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頂山市老區建設促進會 河南省郟縣老區建設促進會
河南省郟縣冢頭鎮前王莊村積極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依靠發展特色產業推動新農村建設,進展快、標準高、效果好,走出了一條“節約土地、造價低廉、發展順利、群眾滿意”的新農村建設之路。
一、發展情況
前王莊中心行政村有5個村民組,村民376戶,1327人,黨員27人;行政區域面積1700畝,耕地面積1239畝,傳統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煙葉和無公害蔬菜為主。
(一)村域經濟迅速發展壯大
前王莊村以發展日本理想大根蘿卜特色種植及加工為主導產業的村辦遠航實業有限公司年加工腌漬能力在1萬噸左右,年產成品、半成品5000噸以上,年銷售收入2000萬元左右,村民每畝土地的保守純收入為6600元,人均純收入從1996年的500元增加到2010年的7300元。
(二)新農村建設成績突出
2008~2010年,前王莊村累計建設新民居232戶,硬化道路4100米,修下水道1800米,安裝路燈70盞,栽植綠化樹3500棵,綠化面積達3000平方米。2011年,該村在建新民居110戶,新硬化道路8000平方米,鋪路沿石7000塊,開挖鋪設下水管道800米,栽植綠化樹2000棵,綠化草坪1萬平方米,開挖、修建、綠化人工湖1處。
(三)村民生活質量明顯提升
村民家庭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5%,農村生活飲用水衛生合格率達到96%;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2%;生活垃圾清運率達到10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0%以上;重點工業污染源排放達標率達到100%,清潔能源普及率達到85%;塑料農膜回收率、秸稈綜合利用率、規模化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率均達到90%以上,綠化覆蓋率達到38%,高于郟縣35%的平均水平。
(四)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前王莊村黨支部多次被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評為“五好黨支部”,前王莊村被授予“民主法制示范村”稱號。村黨支部書記王國申先后榮獲“全國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優秀黨員領導干部”等稱號,2009年榮獲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
二、主要做法
(一)特色產業帶動經濟發展
“發展經濟,增加群眾和集體收入”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物質基礎。前王莊村黨支部始終堅持立足當地資源,發展特色產業,壯大集體經濟,幫助農民致富。
1.精心培育特色產業。1996年,新組建的前王莊村兩委班子從山東青島引進日本理想大根蘿卜品種。1998年,全村78畝蘿卜喜獲豐收,短短兩個月收入30萬元,給當地群眾帶來了致富的希望。2004年,以前王莊村為中心,理想大根蘿卜種植輻射周邊11個村莊,面積在5000畝左右。
2.精心打造產業基地。為了打造一個優質的理想大根蘿卜生產基地,村里返租土地1000畝,建成了標準化的蔬菜生產方,作為周邊蘿卜種植戶的示范田,推行“五統一”種植、管理模式,即統一良種、統一化肥、統一種植、統一防治病蟲害、統一技術培訓和管理。為防止使用高殘留農藥等現象發生,該村推行了相鄰5戶聯保制度,共同簽訂一份合同,一戶違約,各戶有責。10個以上合同組組成一個基地管理區,由技術員統一管理,指導生產,進行病蟲害防治。
3. 做大做強產業公司。前王莊村黨支部于2003年創建了平頂山市遠航實業有限公司,公司先期主要對理想大根蘿卜進行腌制、粗加工和簡包裝。2006年,投資1000多萬元,從日本引進先進的泡菜加工及包裝生產線,建成了成品加工車間,生產泡菜、高菜、黃瓜等4個系列17種產品,并取得了外貿經營權,取得了河南省農業廳“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2006年5月,取得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蔬菜生產基地通過“國際良好農業規范”GAP認證,先后成功注冊了“三念”“伊藤家”兩個蔬菜商標,成為中國向日本出口風干蘿卜的最大供貨商。
(二)集體經濟支撐新農村建設
前王莊村實施了環境衛生整治、基礎設施建設、文明生活創建、生態環境優化和新民居建設“五項工程”。
1. 實施新民居建設工程。村里確定了“規劃先行、標準一致、農戶為主、村級補貼”的運作方法,聘請河南省城鄉規劃設計院對新村進行了高標準規劃設計,把全村新居規劃為3個小區——小康苑、遠航苑、騰飛苑。經過統一招標、統一采購,由市、縣、鄉、村補貼部分費用,村民投入少于10萬元錢就能入住。由于規劃合理,新村建設騰出大約163畝的土地進行再生產。
