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迪
3月6日晚9點40分,前原誠司在位于東京霞關的外務省舉行記者會,宣布辭去外務大臣職務。會上,他深深鞠躬,對接受外國人政治捐款一事表示反省。據悉,記者會前,前原曾與首相菅直人舉行了長達1小時45分的會談,最后,菅首相對前原說:“望你能繼續給予支持”,前原答道:“當然”,兩人握別。
據悉,早在前原辭職的3天前,即3月3日,他即已向其左右透露出辭意。那天他獲知在野黨將在參院對其接受在日外國人政治捐款問題發難。
對于菅政權來說,前原是塊招牌,菅直人當然不希望看到他辭職。但是,如若前原誠司留在外相位置上,在野黨將在國會對前原提出問責案,屆時,國會目前正在審議的2011年度預算案勢必停止。
辭職起因源于一在日韓國婦女曾數年連續向前原誠司捐贈政治款。日本《政治資金規正法》22條第5款規定,任何政治家都不得接受外國人的政治捐款。該法還禁止外籍個人及外籍法人擁有半數以上股份的企業的政治捐款。
此外,該法律還規定,假如明知捐款者系外國籍但卻接受捐款,可視情況處以3年以下監禁或50萬日元以下罰款。如被判有罪,此人將被停止公民權5年,喪失選舉權與被選舉權。
目前,菅政權支持率已跌破20%,而2011年度預算能否在國會通過尚不得而知。假如預算案無法通過,菅直人將被迫宣布解散國會實行大選,那么民主黨需要一張競選的“臉”。在若干候補中,前原誠司的呼聲最高。
前原現年50歲,少年時代父親自殺,他靠母親拉扯長大。中學時代前原熱衷數學、物理,此后他考入京都大學法學部,師從國際政治學者高坂正堯,深受其現實主義國際政治學說熏陶。辭職10天前,他還在媒體訪問中透露擔任首相的意向。他說,“我已不算年輕,不論黨代表還是大臣我都做過,今后,我應負起更重要的責任”。在民主黨內,前原是一頗有眾望的新領袖,他率領的“凌志會”有50名國會議員。外國人政治捐款事件,看似對前原打擊甚大,其實他迅速辭職,反而可以為其贏得眾多同情票。此前即有人說,“凌志會”成員已經試圖與菅直人首相保持距離。此間有媒體認為,前原此番名為辭職,其實乃是吹響挑戰菅政權的“號角”。從中期看,不論怎樣,辭職都可說是一種“以退為進”的戰術。
前原辭職重創菅政權,同時對日本外交也是一個打擊。今后幾個月,日本將面臨一系列重要外交日程,3月19日至20日是中日韓三國外長會議,5月,會有日美安保協議委員會會議。此間有消息說,前原希望今年4月訪華,此前已通過外交途徑與中方接觸。外相中途換馬,必然影響日本外交的穩定性。
去年“撞船事件”中,前原指責中方反應是“歇斯底里”,不過近幾個月來,他數次在公開場合說“希望做13億中國人民的朋友”,希望穩定發展日中兩國關系。中國有句老話叫“不打不成交”,應該說,通過這半年來的交往,中方與前原都已比較熟悉;但是在這個時候前原去職,對中國而言應是一憾事。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中日關系的大局已定,不論誰擔任日本外相,都不會動搖兩國關系的框架。
前原是公認的親美派,此間輿論擔心他的去職將會導致日美關系修復拖延。他在擔任外相半年期間曾與美國國務卿希拉里4次會談,并與美國副總統會談,受到特殊禮遇。美國媒體也認為“前原辭職對美日關系是一個打擊”。在對俄關系上,前原被俄羅斯認為是“強硬派”。
貫徹“清廉政治”,是民主黨攻擊自民黨的利器,也是民主黨內斗爭的武器。此前,日本政壇圍繞外國人政治獻金問題,曾發生幾起事件,其中既有自民黨的問題,也有民主黨的問題。前幾起事件牽涉的政治家并未辭職,只是償還捐款了事。此前自民黨曾要求放寬捐款的國籍限制,但民主黨卻說這是大是大非問題,不能松動。所以我們現在看前原辭職,好像是被自己投出的利器擊倒那樣令人匪夷所思。
我們看到,目前日本政治正圍繞預算案問題展開劇烈的斗爭,而前原辭職是否能夠挽救菅政權,尚難斷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