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泉
一次競猜引出奇妙發現
1906年的一天,英國科學家弗朗西斯·伽爾頓去了一個鄉村集市。
在集市上漫步時,他偶然來到一處“猜重量贏大獎”的比賽場地。一頭肥壯的公牛被牽到展臺上,聚攏過來的人紛紛對這頭牛的體重下賭注。
一共有800個人想碰碰運氣,其中有些是屠戶和農民,更多外行也想和他們一爭高下。
當競猜結束、獎品分發完畢后,伽爾頓找了張紙,進行了一系列統計分析。他將所有競猜者估計的重量都記下來,然后計算這組數據的平均值。結果會是多少呢?
伽爾頓認為,這個平均值與標準值一定相去甚遠。畢竟,外行人占大多數。
但是,他完全錯了。這個群體猜測的牛的凈重為1197磅,而事實上,牛的凈重為1198磅。換句話說,群體的判斷基本稱得上完美。伽爾頓總結道:“群體判斷的準確性,要比預想的可信。”
遇難潛艇失而復得
1968年5月,美國潛艇天蝎號在北大西洋失蹤。它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美國海軍一無所知。對于最后一次聯系后它又航行了多遠,人們也僅有模糊的判斷。軍方確定的搜索區域是一片20英里寬、數千英尺深的環形海域。這是一項幾乎沒有任何希望完成的任務。
正當大家一籌莫展時,一位名叫約翰·克拉文的軍官提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方案。
克拉文編寫了一系列劇情腳本,對于天蝎號可能發生的事情,提出了所有可供選擇的解釋。然后,他召集了一組具有不同背景的人士,包括數學家、潛艇專家和搜救人員,要求他們就情況可能向哪方面發展作出最貼切的猜測。
為了使整個過程變得有趣,這些猜測都以投注的方式進行,獎品是威士忌酒。于是,克拉文召集的這些人就潛艇為什么會遇到麻煩以及潛艇撞向海床時可能的速度和傾斜角度來下注。
毋庸贅言,這些信息中沒有一條能指明天蝎號到底在什么地方,但克拉文認為,如果將所有答案綜合起來分析的話,就能對潛艇如何遇難形成完整的拼圖。
事實證明,這是個光彩奪目的主意。在天蝎號消失5個月之后,一艘軍艦發現了它的沉沒地點,與克拉文那個團體估測的位置相距僅220碼。
這個故事的驚人之處在于,沒人知道潛艇究竟為什么沉沒,更沒有誰對潛艇以多快的速度下沉,或者墜到多深的海底有任何概念。即便如此,作為整體的群體,仍能無限逼近真相。
群體決定往往科學
伽爾頓和克拉文的發現,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在適當的環境下,群體在智力上表現得非常突出,而且通常比群體中最有智慧的人還聰明。即使群體中的絕大多數人都不是特別見多識廣或富有理性,他們仍能做出充分體現集體智慧的決定。
這種“群體的智慧”,在這個世界上以許多種不同的形式發揮著作用。這就是通過谷歌能瀏覽多達數十億個網頁,卻能準確發現那個包含自己希望查找的信息的頁面的原因。這也有助于解釋為什么過去15年來,艾奧瓦州中部數百名業余人士對美國大選結果的預測,總是要比蓋洛普等專業機構準得多的原因。
不僅如此,群體的智慧還能夠說明為什么有的公司攻無不克,有的公司卻常常深陷泥淖;它有助于解釋為什么你凌晨兩點去便利店買牛奶時,那兒正好有一箱牛奶在靜候你的到來;它甚至還會告訴我們,納稅以及資助少年棒球聯盟訓練的原因。
(夏花摘自中信出版社《群體的智慧》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