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獲國際醫學大獎
9月23日,81歲的中國藥理學家屠呦呦在紐約領取拉斯克臨床醫學獎,評審委員稱她發現的抗瘧疾特效藥——青蒿素緩解了億萬人的疼痛和苦惱,在100多國拯救無數人的生命。
屠呦呦,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浙江寧波人,1955年畢業于北京醫學院。1971年下半年,屠呦呦從東晉葛洪撰寫的《肘后備急方》一書中受到啟發,認為溫度高可能損害青蒿的有效成分,便由用乙醇提取改為用沸點低的乙醚提取,終于成功提取到青蒿中性提取物,獲得對鼠瘧、猴瘧瘧原蟲100%的抑制率,后用于全球抗瘧。
迄今為止,有超過300人次獲得拉斯克獎(中國性病和麻風病專家馬海德曾于1986年獲該獎),其中有80位在后來獲得了諾貝爾獎,然而距離諾貝爾獎僅一步之遙的屠呦呦,在國內卻不是“學術明星”,連院士都不是,這也引起國人反思。
寧夏高院副院長馬彥生落馬
官居廳級的寧夏高院副院長馬彥生,繼今年8月被自治區紀委開除黨籍后,又因受賄于9月18日被區人大常務會撤銷職務。
馬彥生,大學學歷,曾是中共黨員,曾任寧夏吳忠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吳忠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固原市中院黨組書記、院長,3年前任現職。經審查,馬彥生在吳忠、固原、銀川任職期間,累計受賄200多萬元,受禮8萬多元,另收現金、金條合15萬元。
據財新網不完全統計,近兩年,法院院長貪腐案例有8起,法官貪腐案例有6起。其中,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二級大法官黃松有是新中國成立后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受查處級別最高的大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