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凡
二戰以后確定了以美元為核心的國際貨幣體系,這個體系以美元和黃金掛鉤為先決條件。而現在,美元已經變成沒有黃金基礎的貨幣。說白了,它就是一張紙。
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美國崛起。這時候,美元想要取代英鎊成為世界的主要貨幣。美國和其他40多個國家一起召開了一個會議,地點在美國華盛頓山的一個叫布雷頓的森林里面,這個會議確定了未來的國際貨幣體系是以美元為核心的。這個體系以美元和黃金掛鉤為先決條件,其他國家的貨幣再與美元掛鉤,這樣,美元就的確具有了“美金”的意味。當時的協議規定1盎司黃金等于35美元。
后來,美元不斷貶值。大家知道現在美元和黃金的比價是多少嗎?1盎司黃金值1000多美元,可見美元貶值了很多。此后,美國通過各種各樣的戰爭,通過借款使得歐洲國家都持有大量的美元。在二戰以后,美國成功地使它的貨幣占到世界貨幣量的2/3。
二戰后,西歐經濟在“馬歇爾計劃”的扶植下很快恢復并發展了起來。舊機器在戰爭中被打光了,西歐各國重新投資購買的都是新機器,生產率高,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好,很快就在國際貿易中顯示出卓越的競爭力,對美貿易大幅順差,積累了大量的美元外匯,同時持有大量美國的債務。
越南戰爭開始之后,美國預算赤字不斷增加,債務也不斷增加。歐洲國家開始懷疑美元的實力:債務增加太多,美國未來還不起,那就只有求助于貨幣貶值了。
于是,這些歐洲國家(以法國為首)就拼命地把自己的美元儲備在美國換成黃金。很快,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積累的大量黃金儲備就消耗得差不多了。到了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發現它手里的黃金已經支付不了欠其他國家的債務了,于是,尼克松政府就做了一個決定——關閉“黃金兌換”窗口,不允許其他國家的銀行拿美元去換黃金,這就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第一次美元危機,美元大幅貶值。
美元貶值引發了石油危機。危機中,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跑到沙特阿拉伯去做緊急公關。美國成功地說服了沙特阿拉伯,讓沙特阿拉伯在石油輸出國組織內提議,讓美元成為國際石油交易的唯一貨幣。結果,世界對美元的需求量急劇增加。
實際上,這時候美元的性質已經徹底改變了,變成了一種沒有黃金基礎的紙幣。自從這次危機之后,美元完全失去了貴金屬的支持。也因此,今天我們才會看到美元有這么大幅度的匯率變化。
(風之子摘自華夏出版社《美元是張紙》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