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丹
洛陽熱電廠改擴建工程系新建二臺142MW供熱機組,并留有2×300MW機組的擴建場地。按最終規劃發電容量1000MW進行總體規劃。逐步拆除早年建設的小型機組,以提高全廠效率,改善環境。
洛陽熱電廠的設計目標是:安全、滿發、經濟、高效。就建筑設計而言制定了具體的優化目標:
1.1 設計出現代化的、具有跨世紀特征的、與四周環境相適應的大型電站,使新舊建筑群體協調,以實現造型美觀基本法則——多樣統一。
1.2 創造滿足工藝需求良好的內部空間。
電廠的各類建筑物是按其內在工藝生產流程,緊湊有序地相聯系的。協調好內在功能內容,力爭使建筑形式做到相互有機聯系,群體整體協調。
1.3 廠區輔助附屬車間的設計應充分滿足在新時期電廠新管理、新體制的需要。
1.4 執行好現行規程規范,所有建筑面積、建設標準符合我國國情,并根據具體情況,采用聯合建筑,這是控制建筑造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5 在控制造價的情況下,因地制宜,積極慎重的選用新的成熟的材料,新材料能賦予建筑新的形象,而新材料的選用又能促進建材科技的發展。
2.l 布置概況與基本尺寸
本期設計 2×142MW 機組,4×610t/h鍋爐,汽機縱向布置汽機房,跨度36m,柱距8m,總長154.4m,汽機房運行層標高12.0m。除氧煤倉間為雙框架,其跨度分別為9.0m和13.0m,柱距為8m,廠房長度186.4m。除氧器布置在21.0m層,鍋爐采用露天布置,12.0m運行層設大平臺,運行層以下封閉,爐頂用壓型鋼板建造。本期工程按集中控制(2爐 機 電)方式,共2個控制樓。
2.2 主廠房的建筑立面設計
2.2.1 主廠房汽機間側立面設計及色彩
廠房造型的設計首先要立意,即把握全廠和區域整體的建筑創作構思、造型特色、色彩調子和采用的主要表現手法。建筑的藝術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電廠建筑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電廠的物質生產使用功能,另一方面是設計者的構思、藝術表現立意。本工程在立意上欲表現莊重厚實的風格,突出簡潔的大面積實墻,點綴小塊的大門、窗。運行層以上配以橫向帶形窗,以水平線條創造出輕快流暢的水平動感,并采用凹凸塊面的處理配以淡黃色及天蘭色的色彩變化,二種顏色穿插呼應相互配合并相得益彰,各自的表現力均得到充分發揮,主廠房立面取得了在和諧中見豐富的良好整體效果。
2.2.2 結合工藝設備,豐富立面造型
露天鍋爐是電廠的主要設備之一,它暴露的管理、設備、鋼架、鋼柱、扶梯步道、平臺等最能反映電廠獨特的個性。本設計4臺鍋爐爐頂的外型和色彩與主廠房協調一致,混為一體,鍋爐成為立面的組成部分,充分體現出現代化工業建筑剛勁挺拔的造型,以煙囪為背景,共同形成了全廠構圖的中心,成為整個廠區建筑群體中的高潮。
2.3 主廠房的采光、通風與防排水
2.3.1 采光
天然采光以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原則,以達到節省運行費用的目的。本設計采用A列低位側窗與B列高位側窗相結合的采光方式。運行層低位側窗高2.4m,著重解決A列通道及其附近采光的需要。B列窗位于吊車梁上,著重解決靠B列側采光。由于汽機房跨度為36m,中間采光不足部分,輔以屋面的采光罩(有機玻璃拱型采光罩),從而使機房內獲得較高的采光系數,滿足運行的需要。
汽機房底層因設備及結構的遮檔,天然采光無法滿足檢修及運行的需要,則采用天然采光與人工照明相結合的采光方式。
2.3.2 通風
本工程采用自然進風和機械排風的氣流組織形式。進風口設在運行層的低位側窗。氣流通過除氧間帶走加熱器排出的余熱,再由除氧間屋面的屋頂風機及排氣側窗排出。由于機械排風使氣流組織穩定,氣流橫貫汽機房,使室內溫度、濕度比較均勻。
2.3.3 防水、排水
汽機房、鍋爐房零米層的地面排水是電廠文明管理和達標的標志之一。本設計均采用排水坡度和排水溝相結合的防排水方式。
皮帶層水沖洗為在煤倉間靠鍋爐側D列外設通長縱向室外排水溝,沖灰水及屋面雨水排入此溝,引至零米層灰分離井,除灰之后.再接入廠區下水系統。鍋爐運轉層為露天大平臺,由于匯水面積大,往往給排水造成困難。本工程在每臺爐的兩側設有600寬1200深的排水溝(從D列引至E列,溝道上蓋格柵板)解決了鍋爐運行層平臺的排水問題。
