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科
方生生這幾天比什么時候都高興。原因是毛曉梅老師告訴他,國慶節前夕學校要搞一個特殊的活動——找媽媽。“媽媽”這兩個字,對于方生生來說那可是世界上最溫暖最美好最可親可愛的字眼。兩年來,方生生對媽媽的渴望日益強烈,只要抬頭遇見大概與自己媽媽相仿的女人,方生生的喉嚨就癢癢,“媽媽”這兩個音節就泉水一樣自然而然地往外涌。學校這次活動太好了,方生生喊媽媽的愿望終于要實現了。
活動是這樣搞的,由學校三十多歲到四十多歲之間的女教師自愿報名扮成媽媽,由全校沒有了媽媽或者有媽媽而媽媽沒有在身邊,想媽媽盼媽媽,渴望自己身邊有個媽媽的孩子自愿報名找。哪個孩子找到了哪個老師,這個老師就是這個孩子本學期的臨時媽媽。活動于九月三十日下午在學校禮堂舉行。
這個活動還是毛曉梅老師想出來的。毛曉梅老師本學期任七年級(6)班班主任,一天他們班有個叫方生生的男孩說肚子疼要請假。她準了假,方生生卻站在那里望著她遲遲不走,最后臨走時竟然莫名其妙地將她喊了聲媽媽。方生生喊過媽媽走后毛曉梅老師也愣在了那里,一時不知自己到底是媽媽,還是老師。毛曉梅老師回憶方生生當時的表情也有些失態,好像還有些不好意思,媽媽兩個字喊得還有些膽怯,有些顫抖。后來,有幾個女老師都對她說:“毛老師,你們班有個叫方生生的男生,見學校能做他媽媽的女老師就喊媽媽。這孩子是怎么啦,是不是有病?”毛曉梅老師感到了好奇,下去一了解才知道,2008年的地震奪走了方生生媽媽的生命。這也是個不幸的孩子呀,那一次的地震整個陳倉區死了九個人,天王鎮只有一個人,那就是方生生的媽媽。方生生的媽媽是在自己的家里,被震落的瓦片砸在頭上至死的。那時方生生還在上小學四年級,那天他感冒發燒,下午沒有去學校上課,午后媽媽摟著他在床上躺著。他們那土瓦房本來就不結實,爸爸準備下半年收拾的,可是還沒有來得及,那天午后就給搖壞了。一片瓦砸在了媽媽的頭上,一片瓦砸在了方生生的左耳朵上。媽媽當時就給砸昏了,而方生生本來就燒得有些迷迷糊糊,母子二人滿頭滿臉是血。爸爸當時還外出打工沒有在家,等人們將母子二人送到醫院后,媽媽已經咽氣身亡,而方生生的左耳也失去了聽力。知道這個情況后,加之方生生個子比較矮小,毛曉梅老師就將方生生安排坐在了第一排,一走進教室就能看到這個孩子。經過一個月的觀察,毛曉梅老師看到方生生的生活其實沒有啥問題,跟其他孩子一樣不缺穿不愁吃,就是聽力有點兒問題,要偏著頭聽,好在上課有教科書。還有就是方生生沒有了媽媽,日日夜夜在想媽媽。在方生生的心里多么想能與其他孩子一樣喊喊媽媽呀。毛曉梅老師進一步了解到,學校里有些學生父母離異媽媽沒有在身邊,有一些學生媽媽外出打工沒有在身邊,還有一些學生是像方生生一樣永遠失去了媽媽。所有這些孩子都想媽媽呀。他們想擁有一個媽媽喊喊,想擁有一個媽媽抱抱,想擁有一個媽媽親親,或者在媽媽面前撒撒嬌耍耍小脾氣。可是他們只能悶想。只有方生生膽兒大一些,可他又不知去喊誰,只能賊一樣偷偷地去喊。何不讓方生生大大方方、堂堂正正地喊喊媽媽呢?于是毛曉梅老師想出了這么一個點子,并且得到學校領導的支持。
活動通告貼出去后,在校園引起了強烈反響。師生們都認為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愛心活動。活動開展前,有二十多名在這個年齡范圍內的女老師積極報名甘愿做媽媽。也有二十多名學生主動報名要為自己找一個媽媽。報名的學生,七年級的小同學居多,男生女生幾乎各半。
九月三十日下午四點鐘,學校禮堂熱鬧非凡,全體師生聚集在這里,大家議論紛紛,找媽媽活動就在這里舉行。扮媽媽的女老師聚集在一邊,毛曉梅老師自然在里邊。找媽媽的學生聚集在另一邊,方生生自然在里邊。毛曉梅老師暗暗下了決心,這次活動給別的孩子做不做媽媽都不要緊,可無論如何一定要給方生生做媽媽,她知道方生生比誰都想念媽媽,比誰都渴望有一個媽媽。
