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涌

人是怎么富起來的?正當的財富,都是通過為他人提供服務而得到的報償。如果你想成為未來一代的領袖,就必須學會做一個“為了別人的人”。
最近,“富二代”培訓班層出不窮,課程從財報分析、國際貿易、上市公司表現,到高爾夫球、騎馬、茶道、國際社交舞、國學以及形象穿著與品位等,無所不包,有的學費高達66.8萬元。如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曾“精選”出29名有家族企業背景的學生,開設了“創業人才孵化班”,被稱為“少帥班”和“富翁子女班”。上海交通大學則開出上海高校中的首個“富二代”培訓班,號稱要聯手美國西點軍校、英國劍橋大學、歐洲商學院等名校展開“富二代”培訓,時間長達3年半。
這些讓人眼花繚亂的“富二代”教育,其實正好說明中國還不會教育“富二代”。畢竟,先富起來的一代富了沒多久,就碰到“富二代”接班的問題。看看美國的洛克菲勒、福特等家族,都有100多年的歷史了。如果再追溯英國的傳統,“富二代”的教育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比如其貴族學校,一直門禁森嚴,即使二戰后開始通過慷慨的獎學金廣納社會各個階層的子弟,這些貴族學校,其學生大部分仍是富裕家庭出身。
最近讀《波士頓環球報》的報道,講到美國首都華盛頓的一家精英教會高中男校的教育,覺得頗值得中國的“富二代”及其父母們參考。
這所高中的校訓是“為了別人的人”。為了把學生培養成“為了別人的人”,所有畢業班的學生必須完成至少40個小時的社會服務才能畢業。對于低年級學生雖然沒有硬性要求,但受整個學風的影響,他們大多數也都積極投身于社會服務。其中主要的一個服務項目,是到無家可歸者救濟站面對面地給那些無家可歸者提供飲食服務。該校把無家可歸者救濟中心就設在了自己的校園內。
這些孩子大多出身于富裕家庭,住在富人區,他們過去也許聽說過貧困,但親身的體驗幾乎沒有。到無家可歸者救濟中心服務,是給他們上的第一堂貧困課。這些無家可歸者,許多有毒癮,還有些精神不正常,對付起來非常不容易。一位學生因為拒絕一位無家可歸者往咖啡里加6勺糖的請求,被粗暴地咒罵。有的學生利用午飯時間來服務,有的則干脆住在救濟中心一周,幫著準備各種飯菜。一位15歲的男孩負責打飯,看到排隊領飯的人全都低著頭,眼睛看著地面,一言不發……什么是人的尊嚴?這個剛剛開始理解世界的男孩一下子就體會到了。他立即滿面春風地主動和迎面過來的人打招呼:“嗨,你過得怎么樣呀?”來人一陣沉默,最后臉上終于綻出一絲笑意:“還不算太壞。”
這才是真正的“富二代”教育。正當的財富,都是通過為他人提供服務而得到的報償。所以,致富的正途首先是理解他人。富裕的家庭,最怕孩子對自己能為別人做什么喪失了理解力,所以才會掏腰包讓養尊處優的孩子看看真實的生活,讓他們理解什么是人的尊嚴,怎樣做才能更好地維護人的尊嚴。
用高爾夫球、騎馬、茶道、國學以及形象穿著與品位等課程培養“富二代”,其實就是教育他們怎樣“為了自己”。但是,如果你想成為未來一代的領袖,就必須學會做一個“為了別人的人”。
(袁憶摘自《教師博覽》2010年第8期,小黑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