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滿晶
(新疆水利廳金溝河流域管理處,新疆沙灣 832100)
流速儀測流法誤差產生的原因及解決措施
李滿晶
(新疆水利廳金溝河流域管理處,新疆沙灣 832100)
用流速儀測流是流量測驗常用的方法.在測流過程中,由于諸多因素會產生誤差而影響測量結果的精度。文章根據多年測流經驗,著重分析了用流速儀測流過程中誤差產生的原因,提出了解決方法。
流速儀;測流;精測法;常測法;誤差;解決方法
流速儀測流在水文測驗中是很普遍的。根據精度的不同及操作繁簡不同,可分為精測法、常測法、簡測法3種,這3種雖然對測流精度要求不同 ,但測驗的一般規定都是一樣的。
1)斷面內測點的流速不應超過流速儀的測速范圍,特殊情況下超出范圍,應在資料中說明,當高速流速超出儀器測速范圍30%時,應在使用后將儀器封存,重新鑒定。
2)垂線水深不應小于流速儀一點法測速的必要水深。
3)在一次測流的起止時間內,水位漲落差不應大于平均水深的10%;水深較小而漲落急劇時不應大于平均水深的20%;或水位漲落引起的斷面面積的變化,當平均水深>1 m時,不超過5%;當平均水深<1 m時,不超過10%。
4)流速儀法測流時,應主要做:①觀測水位;②測量水深;③測量垂線各點流速;④觀測天氣情況;⑤計算、檢查和分析測流結果。
5)全年測驗次數的確定。在全年水位變幅內,均勻分布測次,保證最高最低水位流量的測定,對于穩定斷面,全年最少測次≥15次;(且水位級測點分布均勻)對于新設或改建斷面,為確定水位流量關系,保證推流精度,應適當增加測次,每一級水位級測次≥3次,且均勻分布;對于受沖於變化影響的斷面,在穩定期,可3~5 d測一次流;在沖於變化期,根據沖於程度,測流應1 d為1次或1 d數次。
水尺讀數的方法,當風平浪靜或有凈水設備時,讀靜止水面截于水尺上僅有的一個讀數即可,在風浪大而無靜水設備時,則應讀記波浪的峰頂和谷底截于水尺上兩個讀數,記取其平均值,或等到水面出現瞬時平靜時,讀其截于水尺上的一個讀數,這樣連續觀測2~3次,取其均值。
2.1.1 人工水位觀測誤差來源
①觀測人員視線與水面不平行;②波浪影響;③水尺附近有其他障礙物的阻水、雍水影響;④時鐘不準;⑤水位變幅較大,觀測時間太短,讀數缺乏代表性。
2.1.2 誤差消除或控制
1)觀測人員視線盡量與水面平行。
2)有波浪,應取水尺度數的峰谷平均值或水流短暫平穩時的直接讀數。
3)水尺水位受阻水影響時,應盡可能先排除阻水因素,在進行觀測。
4)隨時校對觀測的時鐘。
5)水位變幅較大,采取多次觀測,去平均值。
2.1.3 自記水位計測量誤差來源
1)機械摩阻產生的滯后誤差。
2)懸索重量轉移改變浮子入水深度產生的誤差。
3)平衡錘入水改變浮子入水深度產生的誤差。
4)水位輪、懸索直徑公差形成的誤差。
5)環境溫度變化引起的水位輪懸索尺寸變化造成的誤差。
6)機械傳動空程引起的誤差。
7)走時機構的時間誤差。
8)記錄紙受環境溫濕度產生伸縮引起的誤差。
9)水位變率較大,引起的水位記錄誤差。
10)測井內外水體密度差異引起的水位誤差。
1)記錄紙受環境溫濕度影響產生的水位和時間誤差,可通過密封,加干燥劑的辦法控制。
2)對于水位變率引起的水位記錄誤差,可選擇合適的測井和進水口尺寸予以控制;懸索重量轉移改變浮子入水深度產生的誤差。
3)測井內外水體密度差異引起水位誤差,可在測井的上下游面對開進出水孔予以控制。
4)走時機構的時間誤差,可通過及時調整、校核予以控制。
1)不了解斷面情況,就直接進行水深的測量。