2. 實施環境衛生整治工程。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把清理農村“三大堆”、治理村莊“臟亂差”作為首要任務,固定垃圾場,建排水溝,拆除違章建筑。村里先后投資40多萬元,拆遷房屋46間,整治硬化道路670米,鋪設路沿石2600米、下水管道580米,安裝路燈42盞,道路綠化面積達4300平方米。
3. 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前王莊村投資60多萬元,硬化道路7公里,投資40多萬元讓120多戶農民吃上了自來水、70%的農戶看上了有線電視。同時,修建了休閑廣場,廣場內有籃球場、文體活動室、閱報欄、宣傳欄和文明學校專欄。
4. 實施生態環境優化工程。2008年,該村投資100多萬元進行了街道硬化,在路兩側栽植綠化觀賞樹木8000余株,創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此外,開展了改水、改廁、改圈、改灶活動,推廣生態節能技術。目前,全村有80%的農戶用上了液化氣、節能灶,90多戶用上了太陽能熱水器。
5. 實施農民文明生活創建工程。一是以村衛生室為依托,更新醫療設施。制定優惠政策,鼓勵村民參加新農合,參合率達到100%。二是組建巡邏隊,確保群眾安居樂業。三是組建民間藝術團,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并充分發揮農民文化書屋、遠程網絡教育等作用,開闊村民眼界,大力普及農村實用技術,提高群眾致富能力。四是樹立典型、弘揚正氣,倡導新風尚。
(三)民主管理塑造新型黨支部
管理民主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標準。為了實現民主管理,前王莊村黨支部多年來一直堅持做好三件事:
1. 建立民主議事制度。
2. 建設強有力的黨組織。前王莊村黨支部為新農村建設成立了規劃、資金籌措、建設、監督4個組,并對每個組的職責任務進行了詳細分工。每個小組不但有黨員干部,而且有群眾代表,突出群眾的意愿。
3. 靠服務和奉獻凝聚民心。前王莊村黨支部在群眾中有威信,這與他們多年的付出分不開。在種植理想大根蘿卜失敗,群眾情緒低落的情況下,黨員干部帶領群眾走出了低谷。黨支部和村委會多年的付出,贏得了村民的信任,干群的心緊緊地凝在了一起。
三、啟示與思考
前王莊村率先實踐產業化帶動新農村建設的經驗,值得總結推廣,對我們的啟示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建設“雙強”黨支部,強化組織保證。前王莊村新農村建設的成功經驗,關鍵是有一個組織能力強、發展經濟能力強、民主管理能力強的黨支部。牽涉群眾利益的事,讓群眾自己說了算,搭建了一個民主平臺。
2.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因地制宜,選準適合當地發展的富民產業。前王莊村發展日本理想大根蘿卜這一產業,成功實踐“公司+農戶”,基地帶農民的模式,既增加了農民收入,又壯大了集體經濟。只有經濟發展了,農民增收了,新農村建設才能全面、健康、有序地推進。著力發展“一村一品”的特色主導產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不斷擴大產業鏈條,能有效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同時,要廣開致富門路,多渠道尋求增收途徑。
3.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搞好科學規劃,既適度超前又切實可行。前王莊村在新村規劃中,妥善處理經濟發展與人口、環境的和諧關系,合理布局農民住宅區、工業區和公益事業區,拆除“空心村”,引導農民向農村新型社區集中,騰出了163畝集體用地。
4.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突出群眾主體地位,培育文明新風。農民群眾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體,新農村建設首先要依靠群眾,體現村民意愿。同時,按照管理民主的要求,不斷提高農民群眾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大力倡導文明村風,形成健康向上的社會風氣。
5.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和城鎮化協調推進,構筑新型城鎮化體系。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要協調發展,雙輪驅動,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現階段要以縣城和中心鎮建設為重點,帶動新農村建設,吸引有經濟實力的農民到縣城或中心鎮建房居住就業,增加城鎮人口。同時要積極探索解決農民進城后戶籍問題,促進“空間城鎮化”向“人口城鎮化”轉變。
欄目編輯/彭 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