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軍
(中鐵大橋局集團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南京 210031)
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北岸合建段引橋N1號~N4號墩上部結構為雙幅(44 m+68 m+44 m)變截面連續箱梁,跨越北岸長江大堤,見圖1。主梁采用單箱單室直腹板截面,單幅橋主梁頂寬13.4 m,底寬6.7 m,結構設置雙向橫坡2.0%。主梁支點外側梁高6.0 m,跨中外側梁高3.00 m,梁底曲線為圓曲線。主梁兩側各懸臂3.35 m,懸臂端部厚度0.2 m,懸臂根部厚度0.673 m。頂板全跨等厚,為0.44 m。底板厚度為0.50~0.80 m。腹板厚度為0.5~0.8 m。橫隔梁中支點厚度為2.0 m,邊支點厚度1.2 m。單幅箱梁混凝土用量為2 422.4 m3,質量約6 358.8 t。

圖1 橋跨布置(單位:m)
主梁采用三向預應力體系。所有預應力鋼絞線均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塑料波紋管成孔??v向預應力鋼束采用19(17、15)-φs15.24鋼絞線,分為頂板束、頂板通長束、腹板束、邊跨底板束和中跨底板合龍束。頂板通長束分2次張拉,采用連接器連接錨固在箱梁兩端,腹板束采用一端張拉,錨固在梁端,邊跨底板束兩端分別錨固在梁端和鋸齒塊上,中跨底板合龍束則待合龍段施工完成后張拉錨固在鋸齒塊上。
該連續梁分為左(京滬線)、右(滬漢蓉線)兩幅,原設計采用掛籃法施工,后由于受征地拆遷的影響,實際施工進度與計劃工期差距很大,如再采用掛籃節段法施工已不能滿足整體工期的需要,必須采用新技術,以加快施工進度。后經技術研究,并報設計方批準,將每幅連續梁分為“T”構(44 m+33 m)+合龍段(2 m)+“T”構(33 m+44 m)三節段施工。1個“T”構混凝土一次性澆筑。先施工左幅,后施工右幅,分別滿足京滬高速鐵路、滬漢蓉工期需要。施工時,根據地質特點,采用臨時支墩+貝雷梁桁架的支架法施工。施工順序為:先施工左幅中N3號~N4號墩“T”構,待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張拉預應力筋,然后脫模,將模板和支架倒至第2個“T”構(N1號~N2號墩),進行第2個“T”構施工,最后進行合龍段施工,完成左幅連續箱梁施工。除臨時支墩的鉆孔樁基礎外,所有左幅箱梁施工用結構倒至右幅,進行右幅箱梁施工。因此需投入的大臨結構僅為:1幅橋的鋼管立柱,1個“T”構的貝雷梁支架、底(側)模、內模和1套合龍段模板。
為加快施工進度,支架的中間支墩(鉆孔樁基礎+鋼管立柱)與橋梁承臺、墩身同步進行施工。待橋梁承臺、墩身施工完成后,在承臺上安裝邊支墩(鋼管立柱),并利用墩身預埋件將鋼管柱與墩身連接。
(1)N1號~N4號主墩施工的同時,施工N1號~N4號墩間臨時支墩鉆孔樁,同時安裝鋼管立柱、柱間連接系及砂筒、柱頂分配梁,見圖2。
(2)箱梁承臺、墩身施工完成后,在承臺上安裝支架邊支墩(鋼管立柱),然后安裝砂筒、柱頂分配梁及柱間連接系,并利用墩身預埋件將墩身與鋼管柱連接,見圖3。
(3)安裝南側一個“T”構及合龍段的貝雷梁。安裝一個“T”構底模,并調整高程。綁扎鋼筋,安裝側模并調整位置和高程,見圖4。

圖2 施工示意(1)

圖3 施工示意(2)

圖4 施工示意(3)
(4)澆筑第一個“T”構的混凝土并養護,混凝土達到強度要求后,張拉預應力束。安裝第二個“T”構剩余的鋼管立柱,見圖5。

圖5 施工示意(4)
(5)拆除第1個“T”構模板系統,貝雷梁倒用至第 2個“T”構。進行第2個“T”構施工,見圖6。

圖6 施工示意(5)
(6)第2個“T”構混凝土達到要求后,張拉預應力束,進行合龍段施工,見圖7。
(7)合龍段混凝土達到強度后,張拉全橋預應力束,至此一聯連續梁全部施工完畢。支架倒至右幅,進行右幅橋梁的施工,見圖8。

圖7 施工示意(6)

