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騎銀瓶
得體的行為不僅能為你樹立起良好的形象,也能幫你創造良好的人際關系??纯疵绹竦?5條修養守則吧,也許對你有用——
1. 關注——留意他人的處境。在公共場所接打手機時大聲通話便是沒有關注其他人可能受到騷擾。
2. 肯定他人的存在價值——插隊不單浪費了排隊人的時間,而且還否定了他人的存在,否定往往引發沖突。
3. 向好處想——先往人家的好處想,不僅令自己的心靈保持純真快樂,亦會影響對方與您更真誠相處。在基督教文化中,有這樣一句話:接待陌生人,無意中便接待了天使。
4. 聆聽——當我們打斷人家講話,搶著提出自己的論點時,不單顯示我們不耐煩,而且反映我們有“自戀”的傾向。
5. 兼容接納——每個人都樂于被人接納。群體帶給人安全感、生活意義和方向,誰也不想被群體排斥。我們要特別小心,不要孤立群體中的少數人。
6. 語調溫和——深思熟慮、語調溫和是公民修養的核心。我們不要低估語言的力量,它可以建立也可以摧毀聽者的自我。和善的說話方式會令身邊的人生活在愉悅之中。有時,要懂得在陳述自己的觀點后,讓對方有說話的機會。要控制音量,大聲說話令人受驚,妨礙對話。
7. 不在背后說閑話——如果您經常以中性或正面的方式談論他人,人們便會放心坦誠地與您交往,而不用擔心您會在背后說三道四。控制您的舌頭,換來更多真誠的關系。
8. 接納和給予贊賞——不要吝嗇贊美,它能令對方心情愉快,也讓自己有正面的人生觀。但贊美必須出于真誠,否則會變成花言巧語。
9. 尊重他人意愿——無論您的提議是否出自最良好的愿望,人家說“不”,就不應強求。有時人家為了保護自尊,用種種間接的方式說“不”,我們應該領會,而不要因為人家沒有明言,便窮追不舍。
10. 尊重他人意見——是否真能做到這一點,便要看我們采取怎樣的方式與人爭論。有幾個要點應該注意:a. 即使您只是有保留地接受對方的觀點,也不應全面否定他人的主要論點;b. 即使您不同意對方觀點,也無須認為對方是全不合理的;c. 容許自己有改變看法的空間;d. 明白有些事情是見仁見智;e. 討論問題時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意見看為一種觀點,而非絕對的真理。容許有異議的空間,甚至應主動讓參與者發表意見。
11. 身體護理——好好打理自己的身體是對自己和他人的尊重。有異味的身體和頭發、藏污納垢的指甲、骯臟的牙齒和污濁的口氣,會令周圍的人感到不適。我們亦要注意身體發出的聲音:打噴嚏、打哈欠、放屁都會令人感到不適,應該用手帕遮掩或者躲入洗手間處理。
12. 適度遷就他人——過分遷就他人而失去自我,對精神健康有害;適當的時候要表達自己的意愿和意見,拒絕過分的要求。
13. 表達自己——做一個坦誠的人,讓別人知道你的想法。
14. 保持安靜——噪音會帶來精神緊張、高血壓、失聰,我們有責任留意自己制造的聲浪(如談話、音樂)是否騷擾他人。
15. 尊重他人的時間——守時是對他人時間的尊重,如果遲到應設法通知對方,到達后必須表示道歉。
16. 尊重他人的空間——不要擁擠他人,先讓別人離開一個空間(電梯間、車廂),再進去。
17. 真誠道歉。
18. 避開私人問題——除非彼此已進入朋友關系,否則在公共生活中要避免詢問人家的年齡、婚姻狀況、為何不生孩子、為什么看醫生、做了什么手術、收入和消費情況等。
19. 好好接待訪客。
20. 做一個為他人設想的訪客。
21. 不隨便要人行方便——特別是當那件事會為第三者帶來不便或者違反紀律,如果我們那樣做了,便會陷他人于不義。
22. 不要只懂批評——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蠟燭。人生悲喜交集,每天有得有失,關鍵在于我們選擇以何種態度觀之。不斷投訴會讓自己和身邊的人疲憊。
23. 接納和提出建設性的批評——批評是嚴肅的事情,批評之前應確定自己是想解決問題而非藉此侮辱、操控或報復對方;弄清楚問題所在、能否自控情緒、是否在適當的時空作出批評等;忠言逆耳,批評令我們直面一些自己無法或不愿意面對的問題;但如果批評是無理取鬧,便要學習如何斷然否認,而又不會流于互相謾罵。
24. 愛護環境和仁慈地對待動物。
25. 不要推卸責任、怪罪他人——勇于承擔更多的責任。
(舒晴摘自《雜文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