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杰慧 劉雪花 吳素虹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廣東廣州 510060
真菌性角膜潰瘍是由真菌感染所致的一種致盲率很高的角膜疾患[1]。角膜的植物性外傷或上皮缺損為真菌的感染提供了機會,近年來,由于抗生素、激素的濫用和角膜接觸鏡的廣泛應用,真菌性角膜潰瘍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已占到化膿性角膜感染的46.7%[2]。為了使優質護理在臨床中得以體現,對2011年1~5月入院的26例真菌性角膜潰瘍患者進行調查分析,旨在了解其對疾病的各類信息需求,為其提供針對性的護理對策,讓患者以較佳的心理狀態接受和配合治療及護理,提高護理滿意度和護理質量,現報道如下。
采用目的抽樣法,從2011年1~5月新入院準備接受治療的真菌性角膜潰瘍患者中選取26例。納入標準:①符合真菌性角膜潰瘍診斷標準;②意識清醒,智力正常,能自主回答問題。
共調查真菌性角膜潰瘍患者26例,其中男11例,女15例;均為單眼發病;農民18例,工人8例;有明顯外傷、異物史17例,手術史3例,無明顯誘因發病6例;復發性真菌性角膜潰瘍6例。
右眼15例,左眼11例;患者均有眼痛、畏光、流淚、結膜充血、眼瞼水腫、視力下降癥狀。其中視力0.1~0.2者3例,23例均在0.05以下;11例患者伴前房積膿,其中4例已并發真菌性眼內炎;3例已并發角膜穿孔。
自行設計信息需求調查問卷,內容包括患者年齡、性別、職業、外傷史、眼部情況、心理、病因、相關檢查、緩解不適、治療、預后、費用、配合治療護理、出院后自我護理等。
采用面對面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先向患者及家屬講明調查目的、內容,經患者同意情況下進行調查。信息需求調查問卷由調查員詢問并記錄填寫,要求患者選出認為最需要了解的5項信息。共發放問卷26份,回收率為100%。
患者均有對疾病相關的信息需求,涉及生理、心理、社會各個層面。其信息需求見表1。

表1 患者的信息需求
信息需求最早是由Pinto等[3]提出。其定義為:當個體自覺生命受到傷害、信息缺乏時,即出現信息的需求,其主要目的是解決問題、調整情緒、增加對疾病的了解,進而發展適當的應對策略。根據患者的各種信息需求進行分析,制定相關護理對策,以滿足患者的需要。
真菌性角膜潰瘍患者出現視力下降、強烈眼部刺激癥狀,使患者痛苦、煩躁、焦慮,希望得到加倍的心理支持和安全感。針對患者心理需求的強烈性,熱情地接待患者,介紹病區環境和主管護士,全面做好護理評估,了解患者心理、眼部、全身等情況,予關心、安慰,盡早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患者獲得安全感,減少不良情緒。
患者是社會的人,都具有認知的需要,渴望獲知自己發病的原因。針對患者了解病因的信息需求,給予針對性、有側重點地解釋:正常情況下,真菌不會侵犯正常的角膜,但當眼外傷、手術、長期局部使用抗生素或激素、機體抵抗力下降等,可使非致病的真菌變為致病菌,引起角膜繼發性真菌感染;或當角膜被真菌污染的農作物擦傷后引起真菌感染。所以,本病的發病重在預防,在工作中應避免角膜的損傷和眼部藥物的濫用。角膜一旦受損,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及時就醫,進行徹底、規范的治療,以防感染。
眼部不適癥狀(眼痛、畏光、流淚)是困擾真菌性角膜潰瘍患者的一個突出的共同問題。與角膜上豐富敏感的三叉神經末梢及炎癥刺激有關,常持續存在至炎癥消退。苗桂萍[4]研究顯示,疼痛不僅使患者遭受痛苦,更重要的是會對機體各系統造成明顯的不良影響,導致患者食欲、睡眠、精神狀態差。首先,安排舒適的環境,避免強光刺激,如關窗簾等;其次,治療操作時動作輕柔,避免加壓眼球,不翻眼瞼,重視患者的主訴;必要時按醫囑予止痛處理,觀察效果。當患者眼痛癥狀突然緩解時,評估是否炎癥控制,還應警惕角膜潰瘍穿孔的發生。