2.4 集控樓設計
集控樓設于二臺鍋爐之間,其平面尺寸16m(寬)×60.4m(長),其頭部伸至除氧間,距B列 3.6m,集控樓共 5層,頂高25m。集控樓平面布置如下:
0.00米層:鍋爐專業檢修及休息班組室;
4.00米層:直流配電間、蓄電池室、通風機室;
8.00米層:電纜夾層及消防設備室;
12.0米層:集中控制室、化水汽水取樣間、熱控綜合裝置、煤化驗、水化驗室;16.5米層:空調機房。
集控樓是全廠專業最集中、工藝最復雜的區域,全廠各主要專業如機務、電氣、熱控、暖通、消防、上下水、化水等有關工藝的管線、溝道、電纜橋架、設備等通過粱、柱、樓板在此縱橫交錯,故而在設計中與各專業密切配合,協調一致組織通暢。
本工程建筑設計有以下特點:
2.4.1 平面及空間布置合理,適應工藝要求,采用大小空間相結合的布置形式,如汽水取樣間附屬有高溫爐問和化驗間,加藥間附屬有藥品庫,暖通機房附屬有小型控制室。
2.4.2 良好的交通組織:底層各主要車間均有獨立對外的出口,樓層兩端設有封閉樓梯間,在主廠房中部亦設有封閉式樓梯間,集控樓各點疏散距離均滿足消防要求,運轉層四周設有環形走廊,流暢地處理各層交通與電梯直接相通。
2.4.3 提供良好的內部環境,為安全運行創造條件
集控室采用大面積玻璃隔斷,高級纖維板材吊頂,花崗巖內墻及地面裝修,充分考慮防火、防塵、空調、吸音要求,新穎美觀,色調和諧。工程師站及電子設備室采用活動地板。蓄電池室的頂棚、內墻面及門窗均考慮了防腐影響。化水用房地面考慮了防排水等,把各專業不同的工藝要求和工藝特點融合在建筑設計處理之中,為電廠安全運行創造條件。
本工程輸煤區位于廠區二公里外,輸煤棧橋較長,并跨越澗河,整個輸煤棧橋的圍護結構為淡蘭色及淡黃色壓型鋼板相間,苑如一條彩色長龍,飛越澗河面,直伸輸煤廠區,與四個高聳的煤罐組合在一起,造型美觀,為當地很重要的一個景觀。在煤場區還布置有造型新穎的食堂及職工浴室,與附屬生產建筑組成豐富的建筑群體。各建筑體型和色彩充分考慮到與主廠房立面的協調和統一,使之能充分體現出跨世紀現代化大廠的廠容和廠貌,從面加強全廠職工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全廠建筑分為主廠房、電氣建筑(含220kv屋內配電裝置及網控樓)輔助附屬及部分生產建筑(如輸煤建筑及各種配電問)及水工建筑5個主要部分。
在建筑造型和材料選擇上體現出主廠房是全廠建筑的主體和高潮,化水建筑、電氣建筑與主廠房毗鄰給予重點處理,建筑體型講究立面構圖,在化水處理室、220kV屋內配電裝置網控樓,采用了少量玻璃幕墻和不銹鋼包框等材料,廠區內其它建筑則與房屋結構協調,造型簡單大方。
全廠建筑體型方正,以豎向線條為母題,充分體現工業建筑的特點,外墻均采用淡蘭色與淡黃色相間的柔和色調。
廠區除建筑以外,還有構筑物及設備,如A排外構架、變壓器及防爆墻、圍柵、架空管廊、化水、凈水、污水的露天設備,水塔水池、油箱、油灌、除塵器、煙道和煙囪、棧橋等等。經過色彩處理后的這些構筑物和設備與建筑物組成有機的整體,正是這些反映了電廠與眾不同的個性。

熱電廠全景圖
工程中采用了部分金屬壓型鋼板,面磚、鉛合金彩板及大型電動卷簾門,活動地板、地磚、高級纖維吊頂板等新型材料,通過實踐有以下幾點認識:
5.1 應優先選用國內品質好的材料,對促進國內建材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棧橋外墻采用“寶鋼”生產的V—125型金屬彩色壓型鋼板,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
5.2 積極、慎重、因地制宜的推廣新材料,這是每個建筑設計人員的職責:建筑設計離不開材料的選用,建材的選擇又是控制建筑標準的一個重要方面。本工程建材選用合適、用材適當。
5.3 在選擇建筑材料時,首選注意滿足規程規范的要求,如控制室應采用不燃燒材料,化學蓄電池室應采用耐腐材料,對建筑的細部進行細致的推敲,包括面材的選擇:拼貼方式、接縫寬度、材料處理的構造、色彩的推敲等。所選擇的材料具有良好品質,并具有相關產品說明及規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