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震洋
在世乒賽結束后不久,關于“央視是否直播乒乓球比賽過于頻繁”的質疑聲在網上廣為流傳。尤其是“棋圣”聶衛平與體育頻道總監江和平的口水戰,雙方更有水火不容之勢……有專家分析,其實整個問題的癥結并非是因為直播了哪些比賽而沒有直播哪些比賽,而是多年來五套節目在轉播某些比賽時,似乎并不看重觀眾的感覺……
顧此失彼,觀眾“憋屈”
整個事件的起因,源于不久前世乒賽實況轉播的時間,與有劉翔參加的國際田聯鉆石聯賽撞車。
由于國乒沒有對手,遠在荷蘭的世乒賽懸念已經不大,因此收視率已經遠遠沒有5年前那樣高達3%。但央視給出的官方數據統計是,王皓與柳承敏這對夙敵的男單7局大戰,還是吸引了無數國人的目光,本屆世乒賽的單場收視率達到1.01%,國內大約共有1270萬以上的觀眾觀看了電視轉播。在綜藝娛樂節目、好享購物節目和相親節目十分火爆的情況下,五套節目能夠拿到這樣的收視率,自然十分不錯,所以一連幾天,對世乒賽異常看重,總監江和平也一再強調,務必要確保世乒賽直播的高質量。
但在同一天,劉翔的登場同樣奪人眼球。幾乎在張繼科與王皓爭奪冠軍的同一時間,劉翔在鉆石聯賽上海站比賽中壓軸出場,其中最大的看點就是翔飛人剛剛新練就的絕技——七步上欄。“翔飛人”到底恢復到什么程度?能否再次重回巔峰?能否上演激情時刻?當時,所有這些懸念都成為外界尤其是“翔迷”們關注的焦點。面對兩邊都難以舍棄的現實,央視選擇了乒乓球。
結果,“國乒無懸念,劉翔給力”,讓央視體育一下子陷入尷尬之中……
如果單就這一場比賽來說,央視的做法倒也無可厚非,畢竟同一時間只能直播一場比賽。然而,回首近5年來,在記者的記憶中每每碰到乒乓球賽事,央視都要放棄其他賽事,專門直播國球:2005年5月6日,姚明所在的火箭隊和小牛的季后賽進行到關鍵的第六場,央視在第四節比賽沒有結束時,突然將鏡頭切換到世乒賽直播;2009年5月3日,賽前央視直播預告上寫著19:30開始直播CBA總決賽,但是卻突然改播乒乓球橫濱世錦賽;今年5月14日晚,原本是德甲直播,但為了世乒賽,央視放棄了德甲;緊接著在第二天的晚上,劉翔改七步攻欄的首次亮相,央視又放棄了劉翔……
央視體育頻道如此“顧此失彼”,使得許多電視觀眾心里“憋屈”。說起觀眾的“憋屈”,還源于對體育解說員的安排使用方面。比如,不少觀眾對解說乒乓球比賽的某位解說員頗有微詞,認為其解說乏味,可是這么多年,乒乓球解說員一直都是“老面孔”。另外,當年黃健翔離開央視曾轟動一時,眾說紛紜。究竟什么是他離開央視的真正原因?15年前,作為一只“倫敦上空的鷹”,在歐洲杯上伴隨著比埃霍夫的金球絕殺,黃健翔的名字第一次走進中國球迷的心。爾后無論是世界杯還是歐洲杯,他的聲音陪伴著被足球熱情燃燒著的人們度過了難忘的夏天,一個似乎為足球而生的解說員,成了當時央視解說足球第一人,許多人從來不反對他是央視足球解說員里積淀與能力最出色的一個。可是,在央視工作了13年之后,黃健翔還是離開了……事后著名足球評論員李承鵬撰文分析,長期以來,黃不容于央視的文化之中,這里有他性格的弱點,也有機制龐大的傳統慣性,當然,說到底還是因為他本質上不能在這個機構中游刃有余地生存。如今,“過于直播世乒賽”所引發的口水大戰,再次引發了網友的熱議。
收視統計,引發質疑
就在國乒包攬五金的當晚,“棋圣”聶衛平發表一篇博文,批評央視對乒乓球過分“情有獨鐘”。聶衛平的文章引起了很大轟動,點擊量有數十萬之眾。與此同時,聶衛平弟子、世界冠軍常昊也在微博上支持師傅,他戲稱“央視五臺改叫乒乓臺或許更合適些”。
