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文]這是火星阿瑞斯谷底部古代侵蝕地貌的遺跡,最有可能是由液態水的沖刷造成的。從這張圖片中可以看到阿瑞斯谷的一部分,其中有很多淚滴形的“小島”,可以想象當年洪水從這些溝槽中奔涌而過的場景。
[考古]德國近日出土了一具迄今保存最為完好的肉食性恐龍的骨架化石,甚至連毛發和皮膚的痕跡都可以在骨架上一些部位找到。這具恐龍化石被古生物學家稱為“奧托”,生活在大約1.35億年前,體長約0.7米,是一頭幼年恐龍。
[自然]美國風景攝影師馬克·穆恩齊的足跡踏遍美國各地,深入到許多尚未被人類開發的荒野無人區,去探索那里最原始、最野性、最純正的自然美景。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圣塔巴巴拉縣洛帕德里斯國家森林費古勞山脈的山坡上,濃霧吞沒了美國黃松和蘭伯氏松。


[天文]美國天文學家拉里·范·維利特近日利用天文望遠鏡拍攝到一張神奇的太空照片。照片顯示,一個精致、美麗的巨大氣泡正飄浮于遙遠的氣泡星云之中。氣泡星云學名為“NGC 7635”,位于仙后星座中,距離地球大約7100光年,直徑大約6光年。
[UFO]美國科幻作家邁克爾·科恩日前在互聯網上公布了一段視頻,據說該視頻是由二名在巴西亞馬孫地區旅游的英國游客拍攝的。從視頻截屏照片來看,這二名游客當時正在拍攝當地的一群孩子,而在孩子們身后的樹林中驚現一個奇異的藍色光源,光源左側不遠處還站著一個人型生物。
[天文]美國航空航天局獲得了距離地球幾百萬光年的恒星誕生地的詳細畫面。這張圖片顯示的是船底座星云,它是銀河系人馬座—船底座旋臂的一個區域,是一處新恒星的誕生地。

[UFO]一名橄欖球迷在錄制新奧爾良圣徒隊對陣印第安納波利斯小馬隊的比賽時,拍到一個不明飛行物。這個不明飛行物呈球形,上面分布著多個閃光燈,頂部向外伸出一個桿狀結構,移動速度非常快。當時,這個不明飛行物從天而降,在大教堂后面快速掠過,然后飛向地面。
[自然]2011年度“威力雅環境野生動物攝影師獎”近日揭曉。圖為西班牙攝影師丹尼爾·貝爾特拉的《油污中的靜止生命》,這一作品奪得年度野生動物攝影記者獎。幾只獲救的鵜鶘,棕色的羽毛上不斷滴下濃濃的原油,將地面上雪白的布墊染成滑膩的油布。重質油污將正常的灰色頭部涂成了橙色,將棕色和灰色羽毛染成了紅褐色。

[考古]英國蘇格蘭高地阿第那莫坎發現一座千年古墓,主人是名維京人。這名維京人的遺骸躺在一艘5.18米長的船棺里,身邊放著佩劍、斧頭和銅角杯。船棺的年代可追溯至公元1000年,當時正值第二維京時代的鼎盛時期。圖為千年船棺的復原圖。

[生命]海洋生物學家首次確認了一種生活于極深大洋海底的巨型阿米巴蟲的存在。這種名為“xenophyophore”的單細胞生物僅生存于深海環境中,它單個細胞的直徑常常可以超過10厘米。它們在海床上分布很多,在海底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環境]現代工業推動人類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給地球環境帶來永久性的嚴重傷害。美國攝影師以一種獨特視角捕捉工業生產在地球上造成的既美麗又丑陋的“傷疤”。圖中觸目驚心的“紅泥”其實是美國路易斯安那州達羅地區鋁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鋁土礦廢料,含有大量的重金屬。
[考古]考古學家在中美洲尤卡坦半島的塞倫考古遺址發掘中,偶然在幾米深的火山灰下發現了一條“白路”。在這里,研究人員可以看到陶碗上的指紋、園子里農民的腳印、茅頂房、織籃、裝著豆子的罐子,甚至棲身于茅頂上的老鼠的糞便。遺址為人類了解瑪雅文化提供了詳盡的材料。

[物理]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該機構的大型強子對撞機于17時15分結束了2011年的質子對撞運行。公報說,2011年質子對撞實驗數據研究的主要成果,進一步縮小了希格斯玻色子和超對稱粒子的搜尋范圍,更加嚴格地檢驗了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加深了人類對原始宇宙的認識。
[生命]在臨近死亡的過程中,很多人會產生非常奇怪的感覺,但是科學家稱,瀕死體驗其實只是大腦玩的鬼把戲。他們稱,懸浮在醫院病床上空或者向通道盡頭的光走去等常見的怪異情景,是大腦正在努力弄明白死亡過程。
[航天]中國志愿者王躍和來自其他國家的五名同伴結束長達520天的往返火星與地球模擬試驗,走出模擬飛船“返回地球”。至此,人類首次模擬火星載人飛行試驗獲得圓滿成功。
[天文]最新研究發現,火星曾經至少每天有幾小時擁有像地球一樣的環境。這一發現使這顆紅色行星曾經支持生命存在的可能性變得更大。但是,如果這種溫暖環境只是暫時性的,火星上也不可能存在生命。
[天文]美國航空航天局一名官員表示,假如這個世界果真在2012年消失,太陽也不可能是那個兇手。根據他的說法,太陽并沒有能力釋放出某種“超級耀斑”,從而將我們的地球變成一堆焦土。

博物志
非洲灰鸚鵡,體長32厘米~36厘米,主要分布于非洲中部及西部,食物為種子、堅果、水果、花蜜、漿果等。每窩產卵三四個,孵化期28天~30天,羽化期75天~80天。在人工飼養下,平均壽命約為50年以上。非洲灰鸚鵡是公認最聰明的鳥類之一。圖為非洲灰鸚鵡從翅膀下往外窺視,拍攝自新西蘭奧克蘭動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