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淑卓,孫艷艷
(1.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產科,河北石家莊 050000;2.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兒外科,河北石家莊 050000)
先天性巨結腸癥患兒術后營養支持的護理觀察
譚淑卓1,孫艷艷2
(1.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產科,河北石家莊 050000;2.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兒外科,河北石家莊 050000)
目的提高小兒先天性巨結腸患兒手術治療的成功率,減少術后并發癥,加快患兒康復進程。方法根據入院時間先后順序,將先天性巨結腸癥行先天性巨結腸根治術患兒60例,隨機分成A、B 2組,每組30例,A組術后采用單純腸外營養治療,B組術后采用腸內腸外聯合營養治療,分別對2組發生腹瀉例數、平均營養費用、切口愈合情況、平均住院時間進行比較。結果A、B 2組無1例切口裂開。B組腹瀉例數及平均營養費用明顯少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平均住院時間少于A組(P<0.05)。結論腸內腸外聯合營養治療組比單純腸外營養治療組術后患兒并發癥少,營養費用少,住院時間短,效果良好。
Hirschsprung病;腸道營養;護理
先天性巨結腸癥又稱腸管無神經節細胞癥(congenita1megeco1on)。此病多見于新生兒期發病,表現為胎便排出延遲、腹脹、嘔吐等,手術是最好的治療方法[1]。本文探討術后聯合營養,以提高患兒手術治療的成功率,減少術后并發癥,加快患兒康復進程,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08年3月—2011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先天性巨結腸癥進行腹部手術患兒60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13例;年齡10個月~14歲。根據入院時間先后順序隨機分成A、B 2組,每組30例。
1.2 腸外營養液:根據患兒年齡、疾病、體質量、營養狀況的不同,給予不同的氮熱之比的配方(N:熱)=1∶150~200kca1·kg-1·d-1,脂肪乳供熱量40%~50%,糖供熱量為50%~60%,主要物質為中長鏈脂肪乳、葡萄糖、小兒復方氨基酸、水溶性維生素、脂溶性維生素、多種微量元素、電解質等,主要由江蘇省無錫市華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以全合一營養液的方式,經周圍靜脈輸注。
1.3 腸內營養:雀巢公司生產的小百肽根據患兒年齡、體質量不同配制成不同濃度腸內營養液,溫度為37℃,排氣后口服,開始為5~20m L/次,1次/1~2h,5~8次/d。
1.4 營養支持法:2組患兒分別給予等氮、等熱量的營養支持,熱量45~60kca1·kg-1·d-1,氮量0.2~0.3g·kg-1·d-1。A組,術后7d給予常規外周靜脈營養支持,腸功能恢復后逐漸行流食、半流食直至普食。不強調腸內營養。B組,術后48h內采用腸外營養治療,在腸道功能恢復后即開始進行腸內營養,能量分配為,術后第3天,供給腸外營養2/3量,腸內營養1/3量;術后第4天,供給腸外營養1/3量,腸內營養2/3量,術后第5天,停用腸外營養,腸內營養達總量。腸內營養遵循的原則是濃度由低到高,容量由少到多,少量多餐,符合喂養規律的要求。
1.5 觀察項目:①胃腸道并發癥,患兒腹脹、腹瀉等情況,腹瀉記分標準,成形便記1分,半固體便3分,液體樣便記5分,每日總分=大便次數×記分,總分≥12分即可認為存在腹瀉。②切口愈合情況,平均住院時間及營養費用。③生化監測,每天定時監測微量血糖,輸糖速度為4~6mg·kg-1·min-1,在輸液過程中血糖不低于2.2mmo1/L,以免發生低血糖;不超過7mmo1/L,以免發生高血糖和高滲性脫水。血糖不穩定時,我們通過調整輸糖的速度和濃度來維持血糖的穩定,同時每日監測電解質、肝功能、尿素氮、肌酐等。嚴格控制輸入速度,輸注速度過慢時完不成當日輸入量,達不到當日熱量的要求(包括電解質),影響次日液量的輸入。本組患兒未發生酸堿中毒、電解質紊亂。
1.6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B組發生腹瀉例數與住院時營養費用均少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組無1例切口裂開。B組平均住院時間15d少于A組18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2組患兒發生腹瀉與平均營養費用比較(n=30)
先天性巨結腸癥是由于直腸或結腸遠端缺乏神經節細胞而引起的功能性腸梗阻,由于新生兒期病變腸段表現不典型,新生兒期行根治術難于確定切除范圍,術中病理在確定病變范圍時雖有幫助,但因全結腸型及節段性腸無神經節細胞癥的存在使得手術無法達到預期效果,臨床上一般經過1年回流灌腸后,再行先天性巨結腸根治術效果較好。
營養狀況不僅關系到患兒手術的療效和康復,也關系到患兒的生長發育。先天性巨結腸患兒大部分存在營養不良,手術的創傷和胃腸功能障礙,也增加了患兒營養不良的風險,而恰當合理的營養支持治療能為患兒提供各種需要的營養素,保證熱卡和蛋白質的供應,維持血糖、電解質和身體內環境的穩定,使患兒對手術的耐受力增強,提高手術的成功率,避免相關并發癥的發生,從而促進患兒康復。
長期腸外營養缺乏食物對腸道的刺激,抑制腸道激素的分泌,導致腸黏膜萎縮,腸道細菌移位,膽囊收縮功能障礙的諸多問題[2]。腸內營養更符合喂養規律,具有維持胃腸道功能和結構完整,改善營養物質利用,使用簡單、安全、廉價、方便等優點。所以只要胃腸道有功能就利用它。腸內腸外聯合營養支持,在術后初期以腸外營養為主,肛門排氣以后給予腸內腸外聯合營養,最后過渡到完全腸內營養。即保證了熱量的充分供給,又為組織修復創造了條件。
腸內營養和腸外營養雖然進入人體途徑不同,但是所起的作用相同,既提供人體代謝所需的營養物質,消除或減少了機體蛋白質及脂肪的消耗,重建和恢復機體的無脂細胞群,又提高了免疫力。本研究通過2組對照觀察,先天性巨結腸患兒術后應用腸內和腸外聯合營養支持可減少患兒術后體質量丟失,減少內環境紊亂和術后合并癥,提高先天性巨結腸患兒手術的成功率,促進切口愈合,促進患兒的康復進程,縮短患兒住院時間,并使患兒得到正常的生長發育。
[1]崔琦.新生兒先天性巨結腸腹腔鏡輔助下改良Soave手術的配合[J].護理學雜志,2010,25(12):42-43.
[2]來秀芬,郭榮芹,鄭麗萍.小兒腹腔鏡先天性巨結腸根治術的護理[J].腹腔鏡外科雜志,2009,14(3):217-220.
(本文編輯:趙麗潔)
R574.62
B
1007-3205(2011)10-1194-02
2011-07-31;
2011-09-05
譚淑卓(1963-),女,河北唐縣人,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副主任護師,從事產科疾病護理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1.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