針對眾多圍棋大腕所表達的不滿,《人民日報》海外版也給予了支持,并發表評論指出:曾幾何時,中日擂臺賽等圍棋大賽也曾是電視轉播競爭的對象,觀看圍棋直播和聽高手講棋也成為觀眾的最愛。現如今,在世界大賽上,中國棋手從日韓選手競爭中奪得越來越多的世界冠軍,成為關注的焦點,但圍棋電視節目的空間卻越來越小,他們在棋盤上驚心動魄的對壘和絞殺,在黑白世界中展現出來的高深莫測的心智和博大,人們很難從電視直播中看到,很難從現場講棋中體會到,只能在體育新聞中簡單了解。可能聶棋圣的言辭較為激烈,但他對圍棋的鐘愛之心溢于言表,特別希望媒體能夠更多地做推動圍棋普及和發展的工作。或許有的網友提出“建立另一個全國體育電視直播平臺”的辦法,可以緩解對直播資源的爭奪,可以還圍棋賽直播一片天地。
面對眾多的質疑,央視方面隨后作出回應,總監江和平稱:“播乒乓球是為了照顧大眾的需求,世乒賽的收視率很高。直播圍棋則基本上沒有人看。”常昊認為這樣的說法難以置信,“說乒乓球內部選拔賽都有很高的收視率,真讓人難以置信。”
某電視同行撰文稱,5月15日晚上視體育轉播了兩個小時的上海田徑黃金大獎賽,平均收視率為1.9%,劉翔110米欄出場的時候,收視率達到3.2%的峰值。”那位業內人士透露,在上視體育的各項直播節目中,“斯諾克的收視率是很高的,穩定在2%到4%,丁俊暉參加的比賽收視率最高。所以,央視體育一直說斯諾克收視率很高,是有依據的。但是之前央視體育所公布‘直通鹿特丹乒乓球隊內選拔賽收視率達到了4%,好像不太可能,據統計,上視體育晚上11點前黃金時段播出的英超比賽,收視率也只有1%到3%,曼聯的比賽是收視率最高的,NBA因為在上午直播,收視率只有1%到2%,NBA晚上錄播的收視率更低,而網球的收視率還不足1%”。這位人士說出了他的疑惑,“年初央視體育轉播冬奧會的時候,公布的數據是冰壺收視率高于同一夜的歐冠收視率,這靠譜嗎?”
某體育評論員指出:就乒乓球而論,沒人不承認它是國球,也沒人不承認類似奧運男單決賽這樣的直播收視率很高,但一味地偏重乒乓球,甚至連國乒隊內選拔賽都要直播,事后甚至還宣布:“‘直通鹿特丹乒乓球隊內選拔賽收視率達到4%”,很多觀眾就糊涂了:難道區區一個國乒隊內比賽的收視率,要比央視直播的南非世界杯開幕式(官方公布的收視率為2.04%)和南非世界杯決賽荷蘭VS西班牙之戰(收視率1.32%)還要高?
據了解,央視體育頻道的收視率是央視索福瑞市場研究機構統計的,外界一直認為它們的收視率統計不科學。“據我所知,它們的收視率統計樣本比較少,上海地區只有600多個樣本,這能有代表性嗎?我覺得央視體育的乒乓球收視率統計,是有虛高的可能的。”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了這樣的內幕。
其實,無論央視體育的收視率統計有多少誤差,乒乓球賽事“審美疲勞”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別說是國乒隊內“德比”了,就算是國乒隊員與國外隊員之間的對抗也引不起觀眾的濃厚興趣,正如一位資深媒體人在博客中這樣說道:“什么是新聞?國乒贏球不是新聞,國乒輸球才是新聞,只有我們自己隊員輸了,才能重新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和議論的空間。”當時,這個論斷贏得多數網友的支持,甚至連體育總局蔡振華副局長都公開對媒體說,不希望看到國乒一直“大包大攬”的局面,試想:國乒這樣繼續贏下去,還有多少人會有興趣看比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