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懿
人類第一次有意向宇宙告之他的存在是通過空間探測器上的銘牌,這些銘牌上刻有和我們自身有關的代碼和圖片。這同時也立刻引發了爭論,我們究竟應該向外星人透露多少有關我們自己的信息?
但是,如果我們真的想打破我們和我們宇宙鄰居之間的堅冰,或許應該向它們發送以光速傳播的無線電信號,而不是以“先驅者”號探測器速度運動的銘牌。
為此科學家們已經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甚至還專門研發出了用以和外星生命交流的語言。在人類搜索地外文明50周年之際,讓我們回顧一下人類發往其他星球的無線電電文。
這是希望與外星文明建立聯系而發送的第一份星際電報,電文很短,只包含了1679比特的信息。這個數字是特地選擇的,它是二個素數23和73的乘積。如果這條消息被以23×73的矩形形式來顯示的話,外星人就會看到一系列簡單的圖案。
這條消息由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發送。發送的目標是距離我們26 974光年的球狀星團M13,另外它僅僅被發送了一次。
喬·戴維斯是一個藝術家,同時也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名研究人員。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他開始擔心,還沒有反映人類生殖與繁衍細節的信息被發送向太空。
因此,他領導了一個項目,計劃使用麻省理工學院的磨石山雷達將一名芭蕾舞演員產道收縮的聲音發往了波江座ε、鯨魚座τ和其他二個鄰近的恒星系統。然而,就在管理這一設施的美國空軍行將發射這份電報前幾分鐘,這一項目被喊停了。
如若不然,這些聲音會分別在1996年和1998年抵達波江座ε和鯨魚座τ。目前還不清楚我們應該期盼收到什么樣的答復。學概念,并由此希望接收到它的外星人能解讀它。在它之后還發送了一些文字“短信”。

位于烏克蘭的RT-70射電天文望遠鏡發送了這些電文。
宇宙呼叫的內容包含了由伊凡·杜蒂爾和斯黛芬妮·杜馬研發出的“星際羅塞塔石碑”。它依據普適的數學和科
亞歷山大·扎伊采夫是俄羅斯科學院的一名無線電工程師,同時他也是“宇宙呼叫”項目的負責人。使用和“宇宙呼叫”相同的發射器,他們在這份電文中發送了一場電子音樂會。
這一消息被送往了6顆恒星,其中包括第一顆被發現具有和太陽系類似行星系統的大熊座47,那里的居民會在2047年聽到這場音樂會。
在宇宙呼叫1首次被發送之后4年,宇宙呼叫2又被發往了另外5顆恒星。這一次,信息中包含照片和其他多媒體文件。
這二次信號的發射都受到了同一家公司的資助,他們還計劃發射一個裝備有太陽帆的航天器。它會把頭發樣本、照片以及其他東西帶入深空。不過,該公司似乎已經倒閉,而發射計劃也沒實現。
這是第一次把一個網站發射入太空。而被發送的則是Craigslist,它是一個網上大型免費分類廣告網站。
進行這一發送的是一家名為“深空通信網絡”的公司,他們可以為普通大眾向宇宙空間發送信息。他們向廣袤的太空發送了這一信息,而不是特定的恒星,因此不太有可能會有外星人能收到它。
2008年2月為了慶祝成立50周年,美國航空航天局向太空發送了甲殼蟲樂隊的歌。
發送的目標是北極星,預計會于2439年抵達。但是,扎伊采夫對此提出了批評,發送的方式存在缺陷,而且北極星是一顆超巨星無法承載生命。
不滿足于二條“宇宙呼叫”和“青少年”消息,扎伊采夫啟動了一個新的項目,稱為“來自地球的消息”。它通過互聯網選出了501條將被發往太空的消息。
50萬普通大眾以及各界名人踴躍參與,其中包括《X檔案》的女主角吉莉安·安德森和英國流行樂隊小飛俠。所有這些人都成為了人類的大使。
所有的信息使用RT—70射電望遠鏡被發往了行星格利澤581c,這顆類地行星的表面可能擁有液態水。該消息會在2028年到達。

對于外星人竊聽站而言,2008年是忙碌的一年。當年6月,北極圈內的雷達花了6個小時向太空廣播了多力多滋的廣告。很顯然多力多滋贊助了這一次發送,而相關的研究機構也希望借這筆錢度過難關。發送的目標再次被定為了大熊座47。
當年晚些時候,科幻電影《地球停轉之日》則被發往了恒星半人馬α。
2009年8月,《宇宙》雜志向成員以及大眾征集了善意的信息,并從中選出了一些最佳的話語組成了“來自地球的問候”。
澳大利亞堪培拉的太空通信站將其發往了行星格利澤581d,它是已知最濕潤的太陽系外行星之一。顧名思義,它和格利澤581c處于同一行星系統,后者是“來自地球的消息”的發送目標。這一問候會在2029年到達。
意圖把產道收縮的聲音發往近鄰恒星的喬·戴維斯在阿雷西博“短信”發送25周年之際又重新披掛上陣。
這一次他“收斂”了不少,發送的是光合作用的關鍵植物酶RuBisCo的基因代碼。RuBisCo是地球上最豐富的蛋白質,代表著地球上的生命。
雖然戴維斯不得不使用他的蘋果手機來把數據導入射電望遠鏡,但與他的上一次嘗試不同,這次的發送相當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