2)測量水深時,沒有根據當時波浪情況進行測量。
3)不根據斷面渠底情況,就進行測量。3.2 誤差的消除或控制
1)對于新斷面,因不了解情況在測水深時,應先用測桿對渠底進行了解,判斷出渠底的情況是屬于沖於斷面還是穩定斷面。
2)當水面起伏度較小時,每條垂線可用測桿測深1次。
3)如果是穩定斷面且渠底比較平整的段面,每條垂線的水深應連測2次,當兩次測得的水深差值不超過最小水深值的2%時,取兩次水深讀數的平均值;當兩次測得的水深差值超出2%時,應增加測次,取符合限差2%的兩次側身結果的平均值;當多次測量也達不到限差2%時,可取多次測深結果的平均值。
4)斷面渠底由較大卵石組成時,應在測深垂線處和垂線上、下游及左、右側共測5點,四周測點距中心點0.2 m,取5點水深讀數的平均值為測點水深。
1)測深垂線的布設不均勻分布,不能控制斷面的轉折點,使部分面積無大割大補情況。
2)測速垂線的布設不均勻分布,不能控制斷面形狀和流速沿渠寬分布的轉折點,無大割大補情況。
1)斷面測深測速垂線應盡量一致,位置宜固定;對于沖於斷面,應根據淤積的變化隨時調整岸邊垂線的位置。
2)對于沖淤多變斷面,可在最大流速、最大水深、轉折點處增加輔助垂線。
3)斷面測線布設是根據測流的要求不同,測線布設的條數不同,每條側線上的測點也不同,見表1。

表1 精測法、常測法最少測速垂線數目
1)一條垂線上相鄰兩側點的最小間距不宜小于流速儀旋槳的直徑。
2)測水面流速時,流速儀轉子旋轉部分不得露出水面。
3)測渠底時,應將流速儀下至0.9 m水深以下,并應使儀器旋轉部分的邊緣離開渠底2~5 cm;測冰底或冰花底時,應使流速儀旋轉部分的邊緣離開冰底或冰花底5 cm。
4)測速時,當水深<0.16 m時,又無LS10型流速儀時可以停止測流,但要測過水斷面面積;但如有LS10型流速儀時還可以進行測流,但當水深在0.10 m以下時,也要停止測流,但要測過水斷面面積。
5)采用測桿測流時,流速儀應平行于測點當時的流向,當采用固定測桿測流時,測桿一端應裝有地盤,地盤應有尖頭,以保持儀器的水平和水深觀讀正確,具體應符合表2要求。

表2 測速垂線測點分布位置 m
①儀器的誤差,保養不當或安裝不正確,導致測量的誤差(導致的結果是錯誤,不是誤差);②流向偏角導致的誤差;③紊流導致的誤差;④流速儀軸線與流向不平行導致的誤差;⑤人為導致的停表計時的誤差。
①施測前應檢查儀器并正確安裝;②在流向偏角處可增加測次;③測量是應把握好測流時機,盡量避開紊流;④校準停表,可兩人同時計時消除誤差。
流速儀測流法是我流域常用的測流方法,因此正確的使用流速儀進行測流,盡量避免誤差,掌握好的方法,為獲得更精確的測量數據提供前提保障。
[1]宋茂峰,劉寶華,崔海濤.流速儀測流法的精簡分析[J].黑龍江水利科技,2006,34(1):36.
[2]馬凌云,王新友.灌區流速儀測流誤差淺析[J].商品與質量,2010(28).
[3]黃梅.流速儀流量測驗方法探討[J].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3).
[4]楊俊,丁林軍.防滲渠道中測流應注意的誤差問題[J].吉林水利,2010(06).
P33
A
1007-7596(2011)05-0027-02
2011-02-21
李滿晶(1976-),女,新疆石河子人,助理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水利水文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