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森毅
作為現代西方工程項目管理的主流,EPC工程項目模式是建筑工程管理模式(CM)和設計的完美組合,也是成功運用這種模式達到縮短工期、降低投資的典范。曾經因其建筑工程以高速度、低成本地建造高層建筑和大型工業項目而聞名于世。EPC的關鍵在于依賴稱職的專業分包商及標準化的過程控制與程序,因此其在西方各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從工程承包模式的發展史看,設計和施工經歷了從原始的結合到專業化分離、從追求相互協調向一體化方向發展的歷程。20世紀90年代,建設工程承包市場呈現出設計和施工一體化趨勢。
首先,業主觀念發生了變化:盡量縮短建設工期的要求提高。行業競爭壓力使業主期望在最短時間里擁有推向市場的新產品;業主對工程實施要求全面質量管理理念,工程的價格、工期和質量應以全面的價值度量標準綜合反映,工程價格在價格衡量中的重要性相對降低,增強集成化管理意識和伙伴關系意識;業主和承包商以及工程師之間的關系更加傾向于為項目整體成功而合作,從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向整體利益最大化轉變。
其次,實現設計和施工一體化的條件也逐步成熟。一些大型工程承包公司具備了提供設計咨詢、施工管理與采購等綜合服務的能力,已經不滿足于單純的施工管理和設計咨詢服務。
最后,風險向承包商轉移的趨勢。由于工程項目的工期長、合同關系復雜以及一次性等特性,業主在項目實施之前對工程最終造價以及竣工的時間無法確切的控制,業主希望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由承包商來承擔大部分的風險,以固定投資成本在固定期限內生產出可以投產運行的工程,所以有必要風險共擔。
EPC模式為我國現有的工程建設模式帶來了新的變革。設計、采購、施工等環節中存在的突出矛盾,通過EPC工程公司的總承包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在EPC工程的項目管理中,在進行設計工作的同時,也開展了采購工作;設計工作結束時,采買工作也基本結束。由此,縮短采購周期,提高采購質量,節省投資費用。
在EPC模式中,Engineering不僅包括具體的設計工作,而且可能包括整個建設工程內容的總體策劃和具體工作;Procurement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建筑設備材料采購,而更多的是指專業設備的選型和材料的采購;Construction包括施工、安裝、試車、技術培訓等。在EPC模式中,業主與工程總承包商簽訂工程總承包合同,把建設項目的設計、采購、施工和開發服務工作全部委托給工程總承包商負責組織實施,業主只負責整體的、原則的、目標的管理和控制。設計、采購和施工的組織實施是統一策劃、統一組織、統一指揮、統一協調和全過程控制的,主要內容見表1。

表1 EPC工程總承包的主要內容
規劃設計。規劃設計包括方案設計、設備主材的選型、施工圖及綜合布置詳圖設計以及施工與采購規劃在內的所有與工程的設計、規劃相關的工作。
采購。采購工作包括設備采購、設計分包以及施工分包等工作內容。其中有大量關于分包合同評標、合同簽訂以及合同執行方面的工作。與我國建筑企業的采購部門相比,工作內容更加廣泛,工作步驟也更復雜。
施工管理。除了工程總承包商必須負責的工程總體進度控制、品質保證、安全控制外,還要負責組織整個工程的服務體系(如施工現場的水平、垂直運輸、臨時用電、臨時用水、施工場地管理、環保措施、保安等)建立和維護。按照我國現行的規范,總承包商還必須使用自身直屬的施工隊伍完成工程主體結構的施工。
1)承包商承擔工程項目的大部分風險。一般認為,在傳統模式下,業主和承包商的風險分擔大致是對等的。但在EPC模式條件下,由于承包商的承包范圍包括設計,很自然地要承擔設計風險[3]。此外,其他承包模式中,一個有經驗的承包商不可預見且無法合理防范的自然力作用的風險均由業主承擔,在EPC模式中也是由承包商承擔。這是一類較為常見的風險,一旦發生,一般都會引起費用增加和工期延誤,在其他模式中承包商對此所享有的索賠權,在EPC模式中也不復存在。這無疑大大增加了承包商在工程實施中承擔的風險。
