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云芳
廣州造船廠醫院 (廣州東沙醫院)門診部,廣東廣州510382
慢性咽炎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其淋巴組織的慢性炎癥[1]。是耳鼻咽喉科常見病,通常多發于成年人,原因多為急性咽炎未得到完全及時治療,使病情延誤,咽炎反復發作。其次是鼻竇炎和鼻炎、感冒等引起的鼻黏膜膿性分泌物刺激咽部導致,吸煙是導致慢性咽炎發生的重要因素,身體機能低下如患有其他感染疾患也是致病的原因[2]。此外由于抗菌素濫用現象的存在,經常會誘發咽部的菌群失調或誘生有耐藥性的致病菌在咽部長期生長的優勢,干擾了咽部微生態平衡,也可能是慢性咽炎治愈困難的原因之一。其常見臨床表現以咽部不適、發干、異物感或輕度疼痛、干咳、惡心,咽部充血呈暗紅色,咽后壁可見淋巴濾泡等為主。慢性咽炎患者常于晨起咳嗽加重,并且咳嗽可見少許黏痰。此病治療過程長,發病率高,難以徹底治愈。臨床對此病的治療方案有多種,多以緩解癥狀為主。2009年9月~2010年10月筆者所在科室應用養陰清肺湯加減治療慢性咽炎取得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2009年9月~2010年10月筆者所在醫院就診的98例慢性咽炎患者作為觀察對象,男65例,女33例,年齡28~68歲,平均(34.0±7.3)歲。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49例。病例選擇符合慢性咽炎的西醫診斷標準[3]。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體重、患病時間、發病癥狀等基線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①常見慢性咽炎典型癥狀包括咽部不適、發干、異物感或輕度疼痛、干咳、惡心,咽部檢查可見充血呈暗紅色,咽后壁可見淋巴濾泡等;②不患有其他感染性疾病及嚴重系統疾病。③無藥物過敏史。
治療組患者服用養陰清肺湯(生地、麥冬、玄參、白芍、甘草、薄荷、川貝、丹皮、桔梗等),1劑/d,加水煎煮后溫服100 mL,2次/d,1周為1療程,連續服用2個療程。對照組患者每日含服數次藥物,華素碘含片、西瓜霜含片交替使用。兩組患者同時服用藥物2個療程后比較其臨床表現,包括咳嗽、咳痰、咽部不適、發干、異物感等,同時檢查咽部紅腫充血程度,咽后壁淋巴濾泡增生情況;咽黏膜是否有分泌物附著等。并且觀察兩組患者服藥期間是否有不良反應的發生。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判定藥物療效。顯效:咳嗽、咳痰、咽痛、干燥、咽癢、異物感等癥狀基本消失,咽部黏膜紅腫充血消退。有效:自覺癥狀較治療前明顯減輕,可有輕微不適感、咽部黏膜紅腫充血減輕。無效:自覺癥狀治療前后無緩解。
Excel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等級資料采用非參數檢驗(H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患者經過治療后,病情具有明顯改善。經過咽部檢查及患者自述,49例患者中,30例顯效,17例有效,2例無效,總有效率為95.93%;對照組患者經過治療后,14例顯效,24例有效,11例無效,總有效率為77.56%,結果經等級資料的非參數檢驗,治療組與對照組的療效具有顯著差異,并且治療組的療效優于對照組(H=4.158,P=0.000),且兩組患者無不良反應的發生。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現代醫學認為,慢性咽炎多與各種感染因素、飲食習慣及粉塵、有害氣體的刺激有關,主要癥狀為咽部異物感、干燥、灼熱、微痛,分泌物黏稠。中醫認為慢性咽炎屬于“喉痹”范疇,主要由肺脾腎等臟腑的虧虛或失調所致[4]。肺陰虛則津液不足,咽喉失養,虛火上炎;腎陰虛,腎之經脈上絡于肺,腎陰虛每致肺陰虛,也可致喉痹、虛火上蒸、煉液成痰,故見咳嗽、咳痰,咽燥失養則咽干、咽痛、咽癢、異物感。按照中醫分型,慢性咽炎可以分為4個證型(肺陰虛損證、肝腎陰虛證、脾腎陽虛證、痰火郁結證),不同證型的治療方案也有所不同,臨床所見多以陰虛為主,肺陰虛損型治以養陰清肺利咽,方用養陰清肺湯加減,方中生地甘寒入腎,養陰清熱,為君藥,麥冬養陰清肺,玄參養陰生津,泄火解毒,共為臣藥。白芍、丹皮清熱涼血斂陰,薄荷清熱潤肺利咽,川貝清熱化痰,桔梗宣肺利咽祛痰,甘草潤肺止咳,調和諸藥。口干便秘者可加知母、沙參。諸藥合用具有養陰清肺、解毒利咽之功。
目前治療慢性咽炎以藥物療法多見,也有反應針灸療法有一定的效果,近年來還出現了針藥聯合療法、手術療法、飲食療法、氣功療法、中西結合治療等。本病病程長、癥狀頑固,具有反復發作、難以治愈的臨床特點,且發病率越來越高。如何預防慢性咽炎的發生和提高慢性咽炎的治療效果是治療上的難點,本研究通過比較使用養陰清肺湯治療慢性咽炎與常規含服藥物對患者的療效觀察,結果顯示養陰清肺湯對慢性咽炎患者的療效確實好于常規含服藥物的治療,并且藥物價格低,無不良藥物反應。
綜上所述,應用養陰清肺湯治療慢性咽炎具有效果好、副反應少、價格低廉、簡便易于實施等優點,值得臨床應用。
[1]田道法.中西醫結合耳鼻喉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147.
[2]杜利軍.慢性咽炎患者咽部細菌分布及耐藥性現狀的調查與分析[D].中山大學,2007:23-24.
[3]黃選兆,汪吉寶.實用耳鼻咽喉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360.
[4]何際全.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咽炎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14):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