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華
(銀川市廣播電視臺,寧夏 銀川 750004)
在21世紀的第1個10年間,隨著廣電技術與IT技術的發展,國內眾多電視臺已經完成了全臺業務管理和節目生產的網絡化、數字化,部分暫時還沒有完全實現數字化節目制播的電視臺也在積極進行全臺網系統的建設和改造。2010年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加快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三網融合,并提出了推進三網融合的階段性目標[1-3]。因此,電視臺的全臺網絡化建設及規劃必須充分考慮三網融合的大背景,以迎接三網融合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在電視臺全臺網建設的過程中,有必要對廣電和電信行業都有清楚的認識,只有在比較中找到差距,才能在自身全臺網系統建設和業務規劃的過程中做到揚長避短。
在三網融合的背景下,不管是廣電還是電信,都需要將業務拓展到以前未涉足的領域。廣電需要在互聯網中對用戶提供內容服務,電信也不再單純地作為通信服務提供商,這些業務領域的拓展,都需要有大量資金的投入。
2010年,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總收入約為8 763億元,而2010年全國廣播電視行業總收入約為2 238億元。廣電的總收入僅為三大電信運營商的1/4。可以看出,電信的資金投入能力是強于廣電的,因此廣電行業的三網融合建設需要走出一條更有效率、更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
單從網絡的傳輸能力來說,廣電網絡與電信網絡并沒有太大的差別,但是要在互聯網上提供增值服務,廣電還需要進行雙向網絡改造。另外,經過多年的建設與重組,三大電信運行商都已形成了全國性的網絡,而廣電行業由于體制的原因,目前還是“一省一網”的“分而治之”格局。
經過十多年的市場競爭與重組,電信行業已經形成三大運營商覆蓋全國的格局,且每個運行商都有完善的用戶計費系統、用戶管理系統、客戶服務系統等全國性的運行支持系統。相比電信強大的運營支持系統,廣電行業的網絡建設還只是基于臺內業務運行的節目制播網絡,如果要在互聯網上對用戶提供節目內容服務,目前的電視臺運行管理系統是遠遠不夠的。
如上所述,廣電行業在某些方面與電信行業相比還存在著一些差距,但是三網融合最終還是要為用戶提供基于視頻的內容服務,因此,作為傳統的內容提供商,廣電行業在三網融合的競爭中還是有自己獨特的優勢的。
雖然廣電行業也進行了市場化改革,但是在三網融合的過程中,依然受到了國家政策上的照顧。政策中,三網融合總體方案不對稱開放廣電運營商經營電信和互聯網等業務的權利,并全力支持有線電視網絡建設和整合,從政策上給予了廣電發展的優勢,并且為廣電行業設置了3年的過渡保護期,在保護期內會給予大量的技術和資金支持。
三網融合最核心的內容是要使廣大人民群眾可以通過電視、手機、計算機等各種終端輕松地獲取多媒體信息,而在眾多多媒體信息中,視頻信息是用戶最樂于接受的。
基于此,強大的節目制作能力將成為廣電的競爭優勢。多年的發展已經造就了廣電行業強大的專業采編制作團隊,而由專業制作團隊制作的高質量節目,仍將在未來的互聯網視頻業務中占據主流地位。
在三網融合建設中,廣電和電信不僅僅是簡單的競爭者,還應該是戰略合作者。畢竟電信行業有覆蓋全國的網絡以及豐富的互聯網業務運營經驗,如果廣電可以和電信積極合作,學習電信的互聯網增值業務運營管理的優勢,采用合適的合作方式,最終將會實現廣電和電信行業的共贏。
三網融合,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大力發展新媒體業務。從目前已經建成的各電視臺新媒體系統來看,大多數都只是一個通過新媒體發布渠道對節目內容進行展示的單一平臺。而新媒體業務對節目的播出方式,特別是廣告的插播方式都與傳統播出有很大的不同,未來全臺網中的新媒體系統核心是要建設一套具備豐富內容匯聚手段、快速內容二次加工、海量內容存儲管理、多格式轉碼能力、便捷內容運營編排、多渠道內容發布輸送的全業務內容服務與運營平臺。
面向互聯網的新媒體發布平臺的建立,以及第三方內容提供商的接入,都將互聯網的風險引入全臺網,目前國內電視臺的全臺網設計在網絡安全的規劃上,更多的還是將臺內各系統的安全隔離作為重點,對未來新媒體業務接入全臺網的網絡安全準備還有很多不足。
新媒體系統等連接互聯網的系統接入全臺網,需要在系統接入邊界做好安全防護。通過采用合理的網絡設計以及網絡安全產品,實現有效的實施訪問控制、入侵檢測與防護、防病毒、應用層信息過濾、流量管理、帶寬管理等。
綜上所述,當前環境下,電視臺全臺網的建設將不再僅僅是實現全臺節目采集、編輯、播出的數字化、網絡化,而是要更多地考慮在未來三網融合建設的改革中,如何去實行開放的市場競爭。新一代全臺網的建設,除了要能完成傳統的電視節目的制播存業務外,還要能夠在未來成為全面向用戶提供IPTV、手機電視以及其他互聯網增值業務的功能強大的業務支撐平臺。
在三網融合的背景下,未來全臺網不再僅僅是臺內的網絡化生產播出系統,而是要更多地通過互聯網為用戶提供內容。如圖1所示,主干平臺與其左側的節目生產系統,右側以媒資和播出為核心的節目存儲管理以及播出系統構成了傳統的電視臺全臺網架構。圖1所示的上部則是為了適應三網融合趨勢需要重點考慮的部分。新媒體發布平臺和第三方內容服務平臺直接接入互聯網為用戶提供內容服務,屬于暴露于互聯網下的高風險系統,因此在接入全臺網時要做好完善的安全隔離,保證外部網絡風險不會通過主干平臺侵入臺內的節目生產網絡。

