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家新

在美國200多年的歷史中,先后有5位總統遇刺,因此身亡的總統有4位:林肯、加菲爾德、麥金利和肯尼迪,只有里根一人幸免于難。歷史學家們從醫學的角度比較分析了這5位總統遇刺的情況,結論是:不斷進步的醫學挽救了里根總統的生命。
這5起總統遇刺事件中,林肯被子彈擊中頭部,于次日死亡。肯尼迪總統也被擊中頭部,當場死亡。這兩起事件都涉及頭部重傷,即使是當代醫學技術也回天乏力。然而加菲爾德和麥金利的傷情與里根的傷情相似甚至更輕,如果暗殺事件發生在今天,他們應該都沒有生命危險。對后面3起遇刺事件進行比較分析,我們可以發現過去100年中醫學所取得的長足進步。
1881年,加菲爾德總統遇刺身亡。他身中兩彈,一彈擦傷手臂,一彈從背部右方射入。第二顆子彈穿透了第一腰椎骨,但未傷及脊髓,也沒有擊中其他任何重要器官、動脈或靜脈。這只是一個非致命傷,放在現在,住院兩三天就可能解決問題,當年卻在折騰79天后,以加菲爾德死于敗血癥而告終。
很多醫學史專家認為,加菲爾德很可能不是死于暗殺本身,而是死于當時醫生所犯的錯誤。
首先是誤用儀器,未能找到子彈。X射線1895年才被發現,20世紀初才應用于醫學實踐,因此當時的醫生自然沒法用它探明子彈的位置。但在當時,美國也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電話發明人貝爾立刻設計了一種利用電磁場探測金屬的電子儀器。使用該儀器時,周圍不得有任何其他金屬存在。但加菲爾德當時躺在有金屬框架和彈簧的床上,醫生忽略了這一點,導致探查失敗。事實上,這種儀器后來被沿用多年,效果一直很好,直至被X光機取代。
其次,醫生沒有嚴格進行無菌操作,導致傷口感染。為了探明子彈位置,至少有十幾位最權威的醫學專家先后探測了加菲爾德的傷口。他們往往是徒手或用未經消毒的金屬器具,這是當時普遍采用的方法。更可笑的是,加菲爾德的肝臟還在檢查時被捅破,增加了感染的可能性。無菌技術是由英國外科醫生李斯特在19世紀6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很快在歐洲各國得到推廣,但在美國,這種技術直到19世紀90年代初才被接受。大規模感染可能是導致加菲爾德死亡的主要原因。
饑餓也是加菲爾德的死因之一。醫生錯誤地判斷子彈可能已穿透這位總統的腸道,因此,嚴格限制他攝入固體食物,只經由直腸灌輸營養液和藥品。加菲爾德本來體重超過90千克,去世時體重竟只有原來的一半。有人評論說:“總統基本上是被這些醫生餓死的。”而且,當時美國的醫學正處于轉型期,醫療實踐沒有標準化、規范化,存在諸多學術派別,加菲爾德也成為各種似是而非的療法的試驗品和犧牲品。
加菲爾德去世20年后,麥金利總統在出席泛美博覽會時遭遇槍擊,身中兩彈。第一彈從肩部進入胸部,后被取出。第二彈穿過胃、胰和腎,停留在腹腔后部肌肉中,一直未找到。8天后,總統因傷口嚴重感染而死亡。
槍擊事件發生后,麥金利立即被送到距離博覽會最近的急救室搶救。但這間急救室條件十分簡陋,連電燈都沒有——盡管博覽會上有大量電燈在展示。毫無準備的醫生們不得不臨時找些反光的器皿反射太陽光到手術臺作為照明光源。子彈定位的問題仍然沒能解決。X射線儀正在博覽會上參展,但醫生擔心該儀器可能有副作用,拒絕使用。
感染也是導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第二顆子彈在體內引起潰爛,拖延8天后,傷口周圍已經腐爛,產生壞疽。如果能用上抗生素,麥金利總統基本上不會有生命之虞。只是40年后,抗生素才開始廣泛使用。
1981年,里根總統在華盛頓的希爾頓酒店演講完畢,準備坐車離開時遭到槍擊。兇手射擊了數槍,一顆子彈從打開的車門反彈入車內,從里根的左腋下進入,擦過肋骨,穿透肺部,停留在距離心臟只有1英寸的地方。
中槍后,里根失血量超過全身總血量的50%,并發呼吸困難,血壓降至零,瀕于死亡。他被迅速送至附近設施完備的華盛頓大學醫院急診室;醫生立即進行靜脈補液、供氧、接種破傷風類毒素、插胸管等(均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很快就使血壓基本恢復正常;隨后進入準備充分的手術室,由胸外科專家進行緊急手術,止血并取出子彈。
雖然手術后有發燒的癥狀,但醫生用了多種抗生素來控制感染,再加上護理設施完備,里根在入院后第13天即出院,大約半年后基本康復。
以上3個案例的時間跨度剛好是100年整。這3位總統的傷情應該說沒有本質的區別,但因時代不同,醫學發展的水平不同,最終結果卻有天壤之別。現代醫學仍在不斷發展,雖然仍面臨很多難題,但過去的100多年里,醫學的飛速進步卻令人感到欣慰。
(科荷摘自《環球科學》2010年第9期,小黑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