活動是這樣進行的,先由女老師這一邊出來一個人走到臺中央吟詩,隨便吟。學生這一邊,如果誰愿意找這位老師做媽媽,就走上前去接著這首詩繼續往下吟。要求必須是同一首詩,做媽媽的老師吟上句,找媽媽的學生吟下句,吟對了就找對了。找對后,當著全體師生的面,師生變母子或母女,當場相擁相抱,然后牽手走下臺去。活動規則講了以后,主持的老師走上臺中央宣布:“天王初中,找媽媽活動現在開始!”有一名女老師走上臺前吟起了:“慈母手中線”,上衣”。這時只聽臺上臺下立即同時吟起了“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這位女老師與這位學生微笑著牽手下臺去了。又有一個女老師上前吟起了“兒童急走追黃蝶”,立即有一個女孩子上前吟起“飛入菜花無處尋”。兩個人也牽著手高興地下臺去了。就這樣有好幾對師生在臺上吟詩對詩,改口不叫老師,喊著媽媽,牽著手笑著走下臺去。毛曉梅老師一看急了,忙走上前吟道:“兩個黃鸝鳴翠柳。”誰知臺下幾乎同時吟起了“一行白鷺上青天”。主持的老師馬上指出:“請大家不要激動!這詩只能由找媽媽的孩子來對。”大家搗亂了,毛曉梅老師必須重新吟。毛曉梅老師這次親切地朝方生生指了指,方生彈簧一樣高興地沖上前去。毛曉梅老師吟道:“故人西辭黃鶴樓。”方生生高聲吟起“西湖歌舞幾時休”,臺上臺下都笑了。方生生背了不少古詩,可是他卻聽錯了。他只聽到了最后一個字“樓”,以為毛曉梅老師吟的是“山外青山樓外樓”,可惜對錯了。有一個伶俐的女生忙上前去吟起“煙花三月下揚州”。吟畢這個女孩牽著毛曉梅老師的手高興地下臺去了。
活動還規定,如果吟不出詩對不上詩,還可以唱歌。同樣扮媽媽的女老師先唱上句,找媽媽的孩子接著唱下句,唱對了,也就找對了。有一個女老師上前唱道:“世上只有媽媽好。”立即有一個孩子跑上前唱起“有媽的孩子是個寶”。還有個老師上前唱起“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立即有孩子跑上前去唱“這個人就是娘,這個人就是媽”。都唱對了,都牽著手高興地走下臺去了。毛曉梅老師又趕緊上前去唱道:“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方生生知道毛曉梅老師在召喚他,立即跑上前去唱起“噢媽媽,燭光里的媽媽”。歌唱得激情飽滿,氣勢昂揚,可是誰都能聽出來沒有對上。毛曉梅老師不甘心沒有下臺,又唱起了“二月里來呀好風光”,誰知方生生卻又唱起了“八月桂花向陽開”。
找媽媽活動開展得很成功,臺上臺下都洋溢著濃濃的母愛,在場的每個人都沉浸在這濃濃的母愛之中。有一個孩子找到兩個三個媽媽的,也有一個媽媽認下兩個三個孩子的,毛曉梅教師也認下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活動眼看就要結束了,女老師扮媽媽這邊已經是人去臺空了,可是方生生卻還是一個人孤零零地站在那里,所有要找媽媽的孩子只有他一個人沒有找到媽媽。不少人為這個小男孩感到遺憾,可是誰讓他對詩對歪,唱歌又唱錯呢?
這時毛曉梅老師猛然想起,方生生的左耳不是沒有聽力嗎?加之這臺上又比較吵,自然影響收聽判斷,并且她還想起方生生顧了高興今天竟然沒有偏著頭去聽,自己怎么就把這些忘記了?哎呀!你這個班主任是怎么當的?你這個媽媽是怎么當的?毛曉梅老師一時氣得就拍打著自己的腦袋。就在臺上臺下一片掌聲為這次活動的成功舉辦喝彩的時候,就在主持的老師走上前臺就要宣布這次活動結束的時候,人們看到,毛曉梅老師忽然縱身一躍跳上臺去。這回她沒有吟詩,也沒有唱歌,只見她揮著雙手,扭動腰肢,大大方方地跳起了舞。毛曉梅老師多么像美麗的天仙呀,她跳著舞著向方生生招著手。“媽媽!媽媽!”啊,方生生看到了,他從毛曉梅老師的身上看到媽媽了,是媽媽在向他招手。方生生似乎忘記了自己是在臺上,激動地大聲喊著:“媽媽!媽媽!”邊喊邊跳邊舞著迎著毛曉梅老師而去。這時臺上臺下掌聲雷動,人們歡呼著吶喊著,不少人流下了激動的熱淚。
找媽媽活動圓滿結束了,在這次活動中有二十幾對師生在臺上結成了母子或母女關系。可是不少學生從臺上下來后,還有些羞羞答答,有些不好意思開口,所以老師還是老師。全校只有七年級6班一個男生例外,他將自己找的媽媽,也就是他們班的班主任毛曉梅老師,一口一個媽媽,甜甜地親親地不停地叫著,不管人多人少。這個學生大家知道就是方生生。而毛曉梅老師竟然也真的以媽媽自居了。
這次活動結束后,不少學生十分羨慕方生生,他假戲真做,為自己找到了媽媽。而老師們尤其是女老師,也都對毛曉梅老師充滿羨慕。人們說,偌大一個活動,原來就是為他們倆舉辦的。 ■
(責編:林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