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
農業產業化的實質是農業與其關聯產業的關系問題。與一般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業及其關聯產業的發展明顯不同步。農業產業化發展面臨的往往不是“公司+規模化家庭農場”的平衡結構,而是“公司+分散農戶”的不平衡結構;同時,受城鄉二元結構影響,公司對應的不是落后的農村市場,而是處于高端的城市消費市場。如此一來,我國農業產業化就呈現出一個“V形鏈接”:一端是現代化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另一端是動力充足的城市消費市場,中間則是分散的農戶,這是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基本約束。濟源雙匯“瘦肉精”事件,實際上就是這個基本約束的一次大爆發。“瘦肉精”事件對河南省食品工業帶來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要想建設食品工業大省,必須著力于消除或緩解這個基本約束,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避免或減少此類事件的發生。
把種植業規模經營和畜牧業規模經營的概念區分開,放手發展畜牧業規模化生產
緩解或破除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基本約束,最直接的選擇就是提高農業規模化水平,減少大型加工企業與分散的農戶之間的落差。由于我國人多地少,土地又承擔著農民社會保障的職能,因此在推進農業規模化經營方面是需要非常謹慎的,國家僅強調要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畜牧業顯然屬于農業的范疇,與種植業相比,畜牧業占地相對較少,對土地的依賴性相對較低,大規模生產、經營不會對農村社會穩定產生大的影響。因此,應區分農業規模經營和畜牧業規模經營的概念,在繼續鼓勵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同時,放手發展畜牧業的規模化經營。就河南的情況來看,農戶單戶分散養殖的格局已經有了明顯改變,規模化程度已經很高。但是,相對于類似雙匯這樣的每年需要屠宰幾千萬頭生豬的大型加工企業而言,這種低水平規模化經營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從質量上都不能滿足企業的發展要求。近年來,由于一些惡性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已經引起各方面的重視。但是,食品質量安全問題不是單一的,是與農畜產品的種植方式和養殖方式密切相關的,只有加快建設大型現代化養殖企業,著力于解決大型加工企業與小規模養殖戶的不均衡問題,才能從源頭上對食品質量進行控制。
要著眼于長遠,致力于以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的長期制度建設
考慮到我國人多地少,小規模家庭經營方式將要長期存在的實際情況,實行“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間接合同制有可能成為我國農業產業化的主要模式,即加工企業不與農戶直接簽訂合同,而是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簽訂合同,利用合作社與農戶之間的一體化關系,引導農戶進行標準化、規模化生產,滿足企業的原料需求。但是,這種產業化生產模式的普及必須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率先發展為前提。實際上,為了解決原料的標準化生產和批量供應問題,雙匯進行了長期探索,最初,企業與農戶之間是簡單的買賣關系,從2000年開始,雙匯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開始嘗試“公司+農戶”的合同制方式,然而由于交易成本太高以失敗告終。之后,企業開始實行簽約經紀人制度,即在交易過程中逐步認定信譽較好的經紀人,與相對固定的經紀人簽訂質量保證書,形成了“公司+經紀人+農戶”的產業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企業的原料來源。但是,經紀人就其性質而言很難擔負起有效組織農戶進行標準化、規模化生產的任務,每年雙匯因原料不合格進行無害化處理的經濟損失就超過5000萬元。雙匯之所以選擇缺陷明顯的“公司+經紀人+農戶”產業發展模式,實際上是農民合作社發展不足的條件下退而求其次的選擇。但是,在現實經濟活動中,由于農民經濟合作組織發展需要長期制度建設,很難立竿見影,所以往往不受重視。實際上,在小規模家庭經營方式將長期存在的條件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擔當著農業微觀主體再造的功能,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農戶小生產與大市場間的矛盾,這種制度基礎一旦形成,該地區的經濟發展就會長期受益。
要順應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實行垂直一體化經營的內在要求,培育全產業鏈企業
垂直一體化是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沿著產業鏈向上游或下游延伸,將農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過程的若干環節,納入到一個統一的經營體內,形成一個農工商綜合體。企業若選擇向上游農產品生產領域延伸,就能從根本上保障加工環節所需原料的質量、數量和供貨時間要求。在我國,由于在農產品生產加工產業鏈中養殖業的環節過于薄弱,在城市消費市場日趨成熟,對食品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的條件下,大型畜產品加工企業為了確保原料供應,只要有投資能力,就會選擇向養殖業延伸,以期一攬子解決原料問題。實際上,由于以經紀人為紐帶的產業化模式存在明顯缺陷,雙匯之前已經開始進行新一輪的探索,目前初步確立了以垂直一體化為趨向的“公司+由公司控股的規模化養殖場+農戶”的模式,即規模化養殖場由公司控股,養殖戶通過“打捆”成為公司的合作伙伴,公司具有重大決策的決定權;公司按照加工要求,對原料生產實行規模化經營,同時對引種、育種、育肥、管理、防疫、衛生、環保、銷售等所有環節進行控制。這樣,就一攬子解決了企業原料批量生產和標準化供應問題。同時,分散養殖戶的參與,體現了對傳統養殖業的改造。目前,雙匯正在加緊籌備和實施該類產業化項目,正在建設的養殖場完工后企業原料自給率可達到30%。這次“瘦肉精”事件無疑會加快雙匯垂直一體化經營的步伐。但實行垂直一體化經營需要大量投資,承擔較大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同時,在土地用途管理條件下企業還面臨著用地問題,如果政府能在這些方面采取措施進行助推,就會加快這一進程。
要重視農業公共服務嚴重短缺的現實,適時增加公共服務供給
如前所述,為了解決原料供應問題,雙匯目前主要采取以相對固定的經紀人連接農戶的方式。在這種連接模式中,企業與經紀人之間是有合約的,但是這個合約僅包括質量保證書、動物非疫區證、動物及動物運輸工具消毒證、出縣境動物檢疫合格證。其中質量保證書的主要內容是無注水、灌水、無使用“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等違禁藥物,生豬生產過程中飼料不含三聚氰胺,或超量超期使用抗生素等違反國家法規標準的情況。通過合約及其執行結果,我們不難看出:第一,企業對原料供應的要求很低,只確定了一條不得“違反國家法規標準”的底線。而這條底線本不應該由企業來堅守,而應該由政府公共服務組織來堅守,執法是一種典型的政府職能。第二,即使是這樣一條底線,很多企業也沒有堅守住。這說明大型加工企業的發展,對市場秩序、法制化環境和防疫體系等公共服務提出了新的需求,由于政府公共服務系統沒有適時跟進,企業只能自己采取行動進行彌補,這增加了企業成本,也給企業帶來了損失。“瘦肉精”事件說明,即使是大型企業,也不可能承擔政府職能;企業的發展水平越高,越離不開政府的公共服務。實際上,企業規模越大,產業化水平越高,對政府公共服務的需求也越強烈;政府公共服務如果不能跟進,就會給企業帶來損失,遲延其產業化的步伐。在現階段,政府如何幫助企業維護市場秩序、營造法制化環境,幫助企業培育規模化養殖戶,減少企業跨越“V形鏈接”的難度,繼而從持續壯大本地支柱產業和龍頭企業的實際出發,在教育、科研、信息建設等方面為企業發展提供長期支持,是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的應有之舉。
作者系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