治療方案是治療疾病的關鍵,是所有患者的信息需求。對此,與主管醫生溝通,了解患者的病情,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理解能力,給予介紹治療方案:盡快應用對真菌敏感的藥物治療,包括抗真菌藥局部點眼、結膜下注射、靜脈滴注;對于藥物治療無效,角膜即將穿孔、或已穿孔患者,盡快行角膜移植手術;在無角膜材料情況下,行結膜瓣遮蓋或聯合羊膜移植術;并發真菌性眼內炎患者,行眼內容剜除術。術后均選用敏感、毒性較低的抗真菌藥物治療,以防止感染復發。
大多數患者是家庭的主要勞動力,疾病的預后決定其是否還能繼續參加勞動,直接影響整個家庭的生活來源。通過交談,了解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認識和對治療效果的期望,予講解預后情況:由于患者多為農民,就診不及時,加之我國真菌性角膜潰瘍的規范治療尚未普及,角膜移植材料相對缺乏,尤其是在基層醫院存在著診斷治療不及時、不規范的問題,因此大多數患者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最終視力嚴重受損甚至摘除眼球[5]。所以,本病的預后一般較差。根據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給予適當的解釋,以降低患者不切實際的期望值。
治療、護理的配合,是治療疾病的保證。給予指導相關配合:①飲食:多食營養豐富、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避免刺激性食物。②眼部保護:多休息,保證睡眠,保持眼部清潔,避免碰撞患眼,術后減少瞬目。③藥物床邊隔離:注意保護健眼,患眼用藥固定專用,宜采取患側臥位,避免眼淚污染健眼;患者間不宜串門、交換書報閱讀,避免交叉感染。④禁煙酒,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用力大便引起腹壓增高,導致眼壓增高,角膜穿孔。
出院后的自我正確護理,對疾病的恢復同樣重要。對于病情穩定、適合出院的患者,予自我護理指導:①用藥:需繼續遵醫囑用藥,掌握正確滴眼水和涂眼膏的方法。術后全身應用糖皮質激素抗排斥者,不能自行隨意加減、停止用藥,以防激素反跳等不良反應。②眼部保護:術后半年內要注意保護術眼,禁止揉眼,防外傷;避免長時間低頭、舉重物;注意用眼衛生,防止過勞;盡量少去公共場所,避免與傳染患者接觸,外出時戴防護眼鏡,避免強光刺激;避免熱敷;禁止游泳,防止感染。③免疫排斥反應的觀察:如突然出現眼紅、角膜植片混濁、視力下降等不適,應迅速到醫院就診。④按時復診。
根據上述患者的信息需求,經過針對性的相關知識宣教和健康教育,本研究中的26位患者在住院期間,減輕了焦慮等不良情緒,無過激行為,能配合治療及護理,護理滿意度為99.2%。
臨床上,護患雙方都需要掌握各種相關信息。本調查表明,患者迫切需要及時了解疾病診斷、治療和預后等相關信息,而護士則需要及時了解患者病情發生、發展和轉歸過程的變化信息。護患間信息需求的差異要求護士在護理工作中,能夠以患者渴望得到的各種信息為溝通切入點,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從而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更希望通過優質的護理工作,幫助患者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1]劉家琦.實用眼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4:270-271.
[2]鄧新國,呂雪芳,龐廣仁,等.312例化膿性角膜潰瘍的病因和病原分析[J].眼科研究,1995,13(2):110-113.
[3]Pinto RN, Chaves AC, Lourenco MT,et al.Information Needs of Recently Diagnosed Cancer Patients in Brazil[J].Int J Psychiatry Med, 2004,34(4):319-329.
[4]苗桂萍.疼痛控制及護理進展[J].實用護理雜志,2001,17(2):6-7.
[5]李鵬,李良毛,潘世錦.真菌性角膜炎診斷及治療的新進展[J].國際眼科雜志,2008,8(10):2097-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