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旭東 常志鵬)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務服務的意見》,其中提出要抓好重大突發事件和群眾關注熱點問題的公開,客觀公布事件進展、政府舉措、公眾防范措施和調查處理結果,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正確引導社會輿論。以新近發生的一些重大事故為例,面對悲劇已經發生的事實,就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努力把事故處置工作做得更周到一點、更細致一點、更人性一點。群眾有質疑、有不滿,要理解,更要端正態度,虛心聽取和認真對待這些意見,查找工作不足,把這當做改進工作的動力。
作為政府管理部門,關鍵是要有一個正確的服務態度。應當看到,現實中依然存在一些部門沒有端正位置、草率對待群眾意見的問題,對一些社會反映的問題不喜、不聽甚至不允,引起公眾的怨聲和批評。這歸根到底就是官本位主義思想在作祟,總是喜歡用“官”和“管”的態度來對待群眾,以人為本只停留在嘴上,并沒有落到實處。病癥不除,必然時有發作。這些作風問題在處理一些重大突發事件和群眾關注熱點問題上往往表現為:出了事故和問題,要么拼命捂著,無可奉告;要么左顧右盼,左推右卸;或者語焉不詳,或者極力辯解,或者只講客觀;高高在上,做“永遠正確”的不倒翁。這些作風的實質,是認不清自身的責任和義務,說白了是思想上和人民群眾脫節,沒有平等意識,沒有服務觀念,沒有真正把老百姓放在心上。沒有一個正確的服務態度,工作上就會陷入被動,人民群眾就不可能滿意。需要正視的是,隨著社會發展,公民意識逐步覺醒,老百姓中表達訴求的愿望越發強烈。在重大突發事件和群眾關注熱點問題上,簡單的“鴕鳥”式處理方法往往把“小事拖大”,甚至“大事拖炸”。如此作風,與黨和政府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背道而馳。端正好態度,是對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最好闡釋。懷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進行工作,就一定會贏得主動,就會得到百姓的擁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