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云,梁立全(廣西賀州市人民醫院,賀州市 542800)
大腸埃希菌是腸桿菌中最常見的致病菌,尤其是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菌株的多重耐藥性,給臨床抗感染治療帶來很大困難。2007、2008、2009年我院大腸埃希菌的檢出率分別為19.6%、20.0%、19.3%,占革蘭陰性菌的31.1%、37.0%、36.9%,明顯高于國內平均水平(28.0%)[1]。筆者對2007-2009年我院住院患者分離出的557株大腸埃希菌產ESBLs情況和對常用15種抗菌藥物耐藥率進行分析,為臨床抗感染治療提供用藥依據。
1.1.1 標本來源。取自于2007-2009年我院住院患者細菌培養的送檢標本,包括痰、尿液、血液、膿液、分泌物及腹水等。
1.1.2 質控菌株。大腸埃希菌ATCC 25922。
1.1.3 培養基和試劑。MH培養基,購于杭州天和微生物試劑有限公司,細菌鑒定試劑購于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
1.1.4 藥敏紙片。氨芐青霉素、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頭孢曲松、頭孢他啶、頭孢噻肟、氨曲南、環丙沙星、慶大霉素、阿米卡星、呋喃妥因、頭孢哌酮/舒巴坦、頭孢吡肟、依諾沙星、左氧氟沙星,以上紙片和ESBLs檢測試劑均購于杭州天和微生物試劑有限公司。
1.2.1 操作方法。細菌分離與鑒定、標本接種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三版操作。
1.2.2 菌種鑒定。采用常規方法及ATB細菌鑒定系統進行細菌鑒定。
1.2.3 藥敏試驗方法。采用紙片擴散法(K-B法),其方法及結果判斷按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協會(CLSI)最新標準進行。
1.2.4 ESBLs的檢測。用雙紙片法,在MH藥敏平板上貼頭孢他啶(30μg)、頭孢他啶/克拉維酸(30μg/10μg)和頭孢噻肟(30μg)、頭孢噻肟/克拉維酸(30μg/10μg)。2組合中任何一組加克拉維酸比不加克拉維酸的藥敏紙片抑菌環直徑相差≥5mm即為產ESBLs。
大腸埃希菌的標本來源部位主要以呼吸道、皮膚創面和尿道為主,具體分布情況詳見表1。

表1 大腸埃希菌標本來源分布情況Tab 1 Distribution of E.coli samples source
大腸埃希菌對常用15種抗菌藥物的耐藥率以頭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呋喃妥因、阿米卡星較低,其余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在52%以上,結果見表2。

表2 產ESBLs及不產ESBLs大腸埃希菌對常用15種抗菌藥物藥敏試驗監測結果Tab 2 Results of susceptibility tests of E.coli producing ESBLs or not to 15 kinds of commonly used antibiotics
在557株大腸埃希菌中,產ESBLs大腸埃希菌共242株,檢出率為43.4%,其中頭孢噻肟組217株,頭孢他啶組25株,2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2007、2008、2009年產ESBLs大腸埃希菌的檢出率分別為35.9%、43.7%、46.9%。
大腸埃希菌所致感染,是最常見的革蘭陰性菌感染,可波及腸道內及腸道外,包括腸炎、尿路感染、敗血癥、膽道感染、腹腔感染及新生兒腦膜炎[2]。而我院大腸埃希菌主要來源于痰、尿液和皮膚(創面、手術切口)分泌物,三者占總標本的73.1%,與文獻[3]報道有所差異。
大腸埃希菌可以是存在于呼吸道的常居菌,也可以是感染的病原菌。從表1可見,痰液是大腸埃希菌來源的主要標本之一,占26.2%,大部分來自于ICU和呼吸內科的病人,并以病情危重、且伴有多種基礎性疾病的老年患者為常見,這可能與老年患者長期使用抗菌藥物和機體抵抗力下降等各種因素有關。而手術切口感染,在此次調查中亦占一定的比例(9.2%)。謝育光等報道[4],手術切口感染的細菌以大腸埃希菌檢出率最高(16.00%)。