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發山
南灣村地處偏僻,山里既沒有什么礦產資源,村里也沒一家企業,是石廟鄉有名的窮村。別的村早幾年都奔上了小康,這個村的溫飽卻還解決不了。新上任的康鄉長到任后,聽說了南灣村的情況后,就抽了個雙休日到南灣村來了。
南灣村村主任老貴十分高興,以為又是康鄉長來給他們送扶貧款救濟物資的,誰知康鄉長是鐵公雞一毛不拔,一袋面也沒給他捎,一壺油也沒給他帶,而是讓他領著去山上、河邊瞎逛。老貴不知道康鄉長的葫蘆里裝的什么藥,于是他一邊陪康鄉長轉悠,一邊忍不住哭窮:“村里的小學校舍破爛不堪,該補補了;村里的道路坑洼不平,該修修了……我老貴在村委干多年,一分錢的工資也沒得過。”康鄉長只管聽老貴嘮叨,卻不搭話。這時,康鄉長看到小河邊幾只戲水的鴨子,就兩眼一亮,說:“老貴,村里養鴨的不少吧?”老貴說:“康鄉長,說句不好聽的話,村里人都拿鴨屁股當銀行哩,鴨蛋也不舍得吃,都攢起來拿到鎮上換油鹽醬醋了。”康鄉長點了點頭,沒再說話。
中午康鄉長在老貴家吃飯時,老貴又厚著臉皮提出讓鄉里幫助南灣村脫貧。康鄉長放下飯碗,說:“老貴,鄉里也有鄉里的困難……這么著吧,你先幫我個忙,只要這個忙你肯幫我,我一定要讓南灣村擺脫貧困,走上致富路。”康鄉長的話音剛落,老貴就激動地差點把手里的飯碗撂到地上,說:“康鄉長讓我幫啥忙?”康鄉長微微一笑,說:“老貴放心,這個忙你一定能幫上,就是我想要一些鴨蛋。”老貴松了一口氣,說:“這個沒問題,我現在就讓老伴去村里弄。”康鄉長擺擺手,說:“不急不急,我要的多。你們村多少戶人家?”老貴遲疑了一下,說:“不多不少20戶。”康鄉長說:“每戶300個,總共6000個。”老貴吃了一驚,心說這么多?但他也只是愣怔了一下,權衡一番利弊后,便拍著胸脯保證,說:“好,沒問題,康鄉長你可說話算數?”康鄉長松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說:“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村里的老老少少知道這件事情后,不用老貴過多地去做思想工作,都開始把鴨蛋給康鄉長攢了起來。半月時間,老貴根據各戶報的數字,算出已經有6000個鴨蛋了。
康鄉長聞訊就驅車去了南灣村。出乎老貴的預料,康鄉長竟得寸進尺,說:“老貴,再麻煩你一下,把6000個鴨蛋全孵成小鴨。”官大一級壓死人,老貴心里窩火,但他沒別的辦法,只好滿口應承下來。
6000個鴨蛋全部孵成小鴨可是個難事,村里沒地方不說,也沒資金去折騰。但老貴和村民們很快就解決了這個問題——那就是誰家的鴨蛋誰家孵小鴨。老貴感動得差點掉眼淚,真想跪到地上給大伙兒磕幾個頭。過了一段時間,小鴨出來了。老貴打電話給康鄉長,康鄉長說:“老貴,這樣吧,你們把這些小鴨給我養大了吧,到時候再跟我聯系……我不會虧待南灣村的,我說過的話算數。”老貴只有唯唯諾諾地答應下來,心里卻罵康鄉長不是東西,說他的胃口也太大了,心也太黑了。
南灣村的村民們卻沒難為老貴,還是老辦法,誰家的小鴨誰家飼養。因為他們心里有盼頭,記掛著康鄉長的承諾,所以把這件事情看得很重,大伙兒唯恐把鴨養糟了,怕康鄉長不兌現他的承諾,都想方設法把鴨養好:把蓋房的木料拿出來,建起了結實的鴨舍;一改過去讓鴨自己出去找食兒的飼養方法,也開始給鴨喂起了飼料;購買了養鴨資料,開始學習技術……又過了一段時間,老貴挨家順戶看了看,小鴨都長成了大鴨,一只只肥嘟嘟的很茁壯。
老貴騎輛破自行車到了鄉里,找到康鄉長,說:“康鄉長,小鴨都長成大鴨了。”康鄉長喜出望外,連聲說了幾個好。隨后,康鄉長打了個電話,放下電話后,就興奮地對老貴說:“我已經聯系好了一個朋友,明天我們先去看看!”
第二天,康鄉長就和一個戴眼鏡的中年人去了南灣村。村里到處都能聽到鴨的聒噪聲,構成一片熱鬧的喧嘩。到村民家里看過鴨,康鄉長和戴眼鏡的中年人都十分滿意。康鄉長對老貴伸出大拇指,狡黠一笑,說:“老貴,祝賀南灣村成為我們鄉的養鴨基地!”
老貴糊涂了,如墜五里霧中。那個戴眼鏡的中年人說話了,他說:“老村主任,我們集團是生產加工烤鴨的……我剛才看了大家養的鴨,符合我們公司的相關要求,比我想象的還要好,按照市場價格,明天我們來車裝運。”
老貴看看康鄉長,看看那個戴眼鏡的中年人,似乎還沒明白過來。康鄉長笑了,說:“老貴,這下南灣村的老少爺們可都有事做了吧?今年鄉里的扶貧款可就沒你們村的份嘍。”
那個戴眼鏡的中年人對老貴說:“老村主任,接下來我們還要簽定一個長期的供銷合同,但你們要擴大養鴨規模,由你們村長年給我們供貨……”
老貴和在場的村民總算明白過來了,不由得鼓掌叫好。老貴說:“謝謝康鄉長!謝謝康鄉長!”
“謝我什么?要謝該謝你們自己!”康鄉長的臉笑得像一朵花似的。
(責編:丹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