圖8 施工示意(7)
鉆孔樁為φ 1 m,一幅箱梁底沿縱向設8排,每排3根,滿足連續梁“T”構(簡支懸臂)長度和橫截面范圍的施工荷載。鉆孔樁施工完成后,將樁頭混凝土清理至設計樁頂高程,補齊樁頭處箍筋,并安裝預埋件(偏位不超過2 cm),澆筑接樁C30混凝土,預埋件下混凝土要求振搗密實?;炷吝_到設計強度后,清除預埋件表面混凝土殘渣,在預埋件面板上畫出鋼管立柱位置線。承臺、墩身預埋件要求與樁頂預埋件相同。
單幅一個“T”構支架設8排鋼管立柱,每排3根共計24根,主邊跨側各4排,其中5排鋼管支承于鉆孔樁之上,3排鋼管柱立于承臺頂面,每排立柱外側為φ80 cm鋼管,中間為φ60 cm鋼管。
(1)現場根據預埋件安裝精度對鋼管下口進行處理,以確保鋼管底口與預埋件密貼,立柱竣工高程誤差為±10 mm。
(2)立柱分2節在現場用法蘭盤拼成整體,應確保立柱順直,不得有錯臺、折線,兩法蘭盤面應修整頂緊。
(3)立柱安裝對位誤差不大于5 mm,以縱橫2個方向校正柱身垂直度,柱身傾斜度≤1/500且不大于20 mm時,即可將鋼管底口與預埋件焊接固定。
(4)柱間連接系,支架橫向連接系為φ218 mm鋼管,縱向連接系為φ325 mm、φ400 mm兩種鋼管,橫向連接系現場預拼成整體后吊裝,縱向連接系單鋼管與端頭節點板預拼后單根進行吊裝。
(1)為方便拆除支架,鋼管立柱頂設置砂筒。砂筒由筒塞與筒體組成,鋼筒塞內澆筑C30混凝土,混凝土必須密實并與塞頂磨平,筒體內灌中粗烘干砂,以便筒塞卸落。
砂筒安裝前對立柱頂平面復測,并畫出安裝系統線。立柱頂高程通過調整砂筒高度,或在柱頂抄墊鋼板來調整,以使砂筒頂面高程達到設計值。
砂筒使用前按設計規定的預壓力進行預壓,符合要求后方可安裝。砂筒放置在柱頭中心處,與柱頭點焊固定。
(2)鋼管柱頂分配梁長13 m,由2根HN800型鋼坡口焊連接組成,分配梁通過砂筒與鋼管柱連接成整體。每個砂筒通過筒塞四角的螺栓與柱頂分配梁相連。
(1)貝雷片布置:沿箱梁橫向布置貝雷片23道,每2片貝雷梁之間通過橫向連接系連成整體。貝雷梁桁架頂部布置I14型鋼橫向分配梁。貝雷梁桁架底部橫向布設6道U形螺栓同HN800分配梁連接。為保證貝雷片的整體穩定性,在貝雷梁桁架的下弦桿處用支撐架連接成底水平聯。
(2)貝雷梁的安裝
①貝雷梁安裝前在HN800分配梁頂按設計位置安裝鋼楔塊,鋼楔塊與分配梁間采用焊接連接。
②按臨時支墩跨徑,將4(5)片貝雷梁拼裝成1組,分次起吊就位。一跨貝雷梁安裝完畢后,安裝上部橫向I14型鋼分配梁和貝雷片間連接系。
③貝雷梁組安裝完成后,安裝柱頂分配梁上的限位座。限位座通過螺栓與分配梁連接,限位座與貝雷梁間的空隙應用鋼板抄實,并點焊固定。
邊跨直線段分配梁為21組2[22a型鋼,采用分組吊裝,吊裝好后用角鋼連接成整體,立柱與柱頂HN800分配梁采用角鋼焊接連接,2[22a型鋼橫梁與立柱、墩身預埋件間采用角焊縫連接,焊縫高度均為8 mm。
一幅連續梁單個“T”構或合龍段施工完畢,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并按要求張拉預應力束后,將各柱頂砂筒卸砂,進行模板及支架拆除作業。支架總的拆除順序和安裝順序相反。
實踐證明連續梁一次性澆筑1個“T”構混凝土,2個“T”構混凝土完成后,進行合龍段混凝土施工的3節段支架現澆法施工是可行的,現方案比原方案提前工期3個月,達到連續箱梁主體結構快速施工的目的,從而保證了京滬高速鐵路、滬漢蓉鐵路按期鋪架,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由于本施工方法只需投入1幅橋的鋼管立柱,1個“T”構的貝雷梁支架、底(側)模、內模和1套合龍段模板,因此在加快施工進度的同時,也大大節省了大臨結構用料,提高了經濟效益。
[1]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TB10203—2002 鐵路橋涵施工規范[S].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2.
[2]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TB10002.5—2005 鐵路橋涵地基和基礎設計規范[S].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5.
[3]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TB10002.1—2005 鐵路橋涵設計基本規范[S].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5.
[4]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TB10002.2—2005 鐵路橋梁鋼結構設計規范[S].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5.
[5]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TB10002.3—2005 鐵路橋涵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S].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5.
[6]余定軍.三峽庫區滑坡地帶橋梁高支架現澆施工技術[J].鐵道標準設計,2008(1):64-66.
[7]李 波,尹希林.武廣鐵路客運專線白馬特大橋(32+48+32)m連續梁支架現澆施工技術[J].鐵道標準設計,2008(4):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