切口感染原因復雜,圍手術期應盡量減少可能引起感染的各種因素,以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由表2可見,大腸埃希菌對大多數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在52%以上,僅對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7%)和頭孢哌酮/舒巴坦(2.0%)表現為高度敏感,低于國內平均水平(7.6%、6.1%);對頭孢吡肟的耐藥率(54.4%)明顯高于國內平均水平(28.8%)[1];對第3代頭孢菌素的耐藥率也高于有關文獻報道[5];對氟喹諾酮類藥表現為中度耐藥,略低于文獻報道和國內平均水平[1,6];對阿米卡星和慶大霉素的耐藥率分別為16.0%和56.9%,均高于同期文獻報道[7];產ESBLs組對哌拉西林和第3代頭孢菌素、氨曲南及氟喹諾酮類藥的耐藥率,明顯高于不產ESBLs組。因此,對于呼吸道感染合并有各種基礎疾病的老年患者和懷疑ESBLs感染的危重患者,臨床上經驗性抗菌藥物治療時可首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頭孢哌酮/舒巴坦;對于腎功能正常的泌尿系統感染患者可選擇阿米卡星作為臨床經驗治療;第3代頭孢菌素可作為不產ESBLs菌株感染的首選。
產ESBLs大腸埃希菌的檢出率為43.4%,明顯高于國內的報道(33.4%)[5]。產ESBLs大腸埃希菌對頭孢噻肟的耐藥率明顯高于頭孢他啶(P<0.01),說明本院產ESBLs大腸埃希菌主要為頭孢噻肟型,與國內、外報道相符[8,9]。藥敏試驗結果顯示,產ESBLs大腸埃希菌對青霉素類、第3代頭孢菌素、氨曲南和氟喹諾酮類藥的耐藥率都很高,對頭孢吡肟的耐藥率2009年高達100.0%。目前對其最有效的抗生素是碳青霉烯類抗生素,如亞胺培南、美羅培南等。感染產ESBLs大腸埃希菌的老年患者和危重患者應首選碳青霉烯類治療,或根據病情選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頭孢哌酮/舒巴坦等其他抗菌藥物,同時對檢出產ESBLs菌感染的患者加強消毒隔離,防止交叉感染。
綜上所述,我院大腸埃希菌的耐藥形勢嚴峻,抗菌藥物的選擇具有明顯壓力。近幾年來,第3代頭孢菌素的品種增多及消耗量逐年增長、氟喹諾酮類藥的廣泛應用和臨床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現象,是直接導致產ESBLs大腸埃希菌的檢出率呈逐年上升的原因。因此,醫院應加強抗菌藥物的使用管理和監控措施,建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預警機制,并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對耐藥率高的藥物暫停使用或控制使用,及時做病原學檢查和藥敏試驗,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有效的抗菌藥物是提高細菌感染治愈率和控制院內感染、降低細菌耐藥性的重要手段。
[1]衛生部辦公廳.衛生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的通知(衛辦醫發[2008]48號)附件2衛生部全國細菌耐藥監測2006-2007年度報告[R].2008-03-24.
[2]斯崇文,賈輔忠,李家泰.感染病學[M].第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15.
[3]陳文光,蔣景華,王宗欣.大腸埃希菌的科室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1):120.
[4]謝育光,譚雪梅,林運賢,等.手術切口感染的細菌分布和耐藥性研究[J].河北醫學,2010,16(7):826.
[5]唐 簡.422株大腸埃希菌耐藥性分析[J].南華大學學報(醫學版),2008,36(4):495.
[6]陳賢華,梁思群.2003-2007年大腸埃希菌耐藥性監測分析[J].現代醫藥衛生,2008,24(15):2270.
[7]曾春芳,韓興平.我院2001-2008年臨床分離革蘭陰性桿菌構成及其耐藥性分析[J].中國藥房,2010,21(2):139.
[8]周建黨,彭懷燕,陳 穎.超廣譜β-內酰胺酶菌耐藥性的探討[J].實用預防醫學,2001,8(1):38.
[9]Oteo J,Campos J,Baquero F,et al.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1962 invasive isolates of Escherichia coli in 27 Spanish hospitals participating in the European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Surveillance System(2001)[J].J Antimicrob Chemother,2002,50(6):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