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鍵騰,林秾威,陳錦源
(江門市新會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廣東 江門 529100)
咳嗽變異型哮喘(CVA)又稱過敏性哮喘,是一種潛在的隱匿性哮喘,以持續或反復發作性咳嗽和(或)發作性胸悶為主要癥狀,無喘息和哮鳴音。在臨床上常被誤診為咽炎,急、慢性支氣管炎等而選用抗生素治療,無效時則加大抗生素的劑量或是頻繁更換抗生素的品種,導致病情延誤和抗生素的濫用。筆者于2009-2011年選用具有解痙、鎮咳、抗炎作用的復方制劑阿斯美治療成人CVA,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報道如下:
1.1 診斷標準 咳嗽持續或反復發作>1個月,常在夜間和(或)清晨發作,常伴有明顯刺激性咳嗽,痰少,運動后和(或)吸入冷空氣加重。臨床無感染征象或經長期抗生素治療無效;呼氣峰流速(PEF)占預計值百分比低于70%;支氣管激發試驗陽性,氣道呈高反應性,變應原試驗可陽性;有過敏史或是家族病史;用支氣管擴張劑治療可使咳嗽發作癥狀緩解(必備條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咳嗽。
1.2 一般資料 符合成人CVA診斷標準的病例共143例,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72例中重度成人CVA38例,對照組71例中重度成人CVA34例。排除合并高血壓、冠心病及嚴重肝、腎臟疾病患者和妊娠、哺乳期婦女。其中男性63例,女性80例,年齡19~65歲,平均44.6歲,平均病程4.7年,其中輕度40例,中度31例,重度72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加強自我管理,避免接觸可能的過敏原。此外治療組患者需口服阿斯美膠囊2粒,3次/d。1周為1個療程,療程均為4周,隨訪6個月。觀察兩組患者咳嗽、胸悶等臨床癥狀改變情況,并用簡易呼氣峰流速儀[1](美國IMI峰流速儀)在治療開始前及結束后測定用力呼氣容積(FVC)、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及呼氣峰流速(PEF),于清晨起床(7:30時)及入睡前(22:30時)各測3次,取平均值。
1.4 療效評定標準 咳嗽評價標準按衛生部呼吸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標準進行評價,輕度:間斷咳嗽,不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中度:介于輕度與重度之間;重度:晝夜咳嗽頻繁或陣咳,影響工作、睡眠。總體療效評價:臨床控制,咳嗽、胸悶癥狀完全消失;顯效:咳嗽、胸悶癥狀明顯好轉;好轉,咳嗽、胸悶癥狀有好轉;無效,咳嗽、胸悶癥狀無好轉或反而加重。有效率(%)=(臨床控制+顯效+好好轉)×100%。
1.5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Ridit分析。
2.1 兩組成人CVA患者療效比較 本試驗結束后,治療組有效率為77.8%,對照組有效率為63.4%,兩組比較發現,治療組咳嗽癥狀緩解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重度成人CVA患者療效比較 治療組38例重度CVA病例臨床控制5例,顯效28例,好轉3例,無效2例,有效率為81.6%,采用Ridit分析發現,兩組重度咳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1 兩組成人CVA患者療效比較(例)

表2 兩組重度成人CVA患者療效比較(例)
2.3 兩組咳嗽緩解及消失時間比較 治療組咳嗽緩解及消失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療程均為4周,隨訪6個月,復發情況比較,治療組復發4例(5.6%),對照組復發7例(9.9%),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咳嗽緩解及消失時間比較(±s,d)

表3 兩組患者咳嗽緩解及消失時間比較(±s,d)
組別 例數 咳嗽緩解時間 咳嗽消失時間治療組對照組72 71 4.2±1.8 6.4±2.3 7.2±2.4 10.1±2.8
2.4 治療組CVA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比較 治療組CVA患者治療前肺功能指標(FVC、FEV1、PEF)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肺功能明顯高于治療前(P<0.05),見表4。
表4 治療組CVA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比較(±s)

