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繼海,王金彩(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藥劑科,衛輝市 453100)
為提高處方書寫質量,促進合理用藥,2007年衛生部頒布了《處方管理辦法》,要求醫療機構建立處方點評制度,對處方實施動態監測及超常預警。我院按照《處方管理辦法》的要求,成立了處方點評工作小組,制定了工作制度,經過3年的處方點評工作,使處方質量得以顯著改善,合理用藥水平有了明顯提升,現將我院開展處方點評工作的實踐與效果報告如下。
將2007年7月-2008年6月、2008年7月-2009年6月和2009年7月-2010年6月分為3個年度,每月隨機抽取我院門診處方100張共計3600張,對每一年度的點評數據利用Excel表格進行統計處理并作對比分析。
將每月所抽取的處方按照《處方管理辦法》的要求填寫處方點評工作表,對基本指標,如平均用藥品種數、抗菌藥物使用率、注射劑使用率、藥品通用名使用率以及平均處方金額等項目進行點評,并檢查處方書寫質量和不合理用藥情況,登記“超常”處方,由藥學人員作出初步評價,醫學專業人員對點評結果進行復核。
處方的書寫質量檢查主要依據《處方管理辦法》的具體規定。
用藥的合理性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評價:(1)藥品適應證與診斷是否相符;(2)藥物選擇是否合理;(3)用藥途徑是否正確;(4)用法、用量是否合理;(5)藥物聯合使用的合理性。
“超常”處方的判定是依據衛生部“醫療質量萬里行”活動中處方評價標準以及藥品說明書的具體規定:(1)無適應證用藥;(2)無正當理由開具高價藥;(3)超說明書用藥(超劑量、超療程用藥);(4)2種作用機制相同的藥物聯合使用(重復用藥)。
將每月處方點評結果包括書寫不合格處方、用藥不合理處方和“超常”處方反饋給處方醫師,指出其存在問題,利于以后改進;并將點評結果上報醫務科,醫務科將之作為醫療質量管理的一部分同時每月進行全院通報并實施獎懲。
依據《處方管理辦法》第二章第六條的規定,并結合我院實際情況,將處方書寫質量的評價主要歸納為書寫的缺項、漏項,藥品名稱和規格數量書寫不規范,處方涂改無簽名,書寫潦草不易辨認等方面(且只要有1項不規范即視為處方書寫不合格),其中,尤以書寫的缺項、漏項,藥品名稱和規格數量書寫不規范最為常見。經過3年的處方點評,書寫的缺項、漏項(由2007-2008年度的4.33%降低至2009-2010年度的0.42%),藥品名稱和規格數量書寫不規范(由2007-2008年的3.08%降低至2009-2010年的0.33%)都有了明顯改善,但書寫潦草不易辨認的改觀不大,可能由于其標準難以界定所致。2007-2008年度、2008-2009年度、2009-2010年度的處方書寫不合格率分別為12.17%、4.58%和2.83%,詳見表1。

表1 處方書寫不合格率統計Tab 1 The percentage of irrational prescription writing
由表1可以看出,3年來我院門診處方書寫不合格率有了明顯下降,特別是在處方點評的2008-2009年,處方書寫不合格率由12.17%大幅度降至4.58%。
處方點評工作中的各項基本指標詳見表2。

表2 處方點評基本指標統計Tab 2 Basic index of prescription evaluation
由表2可以看出,平均用藥品種數、抗菌藥物使用率、注射劑使用率在3年中均有所下降,藥品通用名使用率逐年上升,同時平均處方金額也有緩慢上升趨勢。
3年中不合理用藥的類型及數量與“超常”處方類型及數量統計情況詳見表3、表4。

表3 不合理用藥類型及數量統計Tab 3 Types and number of irrational drug use

表4 “超常”處方類型及數量統計Tab 4 Types and number of transnormal prescriptions
由表3可以看出,3年來不合理用藥處方數逐年降低,總用藥不合理率從點評的2007-2008年的12.8%降低至2009-2010年的8.8%。“超常”處方屬于不合理用藥的特殊情況,由表4可以看出,3年中“超常”處方數量也明顯減少。
處方是醫療活動中的重要醫療文書,《處方管理辦法》對處方的書寫,如患者信息、臨床診斷、藥品名稱、規格數量、用法用量和處方的修改等都作了詳細的要求。由表1可以看出,3年來我院門診處方書寫不合格率明顯下降,與文獻[1,2]一致。特別是在處方點評的2008-2009年,處方書寫不合格率大幅度下降,說明處方點評前期的干預對處方書寫質量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總之,我院通過開展《處方管理辦法》學習培訓和處方點評工作,使處方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從表2可以看出,實施處方點評3年中,每張處方平均用藥品種數、抗菌藥物使用率和注射劑使用率均有所下降:(1)平均用藥品種數是考察門診合理用藥的主要指標,它的下降總體上可以說明藥物濫用和過度使用情況得到了改善,這一方面可以降低患者的藥品費用,另一方面可以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2)抗菌藥物使用率的降低表明抗菌藥物的濫用情況得到了緩解,這有利于延緩細菌耐藥的發生,因為據報道[3],抗菌藥物的使用率與細菌耐藥性的變化有著密切關系;(3)門診患者注射劑使用率的降低可以降低門診患者用藥風險,提高醫療安全。我院門診注射劑使用率3年來始終保持在10%左右,低于國內文獻報道的19.2%的數據[4],這符合門診患者的疾病特征及注射劑使用指南要求,有利于降低醫療風險。
由表2可以看出,3年間藥品通用名的使用率從95.4%上升到了98.5%,藥品名稱的規范使用得到了顯著提升。處方平均用藥金額在3年中雖然也有緩慢上升的趨勢,但均低于同期衛生部信息統計中心公布的全國省級綜合醫院平均值。說明開展處方點評可以有效控制“大處方”及“看病貴”現象[5]。
合理用藥是指使用藥物要安全、有效、經濟、適當,包括藥物選擇正確、劑量適當、給藥途徑適宜、聯合用藥合理等。由表3、表4可以看出,處方點評3年來我院門診不合理用藥有顯著改善,“超常”處方數量也大幅下降,合理用藥水平有了較大提升。
綜上,我院藥師通過對3600張處方進行點評,并通過對相關的臨床醫師進行反饋和干預,提高了處方書寫質量,促進了合理用藥,取得了處方點評工作的預期效果。
[1]楊 輝,馬海燕,楊 玉.我院門診部處方點評工作開展模式[J].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09,7(3):178.
[2]景冬櫻,李 晏,周靜靜,等.我院《處方管理辦法》實施前、后處方質量分析[J].中國藥房,2009,20(4):308.
[3]石 娜,徐 衛,舒雪芹,等.抗菌藥物用量與耐藥相關分析[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07,19(5):463.
[4]林 勇,李 彬,袁浩宇.應用合理用藥國際指標分析門診處方合理性[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0,30(13):1155.
[5]王靖雯,文愛東,王志睿,等.開展處方點評,促進合理用藥[J].藥學服務與研究,2008,8(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