,這些指標的水平越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患者的臨床分期及腫瘤的分化程度與患者的預后密切相關。這一結果說明,檢測腫瘤標志物的水平也有助于對患者的預后進行判斷。
比較不同組織類型宮頸癌中各腫瘤標志物的檢測發現,鱗癌患者SCC水平顯著高于腺癌患者;而CEA、CA19-9以及CA125的水平在鱗癌患者中顯著低于腺癌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聯合檢測SCC、CEA、CA19-9以及CA125有助于區分腫瘤的組織類型,以對臨床治療提供指導。
在治療前治療有效組患者腫瘤標志物的水平顯著低于治療無效組;治療后,有效組患者的腫瘤標志物水平較治療前顯著降低,而治療無效組無顯著改變。結果提示對宮頸癌患者進行腫瘤標志物檢測并動態觀察,有助于對患者的療效和預后進行判斷。
總之,宮頸癌是嚴重危害婦女身體健康的疾病,聯合檢測血清腫瘤標志物的水平可作為宮頸癌早期診斷和預后判斷的重要輔助指標,并有助于腫瘤組織類型的區分[11]。因此臨床上對高危人群及宮頸癌患者可定期檢測腫瘤標志物的水平來判斷病情,指導治療。
[1]蔡金鳳,蘇虹.年輕宮頸癌49例臨床特點及早期診斷[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10(20):61-62.
[2]丁秋娥,王思陽,孔梅,等.95例宮頸癌術后放射治療技術[J].中國實用醫藥,2010,5(30):106-107.
[3]李秀琴,張淑蘭.宮頸癌新輔助化療的臨床應用現狀[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0,11(5):395-396.
[4]徐俊,張菊新,趙靜,等.年輕宮頸癌患者臨床特點分析[J].醫藥論壇雜志,2010,31(16):45-47.
[5]張延.腫瘤標志物檢測的臨床意義[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28):6910-6911.
[6]連麗娟,林巧稚.婦科腫瘤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88.
[7]冷玲,佟仲.WHO標準和RECIST標準對晚期乳腺癌療效評價的比較[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08,15(22):1746-1748.
[8]劉煥之.宮頸癌的治療進展[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25):19-20.
[9]董淑文,丁彥,邱小建,等.多腫瘤標志物蛋白芯片檢測方法對肺癌的診斷研究[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06,29(2):20 -21.
[10]王鴻利.實驗診斷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319 -320.
[11]王向紅,毛麗梅,李麗華.腫瘤標志物在宮頸癌的檢測聯合應用[J].河北醫藥,2010,32(10):1315-1316.
(本文編輯:趙麗潔)
R737.33
B
1007-3205(2011)10-1187-03
2011-06-26;
2011-08-23
張燕(1971-),女,河北武邑人,湖北省新華醫院副主任醫師,醫學碩士,從事婦產科疾病診治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1.1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