表4 治療組CVA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比較(±s)
項目 治療前 治療后P值FVC(L)FEV1(L)PEF(L/min)2.33±0.37 2.21±0.38 321±47 2.97±0.53 2.42±0.90 398±57<0.05<0.05<0.05
2.5 不良反應 治療組中有6例患者在服藥初2 d有輕微的雙手震顫,2 d后自行緩解。患者偶有皮疹、皮膚發紅、瘙癢、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眩暈、心悸,程度較輕,可耐受,無其他明顯不良反應。
CVA是一類臨床非典型表現的哮喘,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以慢性咳嗽為特征,有時咳嗽是其唯一的臨床表現,據統計約11%CVA會發展為典型的哮喘[2]。目前認為CVA的發病機理與典型哮喘相同,其病理生理改變也是以持續氣道炎癥反應與氣道高反應性為特點,只是臨床表現與典型哮喘不同。解釋CVA患者無明顯哮喘癥狀的兩種理論是高哮喘值和輕度氣道反應性。而氣道高反應性的增加是CVA進展為哮喘的主要因素[3]。
咳嗽的產生可能與氣道炎癥和氣道平滑肌收縮刺激反射感受器有關。CVA主要是大氣道的痙攣、狹窄,由于大氣道咳嗽反射器豐富,所以表現以咳嗽為主;而典型哮喘大氣道、周圍氣道均有痙攣、狹窄,而支氣管黏膜腫脹加重了氣道的狹窄,故其臨床表現以喘息和呼吸困難為主[4]。阿斯美即阿斯美膠囊,是一種復合制劑,每粒膠囊含有鹽酸甲氧那明(12.5 mg)、那可丁(7 mg)、氨茶堿(25 mg)及氯苯那敏(2 mg)4種不同作用的藥物成分。4種成分做成復方制劑,既增加療效,又可相互減輕部分不良反應,使阿斯美有較好的解痙、鎮咳和抗炎作用。本組隨機選擇門診CAV患者72例,觀察服用阿斯美2粒,3次/d,1周后咳嗽癥狀有明顯改善,有效率為77.8%,服用1周后肺功能FVC、FEV1、PEF等得到明顯改善,說明服用阿斯美后可使氣道高反應性得到一定的可逆,減輕氣道炎癥,其不良反應輕微。
CVA的本質為氣道慢性非特異性炎癥,其特征為氣道高反應性。CVA早期正規治療臨床效果顯著[5],患者初始可以與解痙、擴張支氣管、鎮咳、抗炎等藥物聯合治療。但對病程較長、病情較重及療效不佳的患者應聯合使用吸入性糖皮質激素,加強抗炎作用。對本組無效的6例患者分析病史發現,患者病程均較長,平均6年以上,均為重度咳嗽伴有過敏性鼻炎和哮喘家族史,后經聯合使用糖皮質激素吸入后癥狀逐漸好轉。
綜上所述,明阿斯美在CVA治療中療效可靠,而且治療不同程度的咳嗽變異型哮喘療效確切,經濟方便,不良反應少,安全性好,依從性高,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嚴舒俊,陳惠銀,黃景彬.簡易峰流速儀對咳嗽變異型哮喘的診斷價值[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5,11:771
[2]章曉冬,汪敏剛.以咳嗽為主要癥狀的支氣管哮喘[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1998,11:10-12
[3]Koh YY,Jeong JH,Park Y,et al,Development of wheezing in patients with cough variant asthmas during an increase in airway responsiveness[J].Eur Respin J,1999,14:302-308.
[4]王悅虹,白春學,高 磊,等.復方甲氧那明平喘和抗炎作用[J].中國臨床藥學雜志,2004,13(6):331.
[5]張 紅.兒童咳嗽變異性哮喘80例診治體會[J].海南醫學,2010,21(4):80-81.