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彥 陳 燕 張銀華 陳偶英 李東雅 李 群
(湖南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中醫護理學教研室,長沙市含浦科教園區象嘴路,410208)
社區居民對中醫康復措施的需求性研究
潘曉彥 陳 燕 張銀華 陳偶英 李東雅 李 群
(湖南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中醫護理學教研室,長沙市含浦科教園區象嘴路,410208)
中醫康復措施;社區康復
老齡化已成為21世紀不可逆轉的世界性趨勢[1],在社區康復中采取哪些措施做好居民特別是老年人的康復護理是必須要考慮的。中醫藥在診治疾病、保護人群健康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被譽為中華醫藥寶庫中的一朵奇葩。吳儀副總理在全國中醫藥工作會議上指出“社區衛生服務具有綜合、便捷、低廉、持續的特點,治療的病種以慢性病、老年病為主,中醫藥在這方面有著鮮明的優勢,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中醫康復措施多,一些項目如中醫推拿按摩、拔罐、敷貼、刮痧、中藥內外治法以及傳統太極拳、八段錦等都具有“簡、便、廉、驗”的特點,值得在社區推廣應用。李瑋等通過調查發現飲食、生活起居、情志、中藥用藥護理及中醫護理操作技術是社區居民主要需求項目[2],一些技術如針灸療法、推拿療法、拔罐法、熱敷法深受患者的歡迎[3]。關于社區居民對中醫康復措施的需求性如何,我們為此專門做了問卷調查,
結果顯示,中醫康復措施在社區需求大而應用不多,大多數居民特別是老年人想學習中醫康復措施,社區康復管理人員需要學習和推廣中醫康復措施。
1.1 調查對象 隨機抽取社區中具有正常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普通居民作為調查對象。選取長沙市經濟水平、社區康復管理水平、工作單位、工作性質等都有差別又有代表性的4個社區作為調查社區,采用偶遇抽樣調查法,每個社區隨機調查近100人,為減少抽樣誤差,使調查結果更具代表性、可比性,調查對象的年齡、性別、學歷、工作性質等盡可能多樣化、平均化。
1.2 調查表的設計 “核查項目”部分重點突出被調查者的年齡、學歷、工作性質、性別。“調查項目”的內容有:您了解一些中醫康復措施(針灸、拔罐、推拿、刮痧、灸法、足浴、太極拳、五禽戲等)嗎?您覺得這些措施治療某些疾病確實有效嗎?您會操作其中的一些項目嗎?如果免費教您學這些治療方法,您會學嗎?如果社區免費給您提供這些治療設施,您會使用嗎?如
果社區有人對這些方法很熟悉,可以使用這些方法治療某些疾病,您會讓他給您治療嗎?如果這些措施效果很好,您一般感冒可以不去醫院了,您會向其他人推廣這些項目嗎?調查表格采用封閉式提問,調查前進行了預調查,一般6min可以完成調查,調整表格后,Cronbach’s alpha系數為0.83。
1.3 調查方法 采用非概率偶遇調查法,表格問卷法,現場問卷,按年齡隨機分組。調查前統一培訓調查人員,積極宣傳,說明本次調查只為了了解真實現狀,不與任何行政管理業績掛鉤。按上述抽樣法每個社區發放調查問卷表100份,調查時,每個社區調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盡量均等,采用無記名自填的方式,4個社區共計發放400份,收回397份,有效率99.25%。調查對象中,男性196人,女性201人,青年人112人,中年人134人,老年人151人。10人1天后重測信度為0.89。
1.4 統計學方法 調查數據采用SPSS14.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
2.1 不同年齡居民對是否“愿意學習中醫康復措施”的態度比較,見表1。總體愿意率為85.6%,3組年齡無統計學差別。