三網融合將加快廣電從傳統領域向新媒體業務領域的發展,新媒體業務的需求也會更加豐富,當前部分電視臺中的新媒體系統已經不能很好地滿足未來全臺網中的新媒體業務的需求。未來全臺網中的新媒體系統不再僅僅是一個通過網絡展示節目內容的平臺,而是一個適應全媒體的內容統一生產發布平臺。
新媒體系統由新媒體內容管理與運營管理平臺和新媒體內容發布平臺兩部分組成。雖然新媒體發布系統有多種,但是其業務形式都是高度相似的,只是節目的發布終端會有所不同,因此,在各個新媒體內容發布系統之前建立統一的新媒體內容管理與運營管理平臺為IPTV、網絡電視、手機電視、第三方內容提供商等提供節目推送服務,提供面向終端消費者的內容編排與服務打包、直輪播管理、上下線控制、CDN內容注入等功能,實現多業務統一管理、分權分域獨立運營將是非常必要的。運營管理平臺的主要功能模塊由圖2所示。
新媒體內容發布平臺包括IPTV系統、網絡電視系統等。IPTV系統建設以多協議IP流播出服務器、IP流調度矩陣、IP流監控等產品為基礎,提供與傳統播出操控相似的操作體驗,可以有效降低電視臺自辦頻道IPTV播出的建設成本。網絡電視系統是為PC、移動終端等提供網上視頻沖浪與互動體驗的系統,可支持音視頻直播、點播、時移回看、新聞資訊發布、互動社區、精確廣告投放與運營數據統計等功能。

傳統的全臺網轉碼分發系統主要是支持媒資到播出的節目轉碼傳輸,節目的格式轉換也只是由制作碼率和播出格式文件轉換為播出碼率和播出格式文件的一種形式。而在未來,電視臺的對外節目發布系統將不再只是單一的總控播出系統,各種新媒體發布系統的接入,將極大地增加全臺網絡轉碼分發的負載及復雜性。
未來的全臺網中的轉碼服務器集群建設,必須能夠實現對轉碼任務的統一集中管理,在接收節目制作系統的轉碼任務后,可以根據發布的不同終端,智能化地將該節目文件轉碼成適合對應節目發布系統的格式和碼率。同時,對于需要在不同發布系統發布的同一個節目,實現一次節目提交,同時轉碼為多種格式及碼率,最終要建成的轉碼系統將成為臺內的節目智能分發平臺。
未來電視臺將要通過互聯網向用戶發布節目內容。以網絡電視為例,雖然節目的碼率較傳統播出小了很多,但是網絡電視將是面向全國乃至海外用戶的,如果運營得當,將會吸引數以億計的用戶登錄系統觀看電視臺提供的節目,在這種規模下,需要提供的流媒體服務器集群的服務器數量將非常龐大。
雖然目前的網絡電視臺建設還沒有達到假設的規模,但是在全臺網的規劃時,各個子系統的當前業務能力以及未來的業務預期能力都要充分考慮,而全臺網的設計也應該做到統一設計、分布實施,在未來系統業務需求增長、需要進行改造升級時,不用推倒重來,只要根據計劃進行必要的改造和升級即可,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
目前電視臺的全臺網大多還只是電視臺內部的局域網,未來三網融合全面實現的時候,電視臺的內部網絡就不再僅僅是對臺內業務人員使用的局域網絡,而要為眾多互聯網用戶提供接入服務。互聯網用戶的接入勢必將網絡風險引入臺內網絡中,因此,未來全臺網的建設,除了要考慮臺內各個子系統之間的安全隔離外,必須做好與外部互聯網的安全保護隔離。
如圖3所示,在傳統的安全隔離基礎上進行擴展,增加了加/解密模塊和安全認證模塊來保障系統的總體安全。加/解密模塊與數據庫連接包括SQL語句的語法分析、數據加/解密、加密字典和密鑰管理等功能。安全認證模塊與Web服務器和數據庫通過安全接口連接,提供用戶的身份認證、用戶數據加密的密鑰,為不同用戶提供了不同的數字簽名算法等功能。

在當前的政策環境下,電視臺的全臺網建設不應只局限于對臺內業務服務的定位,未來的電視臺不再只是簡單地對用戶提供廣播電視節目的單向播放服務,而應該成為一個綜合的、以視頻信息為主的內容提供商,內容的發布渠道支持用戶目前使用的各種終端接收設備,包括傳統的電視、手機、PC、平板電腦等各種新媒體終端。因此,未來全臺網的設計需要以此為基礎,建設成為全媒體的節目生產、發布、管理平臺。
[1]丁頤,王厚芹.中國三網融合回顧與總結[J].電視技術,2011,35(10):59-62.
[2] 王厚芹,丁頤.我國三網融合發展戰略[J].電視技術,2011,35(10):63-67.
[3] 王厚芹,車士義.推進我國三網融合勢在必行[J].電視技術,2010,34(6):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