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

2010年10月13日,智利圣何塞銅礦礦難中受困的33名礦工成功升井,艾迪森·佩納是第12個回到地面的礦工。佩納在井下生存的艱難日子里可是一位樂觀分子,在最絕望的時候,他高唱“貓王”的歌曲。在地下被困最初的18天里,所有的人都異常消沉,當獲知自己并沒有被同胞放棄之后,這位老兄率先回到正常生活之中,居然每天在地下巷道之中堅持跑步至少10公里。奇跡迅速被傳播開來,紐約跑步者俱樂部的主席維滕伯格先生欣然向34歲的佩納發出了觀賽邀請。佩納很快回復,既然要去紐約,他不想做看客,而是要參賽。于是,他成了45344名參賽者中最為特殊的一位。
佩納被工友們起了一個極為樸實的綽號——“跑者”。工作之余,他熱愛奔跑,甚至還參加過艱苦的鐵人三項賽。如果不是這一次生死逆轉的機會,他根本不敢奢望能夠到遙遠的紐約參賽,只能是家鄉公路上寂寞的跑者而已。自從紐約城市馬拉松賽的組織者發布了佩納參賽的消息之后,美國媒體便將這位強壯的礦工列入了“一線娛樂明星”之列。先是盛大的新聞發布會,佩納面對無數記者,講述自己的奔跑人生。隨即,他被NBC的王牌節目《萊特曼秀》請去做嘉賓。就連吃早飯的時候,記者們也會追到飯店的餐廳,希望可以對佩納進行一次難得的專訪。
美國有一家著名的娛樂八卦網站,專門追蹤娛樂明星們的瑣碎行蹤。打開網頁你會看到,歌星林賽·羅韓在夜店狂歡之后清晨出門,被狗仔拍個正著,編輯細致地分析這位女明星是不是鼻子上長了一個新的粉刺。這樣的網站本該將一個貧困的智利礦工視為草芥,可是這一次它們破天荒地瞄準了這位平民。當然,舉止沉穩的佩納沒有提供什么猛料,無奈之下,狗仔們只好將矛頭對準那些在佩納面前為獻殷勤而被迫操著蹩腳的西班牙語提問的記者們,諷刺道:“佩納被糟糕西語徹底搞暈。”
佩納明白,紐約對他只意味著奔跑。周日早晨9點40分,佩納出發了。賽前最后時刻,佩納留給記者們一句話:“我要證明,我可以做到的。”根據照片,我們可以注意到佩納的左膝上套著厚厚的護膝,顯然他一直受著傷病的折磨。跑了大約一個小時之后,佩納的速度逐漸放慢下來,膝傷發作了。到了14英里處,佩納突然從大家的視野中消失,他緩步走到了醫療急救點。下午一點鐘,掌聲再度響了起來,兩個膝蓋上都綁著冰袋的佩納回到了賽道之上。大家普遍認為,他的膝蓋是在礦難的時候在井下受傷的。
經過5小時40分鐘的奔跑和行走后,佩納終于抵達了終點,比他預計的6小時快了20分鐘。沖過終點的那一刻——下午3點20分,組織者精心準備了“貓王”的歌曲,以呼應那700米地下世界里曾經有過的溫情和傳奇。佩納并不昂揚,因為巨大的體力透支,他疲憊地靠在愛人的肩膀上。他是第7127個通過終點的跑者。比賽結束之后,我們沒有再聽到佩納的任何言語,他需要好好睡一覺。比賽前,他面對記者反復闡釋奔跑的意義的時候,那一句句質樸的話語一下子襲上我們的心頭:“在地下,我只有不停地奔跑,才能讓自己忘記是被困在地下深處。我變成了兩個人,一個是脆弱的,想就此放棄;另外一個,則是堅強的。我最終選擇了堅強,決定要活下去。”
如果說這些表達還顯冗長的話,那就只聽以下這一句吧——“奔跑讓我感到自由”。活著,就需要自由。
(馬琦摘自《三聯生活周刊》,李小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