表1 不同年齡居民對是否“愿意學習中醫康復措施”的態度比較
2.2 不同年齡居民對“社區開展中醫康復措施”的支持度見表2。總體支持率為89.4%,青年組與老年組有統計學差別,年齡越大,對中醫康復措施需求越大,越支持社區開展中醫康復項目。

表2 不同年齡居民對“社區開展中醫康復措施”的支持度比較
2.3 中醫康復措施在社區應用情況及居民對中醫康復的認識情況。48.4%的居民完全不會操作中醫康復措施;79.6%的居民認為這些措施治療某些疾病確實有效;67.3%的居民想學這些措施;81.5%的居民希望康復管理人員給提供這些治療;如果效果好,76%的居民會推廣應用這些措施。
2.4 不同學歷居民對“社區開展中醫康復措施”的支持度,見表3。學歷組間無統計學差別。

表3 不同學歷居民對“社區開展中醫康復措施”的支持度比較
3.1 中醫康復項目值得在社區推廣應用。一些“簡、便、廉、驗”的中醫康復措施,在慢性病防治、老年人、婦女兒童和亞健康人群的保健方面都具有顯著優勢,如中醫綜合護理能促進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康復[4],中藥足浴聯合按摩是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5]等。調查中,大多社區居民認為中醫康復措施治療疾病有效,愿意學習這些方法,希望用這些方法治療疾病,且年齡越大越相信這些措施,也越支持開展這些項目,而學歷比較無統計學差別。
3.2 為適應老年社會要求及我國國情,2006年國務院發布的《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規定,2010年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和有條件的縣級市要建立比較完善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文件(中醫藥發〔2006〕36號)“充分發揮中醫藥作用的意見”中就要求:到2010年,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中醫藥服務設施齊備、人員配備合理、服務功能完善、服務水平有較大提高,基本滿足社區居民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在開展社區中醫藥服務中,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特色優勢,開展中醫藥預防、保健、康復、計劃生育技術
服務、健康教育和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服務。從調查結果看,調查社區離這一要求還較遠。作為越來越受到全世界關注的中醫康復,理應在自己國家推廣應用。
3.3 社區康復管理人員需要學習中醫康復措施。重視醫院內患者護理,而未充分重視社區中疾病的預防和保健[6]這一情況依然未根本改變,也使得中醫康復措施在社區的應用受到限制,另外,社區康復管理人員大多未學習過中醫,怎樣將中醫護理的理論和技術融入現代護理理論和技術中,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護理理論和技術方法,將成為我國護理界一個重要課題和研究方向[7],可喜的是,中醫護理技術也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得到應用[8]。
3.4 有必要就如何在社區廣泛推廣中醫康復措施進行研究,包括建立一套提高社區康復管理人員中醫康復知識的培訓計劃、其他中醫藥機構如何參與社區康復等,以保證康復管理人員掌握一些基本知識。只有康復管理人員懂得了這些措施,居民才有可能從中受益,才可能將中醫藥知識進行推廣,中醫康復措施才能真正應用到百姓身上。
[1]趙秋利.社區護理學[M].第二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123.
[2]李瑋,郝玉芳,王琦,等.社區居民對中醫護理服務認知和需求的調查研究.中華護理雜志,2007,42(3):281-283.
[3]丁富平.當前中醫護理研究的主要內容分析.護理學報,2006,13(5):60-61.
[4]江麗萍,李建美,徐紅霞,等.中醫綜合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作用的效果觀察.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9,15(3):294-295.
[5]張京慧,黃風毛,劉新華,等.足浴按摩治療60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中華護理雜志,2007,42(7):659-660.
[6]陳正英,申緒湘,薛桂娥,等.西部民族地區社區護理需求及對策探討.中華護理雜志,2004,39(4):314-316.
[7]姜安麗.新編護理學基礎[M].第一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2.
[8]姜今玉.中西醫結合的教學方法優于傳統教學方法.護理研究,2009,23(1):178-179.
(2011 -02 -18 收稿)
本課題為湖南省科技廳立項課題(2009JT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