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遠
從奶粉、食用油、辣椒到豬肉、饅頭、西瓜,一系列的食品安全問題終于使政府下定整治的決心。最近,一些地區將食品安全納入官員政績考核體系。于是我馬上擔心起來,因為成了政績,可能問題反而變得不好解決。
試想一下,安全問題會用什么方法來考核:
辦法一:以當地官員查出多少食品安全問題為指標。這顯然不太靠譜,勢必導致“殺良冒功”的現象層出不窮。如同考核公安局長,如果破案太多,到底該哭還是該笑?
辦法二:以當地出現多少食品安全問題作為懲罰指標。只要這地方沒出事,說明你干得好。如果以此考核,那我們可能就再也看不到食品安全的問題了——讓一個事情不發生最好的辦法就是看不到嘛。這一招的確釜底抽薪。當此類事件影響仕途的時候,官員還會大義凜然地將此類事曝光并嚴懲嗎?也許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辦法三:先提出這個方法,但未附具體操作方法,到考核的時候具體再說吧——OK,這種方法我理解,我們可以先忽略。
當我們以GDP增長為指標時,本義是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可經濟發展轉化為GDP數字需要時間,所以我們將土地賣到天價,房地產炒上天,最有效的辦法當然是將投入直接加到GDP計算公式的最后一步;當我們以抑制房價為指標時,本義是平抑房產供需矛盾,遏制惡性投機,部分結果卻是限購、限貸,這是當然,抑制價格上升最好的辦法就是沒有交易。政績考核是結果導向,而官員任期是有限的,這只會導致短視的行為。既然改變市場有困難且需要很長時間,那最有效的辦法莫過于改變我們的眼睛。要想不出問題,最有效的辦法,當然是選擇看不見。
但愿這些揣測都會落空。我慶幸在食品安全成為政績指標以前,我們查出了奶粉、饅頭、辣椒、豬肉、食用油……以后,很難說,大家各安天命吧。
作者郵箱:bigyuanli@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