2)總價合同的計價方式并不是EPC模式所獨有的,但是與其他模式條件下的總價合同相比,EPC合同更接近固定總價合同(若措施項目規范調整了仍允許調整合同價格)。通常,在國際工程承包中,固定總價僅用于規模小且工期短的工程。而EPC模式所適用的工程一般都比較大、工期比較長,并且具有相當的技術復雜性。
3)設計、采購、施工的統一策劃、統一組織、統一指揮、統一協調和全過程控制是實現設計、采購、施工之間合理有序地進行交叉搭界的組織保障前提,即采用局部服從整體、階段服從全過程的指導思想優化設計、采購、施工,將采購納入設計程序,進行設計的可施工性分析,用以提高設計質量。通過實施設計、采購、施工全過程的進度、費用、質量、材料控制,以確保實現項目預期目標。
一般而言,由于EPC總承包項目的管理模式固有的一些特點,為了保證它的優勢能夠成功實現,在采用EPC模式時至少應該考慮到以下前提條件:
1)由于EPC模式承包商承擔了工程建設的大部分風險,因此工程在招標階段,業主應給予投標人充分的資料和時間,使投標人能夠仔細審核業主的要求,從而詳細地了解該文件規定的工程目的、范圍、設計標準和其他技術要求,在此基礎上進行前期的規劃設計、風險分析和評價以及估價等工作,向業主提交一份技術先進可靠、價格及工期合理的投標書。此外,從工程本身的情況看,包含的地下隱蔽工作不能太多,承包商在投標前無法進行查勘的工作區域也不能太大。否則承包商就無法判定具體的工程量,從而增加承包商的風險,只能在報價中以估價的方式增加適當的風險費,難以保證報價的準確性和合理性,最終要么損害業主的利益,要么損害承包商的利益。
2)業主或業主代表有權監督承包商的工作,但不能過分地干預承包商的工作,也不要審批大多數的施工圖紙。既然合同規定由承包商負責全部設計,并承擔全部責任,所以只要其設計和所完成的工程符合合同中預期的工程目的,就應認為承包商履行了合同中的義務。
3)由于EPC模式采用總價合同,所以工程款應由業主直接按照合同規定時間支付,而不是像其他模式,先由工程師審核工程量和承包商的結算報告,然后再簽發支付證書。在EPC模式中,工程款支付既可以按月進行,也可以按階段支付(即里程碑式支付),在合同中可以規定每次工程款支付款的具體數額,也可以規定每次支付款占合同價的百分比。如果業主在招標時不能滿足上述條件或不愿接受其中某一條件,那么該建設工程就不能采用EPC模式和EPC標準合同文件。
EPC模式的優點主要表現為以下三點:1)對業主而言,EPC模式合同關系簡單,組織協調工作量小。2)縮短建設周期。3)利于投資控制。EPC模式的優點可參見表2。

表2 四種承包模式的優點比較
EPC模式的缺點主要表現為:
1)對總包而言,招標發包工作難度大。2)業主擇優選擇承包方的范圍小。3)質量控制難度大。
工程總承包代表了建設工程項目組織模式發展的主要趨勢,在經濟全球化和工程項目全壽命周期背景下顯得尤為突出。工程項目的價值根本上表現為建造過程中的時間價值和使用過程中發揮的效能,工程總承包蘊含的“設計和施工一體化”理念以其創新能力和增值能力成為現代國際工程項目管理模式的核心思想。EPC工程總承包的優勢在于發揮設計的主導作用,通過整體優化項目的實施方案實現設計、采購、施工各個階段的合理交叉與充分協調,從而實現節省投資、縮短工期和提高質量的建設目標,提升建設項目的投資效益。因此,EPC工程總承包逐步成為發達國家工程建設管理的主流模式之一。
[1] 胡德銀.現代EPC工程項目管理系列講座[J].設計與管理期刊,2005,13(4):34-37.
[2] 王伍仁.EPC工程總承包管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3] 孟憲海.EPC總承包模式與傳統模式之比較[J].經貿實務,2004(11):49-50.
[4] 王 卉.EPC總承包項目的設計要素研究[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5.
[5] 林知炎.建設工程總承包[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6] 丹尼爾·W·哈爾平.建筑管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