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中義
(胖頭泡滯洪區管理處,黑龍江肇源 166500)
東寧縣九佛溝水庫于1979年10月破土動工,1984年10月基本完工,后經續建施工到1991年。該水庫主要承擔下游九佛溝灌區1 426.7 hm2水田的補償灌溉,同時還起到為下游村屯農田洪水期削減洪峰流量的防洪作用。原有溢洪道位于土壩左壩肩,進口段底寬20 m,底高程356.10 m,溢流控制段為高1.0 m實用堰,堰頂高程為357.10 m,堰頂設3孔6.1 m(寬)×1.5 m(高)平板鋼閘門,堰后接陡槽段,設計最大泄洪流量為390 m3/s。
水庫除險加固后,壩頂高程仍為363.05 m,防浪墻頂高程為364.25 m,壩長220 m,壩頂寬度由原來的4.4 m加寬到6.0 m,上游邊坡1∶3.0,下游邊坡1∶2.5,馬道高程352.75 m,馬道寬度2.0 m。溢洪道進口引渠長30.50 m,進口底高程356.40 m,閘室段長15 m,寬度為3孔6.0 m,堰型采用低折線堰,堰頂高程357.10 m,陡坡段坡降維持原狀不變,分別為i=0.175、i=0.40,長度為80 m,分縫處均設置止水。挑流段長10 m,挑射角 35°,反弧半徑為9 m,挑坎頂高程為346.20 m,齒坎底高程為340.40 m。除險加固工程設計中溢洪道結構型式基本沒有改變,在原有基礎上整修加固。除險加固后的溢洪道軸線在原有軸線位置向遠離公路以外側偏移1.3 m。
初步設計溢洪道勘察主要是查明閘基部分的工程地質條件,布置鉆孔1孔,其巖性為:0.0~0.6 m為混凝土層;0.6~1.5 m為安山玢巖中強風化,灰綠色局部棕黃色,巖石堅硬但破碎裂隙發育,此斷透水較嚴重需進行防滲處理;1.5~3.0 m安山玢巖弱風化,深灰綠色、隱晶質斑狀碎屑結構、塊狀構造、裂隙發育、巖石堅硬、較破碎,屬中等透水,需灌漿防滲。
其他巖石力學強度及變形強度完全滿足工程地質條件要求。3.0~6.0 m安山玢巖微風化,深灰綠色、隱晶質斑狀碎屑結構、塊狀構造、裂隙稍發育、裂隙面部分微顯蝕變,巖石堅硬、較完整,屬微弱透水。巖心采取率較高,質量較好,工程地質條件滿足要求。2010年5月,由建設單位提供溢洪道下游計算沖坑處鉆孔資料,共鉆4孔。情況如下:
1號孔:0~1.5 m,為回填料(土夾石);1.5~3.9 m,黃黏土;3.9~6 m,強風化巖石(安山玢巖),6~8 m,弱風化巖石(安山玢巖),8 m以下,新鮮巖石(安山玢巖)。
2號孔:0~3 m,為回填料(土夾石);3~5.4 m,黃黏土;5.4~7.5 m,強風化巖石(安山玢巖),7.5~9.5 m,弱風化巖石(安山玢巖),9.5 m以下,新鮮巖石(安山玢巖)。
3號孔:0~2 m,為回填料(土夾石);2~4.3 m,黃黏土;4.3~6.5 m,強風化巖石(安山玢巖),6.5~8 m,弱風化巖石(安山玢巖),8 m以下,新鮮巖石(安山玢巖)。
4號孔:0~1.5 m,為回填料(土夾石);1.5~3.5 m,黃黏土;3.5~6 m,強風化巖石(安山玢巖),6~6.9 m,弱風化巖石(安山玢巖),6.9 m以下,新鮮巖石(安山玢巖),各地層建議邊坡值如下:回填料(土夾石):松散 -稍密1∶1.25~1∶0.75,黃黏土:可塑 1∶1.5 ~1∶1.25,強風化巖石(安山玢巖):節理發育-極發育1∶0.5~1∶0.75,弱風化巖石(安山玢巖):節理發育 -極發育 1∶0.3 ~1∶0.5,新鮮巖石(安山玢巖):1∶0.2 ~1∶0.3。
東寧縣九佛溝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初步設計階段,對底流式消能和挑流式消能兩種型式進行綜合比較。由于底流消能方式基礎石方開挖量大,邊墻高度大,總造價比挑流消能型式造價高420萬元,因此,設計推薦消能方式采用挑流消能。在審批過程中明確了溢洪道為整修加固工程設計,泄槽段維持現有形狀不變,對溢洪道左側雞圖公路段進行邊坡防護,坡度1∶2.0,干砌塊石護砌段長度為120 m,塊石護砌厚度0.3 m,下設0.2 m厚碎石墊層及0.2 m厚砂礫石墊層。
通過進行消能計算復核,依據《溢洪道設計規范》SL253-2000中第2.5.2規定,溢洪道消能防沖建筑物的設計洪水標準為3級建筑物按照30 a一遇洪水設計。同時,考慮溢洪道左側為雞圖公路,依據《防洪標準》GB50201-94,Ⅲ等公路路基的防洪標準為25 a一遇。
溢洪道堰頂凈寬18.0 m,堰頂高程為357.10 m,堰流系數M采用1.67,防洪規模復核結論:水庫汛限水位為357.10 m,30 a一遇洪水為359.78 m,相應泄量為132 m3/s,挑流消能計算成果,見表1。

表1 挑流消能計算成果表
溢洪道左側雞圖公路段進行邊坡護砌,干砌塊石護砌段長度為120 m,塊石護砌厚度0.3 m,下設0.2 m厚碎石墊層及0.2 m厚砂礫石墊層。同時,公路路下涵洞左右兩側增設漿砌石防沖墻26 m,與原有漿砌石防沖墻護砌相連。
計算沖坑深度處位置底部均為弱風化巖石(安山玢巖)。按照地質邊坡建議值勾畫沖坑,30 a一遇洪水情況下沖坑對路基基本沒有影響。
建議水庫管理單位加強對溢洪道沖坑形成過程進行觀測,及時掌握沖坑發展情況,并加以防護。
[1]水利部天津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SL253-2000溢洪道設計規范[S].北京:水利水電出版社,2000.
[2]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SL2252-2000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0.
[3]毛永熙.滲流計算分析與控制[M].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